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主义建筑重要创始人之一,其成长与设计活跃于现代主义运动时期。随着当今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发展,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与批评,阿尔托却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更体现出其对平民的关怀、鲜明的地域特色、贴近景观和自然的风格特点。阿尔托的建筑作品主要倡导人性与自然的理性主义,主张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与当地建筑特色、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结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思想形成的背景与起源,讲述阿尔托对人性化与地域性概念的诠释及其在建筑作品中的体现与表达,并结合他的建筑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进行思考,以更进一步了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建筑在全世界的兴起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基本设计形式与特征顺应了由欧洲开始席卷至全球的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设计师盲目追求现代风格,将功能凌驾于建筑个性之上,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亵渎与误解。提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征是功能主义、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标准化、反装饰主义与整体性原则。现代主义建筑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其实用价值与功用主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运动发展的同时,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悄然兴起。平面构成对现代主义运动影响至深,尤其是在建筑设计中。文章重在分析平面构成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通过探究平面构成设计中的相关构成要素,对平面构成设计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一同展开论述,分析平面构成和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施工、理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构成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初,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提出了"有机建筑"一说.很快这个"道法自然"的新鲜事物成了对现代建筑较有影响的建筑流派.百年后的今天,随着人性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建筑遭到了更多的质疑.基于此种现象,"有机建筑"似乎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现代主义设计在风靡全球的同时,削弱了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差异。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使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需植根民族传统文化。江南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此为研究背景,追溯江南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历史,调研江南地区的传统历史街区,研究其对当代建筑审美与功能的影响,对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城市的规模及数量日渐增长,人们对于新的建筑形式需求逐渐扩大,非常多的建筑设计创造了新的时代潮流。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科布西耶的代表作品朗香教堂,它简约特别的外形设计和美轮美奂的用光手法被誉为20世纪最具震撼力、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文章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出发,逐步分析朗香教堂的空间设计、外部造型和材质、色彩、光影以及设计师的巧妙构思,并谈谈它与传统教堂设计上的本质区别,从而使人们更加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朗香教堂的空间设计以及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主要作品进行探讨研究,在美学、历史维度下研究机器美学在什么背景中被确立与发展,以及它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什么影响,给予了怎样的启示,进一步阐释机器美学在萨伏伊别墅中的具体体现与表达,最后思考机器美学在解决建筑居住问题时存在的机械性与不足,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相似文献   

8.
纵观现代建筑运动,"风格派"的代表作品施罗德住宅,作为当时探索新建筑运动中的前卫建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时间线索对建筑活动进行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对施罗德住宅相较于现代建筑的生成逻辑和最终形态的表现,探讨其对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发展存在的历史定位和批判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聚焦以"草原风格"和"有机"理论而闻名于世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通过还原其生存年代以及早年的生活、工作经历,了解大师有机建筑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催化因素,并对其草原建筑风格的发展历程以及有机建筑理论进行了简短的概括阐述,从而揭示出大师在现代建筑史上的独特性,以期从中重新发现当代建筑实践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技术的精进、材料的丰富和文化思维的碰撞使得建筑和艺术交错融合,从而推进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文章从贝尔拉格的作品入手,分析其与砖砌建筑的关系,以期揭示由砖材(材料)和砌筑(技术)组成的砖砌建筑在被赋予全新的设计思维的同时,承载的对当时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矶崎新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作为日本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他主张彻底废除一些与现代主义有关的资本主义教条,将建筑从现代主义教条的束缚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在东方,日本在建筑领域一直散发着独到的魅力。二战后,日本建筑经过历代建筑师的不断努力,其建筑形式从传统现代主义发展为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地域主义。"建筑叙事学"虽然只经历了短短四十余年的发展,但其却作为一种基本的创作思维,存在于建筑师的建筑设计之中。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日本现代建筑中所体现出的叙事性观察,为指导今后建筑创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西方关注民族文化多样性,主张尊重差异,追求多元文化平等共存,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潮。我国建筑及室内设计领域提倡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设计取向,正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与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发展产生共鸣的体现。本文分析建筑多元化的内涵及室内装饰风格关系,阐述多元文化语境下,协调多元矛盾,多元共处是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是新时期文学中最早涌现的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文艺思潮。新时期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思想解放的时代潮流,以及新时期文学发展自身的需求密切相关。现代主义新诗潮的崛起、新潮小说的探索、现代主义色彩的新潮话剧的出现,是现代主义文艺观念在创作实践方面的重要表现。新时期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改变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深刻影响着中国当代诗歌、小说、戏剧、影视艺术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设计领域的影响首先是从建筑领域开始的,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建筑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特点具有决定性因素,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案例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对未来建筑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贝聿铭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具有代表性人物,其设计风格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东西方的建筑理念相结合,为当代的设计史留下了宝贵的智慧和精神财富。文章通过剖析贝聿铭设计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来探究其中共同存在的设计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正式使用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最早出现在建筑界。“后现代主义”的提出是缘于设计领域对长期统摄设计思想的现代主义理性化思维的反叛。后现代主义在否定现代主义纯功能化思想造成的冷漠设计时,高举人文主义旗帜进行设计革命,倡导“文化设计”和“自由设计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过后,后现代主义式微,但后现代主义所传达的建筑思想仍然延续至今。后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表现公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传统加现代。其中,西方的后现代运动后,建筑的表现公式是西方古典主义加现代主义,而在这个后现代公式里,古典主义当然可以替换成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这样所形成的建筑样式就应该是中国传统建筑加现代主义。基于此,探究中国传统建筑如何影响中国的近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杰·弗莱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美学家,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将现代主义理论引入绘画,策划了两次后印象派画展,还满怀情感地对塞尚等后印象派画家进行了艺术评论和辩护,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和后印象派的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他们共同发表的《透明性:物理层面和现象层面》一文中,结合了早期的立体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建筑提出了其研究的透明性理论,基于其物理透明性和现象透明性及基础诠释透明性的特征。透明性,作为一种形式——组织元素中的关系,可以被看作一种形式组织的手段作用于实践应用中。从建筑的现象透明性特征出发,试图归纳透明性作为设计手段对实践应用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