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哥特式教堂诞生于中世纪,它糅合了中世纪的政治、宗教、哲学和文化,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高耸、尖直、繁复、梦幻般的色彩是哥特式教堂的标志性特征。其以理性的结构搭配浪漫的装饰,谱出了独属于中世纪浪漫的交响曲,回荡在世人的耳畔。文章主要从哥特式教堂的拱顶结构、彩绘玻璃窗和雕刻三个方面对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和装饰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封建的中世纪,作为一种融入了浓厚基督教神秘主义的新颖艺术形式,"哥特式"成为横扫欧洲、风靡一时的最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粗犷、奔放、灵巧的风格体现在建筑、玻璃彩窗、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上,其中,哥特式建筑以其肃穆、空灵、幽邃、垂直向上的外表等特征,成为了基督教精神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它表达了基督精神里对上帝的敬仰和对人性的追求.哥特式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成为一个时代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永久标志.  相似文献   

3.
陈建 《中国宗教》2014,(7):54-55
从彩色玻璃中投入的光线变成血红的颜色,变成紫英石与黄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火焰,奇异的照明,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法〕丹纳《艺术哲学》哥特式(Gothic)本来是文艺复兴时期用来贬低中世纪艺术的一个说法。时至今日,当人们重新考察世界建筑史的时候,却不得不承认这种建筑形式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页伟大篇章。高耸的尖塔、尖形的拱门,还有玻璃花窗,是哥特式建筑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它对后来的现代城市建设也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介绍出发,进而对哥特式建筑做出客观的评价,最后谈哥特式建筑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广州市中心繁华的一德路上,坐北向南面向珠江矗立着一座哥特式教堂,教堂全部用花岗岩石砌造,被称为“石室”、“石室耶稣圣心大教堂”或“石室教堂”。教堂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建筑总面积2754平方米。它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也是目前国内甚至东南亚最大的一座双尖塔哥特式石结构、保存比较完整的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石室建筑的美与价值哥特式建筑艺术包括五个元素:高耸的塔楼、巨型的束柱、屋顶的尖拱、强劲的飞扶壁和花式窗棂。石室教堂把这几个元素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走近石…  相似文献   

6.
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一直以来都具有美学上的功效,而哥特式建筑作为一种古典建筑的典范已经成为人们无法绕过的一道风景,持续了几百年的哥特式建筑不限于一国,也不限于一种建筑物。哥特式建筑被赋予了一切以神秘象征的意义,使一切建筑形体本身都充满了相应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结构和内外部处理方面介绍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及成因,横向举例论证了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纵向分析中世纪后至今欧洲建筑中蕴含的哥特式特点,论证了哥特式建筑对欧洲建筑在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建筑在艺术史中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尤其是哥特式教堂,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时代价值,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教堂的重要组成元素,牵引着光照艺术与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力图通过对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彩色玻璃窗的研究,探析光照艺术在宗教背景下的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哥特式建筑在当时的背景下作为通往天堂的大门,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与美轮美奂的外部装饰、只耸入天的向上气势,一直被人们所赞美与称颂。而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若出现了新的建筑产品,那么这座建筑一定是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风土人情与生活习惯等等。以哥特式建筑为研究背景,对雕刻艺术在其建筑中的应用为主要探求点,着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从中了解了哥特式建筑的历史文脉。并且将哥特式建筑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式宗教建筑的木雕装饰进行了对比,从中探求了不同国家的宗教建筑截然不同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的艺术天才,不表现于我们目前所讨论的文学,而表现于建筑及其与建筑有关的艺术。当时的哥特式教堂,如果不能使一个近代人觉得自己的渺小,至少也可以打击他的傲慢,使他不敢对他的中世纪祖先采取鄙视的态度。——约翰·麦茜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的艺术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其中,以中世纪艺术高峰与末期盛行的哥特式建筑为典型之一,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在哥特式建筑中,彩色的玻璃花窗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哥特式教堂台廊、楼廊的取消与侧廊窗面积的增加,使教堂大面积采用排窗,而彩色的玻璃花窗赋予了教堂光线与色彩,使教堂内部充满了神圣和光幻。智慧的工匠以彩色玻璃镶嵌出一幅幅画作,新的艺术形式绽放在哥特式教堂中,为教堂的内部空间营造了浓重宗教氛围和艺术气息,也为中世纪宗教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伟大的艺术遗产,是中世纪美学思想和神学追求的集中体现,有深刻的美学意义。文章通过探究哥特式建筑的设计外观与结构,并以该风格建筑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为例,分析哥特式风格建筑的美学意蕴及内涵。  相似文献   

13.
晋南李家大院是晋商民居的典型,整体为竖井式的四合院,借鉴徽派建筑及西方哥特式的元素风格,有着中西文化融合的艺术特色。大院建筑装饰讲究,雕工细腻、华丽,有着深远的寓意,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北方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分析李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挖掘晋南的建筑装饰特色和人文意蕴,使其在现代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抬头仰望那高耸的十字架,侧耳倾听那一曲曲悦耳的赞美歌声,早晨人群涌动着进入教堂祈祷敬拜,晚上在灯光辉煌的圣殿中颂扬。夏季,满院的鲜花艳丽多姿,放出迷人的香气,冬季,雪花飘飘,银装素裹,教堂更加雄伟壮观。这就是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油坊街147号的基督教哈利路亚教堂。哈利路亚教堂兴建于1998年11月11日,2000年8月29日竣工落成。占地面积44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93平方米,其中教堂面积为4493平方米,分为一、二楼和地下室三层,一次可容纳3000多人聚会。哈利路亚教堂是一座东西方建筑艺术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交融的典型的当代哥特式建筑。…  相似文献   

15.
周琼  海澄 《佛教文化》2007,(4):112-117
建筑常被人誉为是凝固的音乐,它流淌着民族的心声,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罗丹说过:"我们整个法兰西就包含在(哥特式)大教堂里。"可见,建筑与该民族的宗教观念、经济、文化艺术、民族风俗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宗教在以建筑为物质载体宣传教理、凝聚信徒、传承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必然作用于建筑,形成了宗教和建筑间伴生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以其冲向凌霄的高、峭及神秘梦幻的室内光线处理在艺术史、建筑史中声名显赫。哥特式教堂对光的神性、完整性的追求,为教堂的玫瑰花窗设计开启了一段迷幻而璀璨的历史。教堂西立面花窗被认为是献给了圣母玛利亚的,伴随着人们宗教的信仰微妙变化,玫瑰窗慢慢成熟起来。到了13世纪,玫瑰窗发展到了其高峰时期,此时的玫瑰窗集和谐性、统一性、雄浑性、象征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17.
《天风》1999,(4)
在基督教艺术——至少是在圣经艺术中,美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它从上帝的荣耀光环中发出。我们无论在那时的绘画雕塑或教堂建筑里,都能以这种由上帝之手启示出来的美质。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提香、委罗内塞、格列柯、苏巴朗、牟里罗、伦勃朗,他们所描绘的基督形象,都充满一种绝对的神性  相似文献   

18.
李刚 《美与时代》2013,(6):85-88
闽中土堡是福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防御性乡土建筑。复兴堡是闽中土堡中较有特点的一例,其不光具有建筑艺术及历史文化的意义,而且在抗战历史和台海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性。通过对其空间形态与平面布局的分析以及建筑文化的探讨,展现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特点及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奥地利籍方济各会士庞会襄修士设计,1901年动工,1904年建成,1906年扩建成双塔哥特式建筑。教堂坐东朝西,平面呈十字形,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洪家楼教堂具备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特点,其外观设计广泛运用了线条轻快的尖拱券、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纤细的壁柱、造形挺拔的尖塔和彩色玻璃花格窗。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感觉。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徐中林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10)
<正>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艺术的产生,使物质的存在更加富有生机。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无不出自上帝之手的创造中,艺术通过绘画、音乐、建筑、戏剧、文学等形式丰富地诠释着上帝的美好。古希腊文化是整个欧洲文明的起始和奠基。古希腊的诗歌以《奥德赛》、《荷马史诗》等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