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藏面汉,僻居岷江河谷的羌民族,一度保留着原始宗教文化信仰,其民族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以万物有灵论为基调,释比文化为核心,白石信仰为表征形式,神林祭拜为超越途径,在汶川地震灾后文化重建之际,归纳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特点,可系统呈现羌民族宗教文化独特的信仰体系,阐明羌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规律,为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做出努力,以献祭古羌民族。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不仅肩负着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美术类专业人才的重任,还肩负着保护、传承和发展周边西部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西部民族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应当立足于地域特色和现状,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注重西部民族特色课程、特色专业的开设,坚持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创新,体现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的本体化、特色化及创新化。  相似文献   

3.
艾德莱斯作为新疆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织物,一直流传至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西部开发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艾德莱斯这一传统艺术的消亡也随之加快。研究艾德莱斯的艺术特征,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为新疆民族艺术传承寻找新的设计方向,提高其艺术价值,是当代设计师应该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周琼  海澄 《佛教文化》2007,(4):112-117
建筑常被人誉为是凝固的音乐,它流淌着民族的心声,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罗丹说过:"我们整个法兰西就包含在(哥特式)大教堂里。"可见,建筑与该民族的宗教观念、经济、文化艺术、民族风俗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宗教在以建筑为物质载体宣传教理、凝聚信徒、传承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必然作用于建筑,形成了宗教和建筑间伴生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一、羌姆概说"羌姆"又名"金刚舞",是在藏传佛教寺院祭祀性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艺术。学者通常认为,羌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叶西藏桑耶寺落成之时演出的镇魔酬神、驱鬼辟邪的乐舞。此后经过代代传承,羌姆的内容逐步丰富,艺术形式进一步规范,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乐舞。羌姆被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所采用,形成不同的流派,并且逐渐在很多地区流传。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23,(10):24-25
热贡艺术是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为核心区域的藏、土族民间艺人传授制作知识、手工技能,并以唐卡、壁画、堆绣、雕塑、沙画坛城、建筑彩绘等为表现形式,以藏传佛教、神话故事、史诗以及传统文化为内容的造型艺术。热贡艺术距今已经有600余年的传承历史,一代代热贡艺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传承弘扬着令黄南人为之骄傲的热贡艺术。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位于历史上藏羌彝走廊核心区的腹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多元文化和睦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代表性区域。而白马人作为藏族的一个重要组成群体,在传承祖先历史文明的同时,吸收了周边民族的文化,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地域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坝州九寨沟县作为四川白马藏族重要的聚居地,九寨沟县政府对白马文化生态进行全力保护,对其他区县白马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法舞呈现出兼具佛教文化内涵与藏蒙民族特色的审美表达:借助音乐、服饰、动作艺术化再现宗教奥义;具有明确的宗教情感指向,是内在意识与外在动作的极致融合;传承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美学思想,追求平衡与稳定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9.
姜丹 《美与时代》2020,(2):27-28
新疆传统民居是新疆乡土居住型建筑,受"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影响的印记非常明显,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民族社会极为珍贵的人居文化遗产。文章旨在以数字化、信息化保护的研究视角梳理新疆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与文化存续,以生物学"基因"概念为落脚点,开展新建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延续性及关联性的研究,并拓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居遗产空间的保存、保护与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10.
唐卡是藏民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地区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不同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被藏族人民和其他地区群众视为艺术珍宝。作为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吾屯唐卡的传承与保护都是通过村落来延续的,文章以吾屯村落为研究背景,考察其吾屯村落画坊的传承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豫西地处中原西部山区,民居受到地域性因素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了适合当地环境和居民审美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通过对豫西地区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出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功能和寓意及装饰特色,结合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探索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提取、创新与应用,实现豫西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羌人信奉"万物有灵",除了众所周知的白石崇拜,神圣或灵异植物信仰亦体现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考察羌族民间信仰可知,杉树尤其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圣植物;杉木崇拜在尔玛村寨民俗中可谓无处不在,跟其族群生活、族群传统以及族群观念有深层次关联。结合文献与田野、历史与现实,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解读之,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西部民族迁徙走廊上的羌民族及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土掌房不仅承载着彝族文化,也体现了彝族传统建筑的审美特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古村是彝族土掌房的典型,文章以实地考察和写生活动的情况为基础,从美学的视角,就城子古村土掌房的文化背景和形式特征进行初步探讨,重点阐述彝族土掌房建筑内容美和形式美,发掘其美学价值,同时为土掌房建筑艺术的记录和传承提供相关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4.
论羌族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原本是牧民之称号,“戎”是农耕民之称号。“羌”是牛羊崇拜和信仰的组合体,代表了羌人对牛羊神灵的自然崇拜。羌族宗教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上,是多神崇拜。羌绣以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及本民族的图腾纹样为常用的题材,是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在手工艺术上的反映,表达了羌族人对大自然的爱护崇敬心情。 赵晓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历史上有满、汉、蒙、回、锡伯、朝鲜等六个民族;解放后,又迁进了藏、壮、土家、白、黎、苗、羌、高山、侗等民族。全县现有近60万人,其中回族为4487人(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  相似文献   

16.
<正> 2004至2008年,笔者曾多次对夏河县拉卜楞寺的宗教舞蹈羌姆、以及民间和藏戏舞蹈等作了不同程度的田野考察。本文即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舞蹈艺术等理论与文献材料,并就拉卜楞寺羌姆舞蹈的起源、种类、表演形式、传承方式、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与藏族文化的关系做一系统、全面的分析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擦擦具有丰富的艺术、民俗、宗教内涵。透过它可以窥见佛法的大千世界,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并感受到藏民族的脉动。小小体量的擦擦,以其精而微的艺术表现,开启了一扇通向理解藏民族心灵和藏传佛教奥妙的大门,值得仔细欣赏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热贡艺术以其神圣性和神秘性吸引了众多人在此驻足,其浓厚的宗教氛围一次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与雪域高原神圣和神秘相关的就是引领人们精神世界的藏传佛教。热贡艺术就是其藏传佛教下的产物,带有典型藏传佛教气息的吾屯村落唐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吾屯村落唐卡富有民族气息的绘画艺术,它承载着藏民族关于艺术与美的集体记忆,是藏民族智慧与美的体现,浓缩了深奥的藏传佛教教义。  相似文献   

19.
木雕是明清时期婺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上的常见装饰,体现了古时候当地人民的信仰及艺术审美。木雕产生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较高的艺术价值,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对明清时期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的发展及传承进行分析,探究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发展的特点及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吉安地区宗祠建筑是江西宗祠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宗祠数量众多,极具浓郁的地方风格,建筑与艺术完美融合,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美学价值。针对吉安地区宗祠建筑的石雕艺术部分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其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为传统宗祠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当地建筑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道路做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