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家训教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传统家训文献的涌现和大量刊行是在唐代以后,而以明清和民国前期最盛。民国及以前基本没有家训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只是一些教育史、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专著或教材中涉及少数家训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家训整理、出版增多,家训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学者们对家训内涵、家训思想史分期和发展历程、规律、基本思想内容都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方面,学者们在倡导建立"中国家训学"、利用传统家训资源价值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对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研究成果极少。当前亟需进行系统的文献搜集与整理,加强对传统家训思想史深层次探讨和横向交互研究,在开发利用传统家训史料资源、创建新的家训文化等领域也亟待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积淀形成了丰富而独具中国特色的家训文化。宋代是我国家训文化发展史上最繁荣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中蕴含的亲亲爱人、诚信为本、自强不息、孝老敬亲、廉洁公允的价值观念,依然是当前我国家庭美德伦理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颜氏家训.教子》的家庭教育心理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榕 《心理科学》1998,21(4):369-370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教专著,为南北朝时期“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颜之推所著,其内容涉及教育、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以家庭教育的论述为重点,对我国传统家教影响很大,古人评价“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这本家训引起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几乎每一本教育史都要谈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如毛礼锐、沈灌群的《中国教育通史》、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史》等都把它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在心理学领域,吴凤岗的《中国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就对《颜氏家训》有所阐述;在杨鑫辉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中,也专…  相似文献   

4.
家训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特色,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本着修身、治家、立业的核心思想,对个人的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家训的基本倾向是积极的,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家训史》作为众多书籍中的一本,对中国整个家训的发展史按照时间纵向梳理的方法对不同朝代家训的具体内容作出概述,从中体现了各自的内容、原则、特点、演进规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以一种辩证的视角去看待传统家训,在肯定家训价值的同时,也提到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封建地主阶级局限性的影响所产成的糟粕。  相似文献   

5.
家训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家庭教育方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十分深厚的美育观念。中国古代家训把塑造高尚情操、才华出众的君子人格作为家庭美育的重要内容和直接目的,要求君子当守道崇德、志存高远,有应世经务之才、率真儒雅的气质风范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认为美育重在艺术美、自然美的熏染,关键在于儿童早期教育,须循序渐进、行之有恒,贵在熏渍陶染、潜移默化。这些美育观念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家训源远流长,何处是其源头?宋代陈振孙认为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他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①《颜氏家训》确实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系统、内容丰富的家训著作,但它主要适用于仕宦之家教导子弟传继家业的需要,不能代表中国传统家训的全部。从家训史考察,中国远古“五帝”禅让与家学世传就孕育了传统家训的萌芽,而周初的王室家训,包括太任与武王妃的胎教,文王教武王,武王、周公、召公教成王,成王教子弟等,则真正有了开创的意义,而以周公为杰出代表。因为他不仅对前辈的“遗训”②作出了归纳总结,而且从天…  相似文献   

7.
《袁氏世范》的伦理教化思想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颜氏家训》之亚”的《袁氏世范》,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袁氏世范》包含有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 ,在许多方面都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和训俗的内容、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研究《袁氏世范》,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文明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此书通过血脉传承和扬名显亲两个基点,把传统的家族意识转化为保持家族存续与繁荣的具体规范,为世俗社会确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颜氏家训》的齐家之道,无论是对治家原则的把握,还是对家庭人伦关系的关注,其思想宗旨皆在于通过确保家庭的和谐与秩序达到家道的长远;而有关修身立名、传业扬名的训诫,则集中体现了家族意识中更为积极的价值取向。这种思想宗旨和价值取向在后世的家训及蒙学读物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其基本精神在世俗民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理解儒家世俗伦理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端蒙养、重家教的古代家训,是颇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思想内涵之丰富多采、表现形式之灵活多样、影响作用之深刻久远,是世界各国文化史上所仅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在挖掘整理传统家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徐少锦、陈延斌二位教授继主编《中国历代家训大观》(上、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出  相似文献   

10.
徐少锦与陈延斌两位教授编写的《中国家训史》,最近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 5编、38章、62万多字。该书是作者继 1 993年整理、出版了两卷本近百万字的《中国历代家训大全》之后 ,又在广泛吸取了近 1 0年来的家训研究成果基础上写成的。我国著名哲学家、93岁高龄的张岱年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审阅了书稿并为之作序 ,认为“本书对中国传统家训从萌芽、产生、成型、成熟、繁荣以及由盛至衰过程的清晰勾画 ,对每个时期家训的特点和重点的提炼论证 ,对家训中的许…  相似文献   

11.
福建汀州客家的严婆家训流传至今约有500年历史,它是民间家训的一枝奇葩。严婆家训的特色有三:严字当头,讲究严律治家;尊重女性,视女性为家宝;讲古谣训,化严婆崇拜为民间信仰。由严婆家训提炼出民间家训的社会伦理功能是:民间家训严家教、扬家风,具有立德教人的功能;民间家训正风俗、美教化,具有"道德场"的功能。这一民间家训给人们的现实启示是:首先,民间家训源自百姓、贴近百姓,有利于促进家风民风的建设和改善;其次,民间家训奖惩分明、恩威并重,有利于道德建设落细落小落实;最后,民间家训花样繁多、呈现形式多样,有利于寓教于乐、寓教于情。  相似文献   

12.
正家训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独特景观,是涵养家风、养护心灵的精神食粮。家训,训乎?很多人认为,家训应该是严厉的,就像现在一些领导人讲话所提的要求。非也!他们泽被后世,传诵至今,靠的决不是高高在上的训味,而是暖暖的爱意,满满的情味,深深的哲思。事实上,家训原本没有训味。家训很多是撰写者人生的经验总结,饱经沧桑的生活体味,传之后人,则是发自肺腑、谆谆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家训政治伦理观念是传统中国政治伦理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发掘中国传统家训伦理思想中的政治伦理观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家训的处世之道与中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训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宝库中一笔可贵的遗产 ,本文研究了传统家训中极具特色的处世之道的理论和教化途径、方法 ,特别就如何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教化的理论与实践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逐步成熟,实践日趋科学化,更显实效性,但仍存在着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空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公民素养是精神文明的逻辑前提,伦理道德是其核心内涵,法治精神是其实践诉求,意识形态是其政治保证,日常生活理念是其基础层次,红色文化是其动力支持,家风家训是其主要载体,语言文明是其直接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要发挥更大的威力,增强实效性,需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更高水平的辩证统一和动态平衡;弘扬时代精神,创新内容方法,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论曾国藩家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家训伦理思想是中国仕宦家训的发展颠峰。其主要内容是:孝悌乃家和之方,勤俭乃兴家之本,谦敬乃交接之要,知足乃立身之术。其基本方法是:以身立范法、严爱殷责法、因材施教法。这些内容和方法对于当今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行政道德、劳动伦理及消费伦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一向是家族主义的重镇。书香门第对于弟或儿女所作的保家训诫,口授书载,不胜其读。他们条其法戒,整齐门内,以贻子孙。司马光的《家范》、颜之推的《家训》、班昭的《女诫》等,都是建建阶级教育其子女及家庭成员的训条。古代在家风内容上,规范甚多,有立清风者,也有立仁风者,还有立直风、立贞风者,等等。目的在于使他们的家族统治地位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8.
浙江家风家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境脉,延宕出生生不息的文脉与血脉。浙江家风家训既带有传统文化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个性。传承浙江家风家训以及发掘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对于现代公民美德养成、弘扬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价值以及建构新型村规民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历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齐家十分重视。齐家有齐家的章程、法则,此即过去习见的族规家训。孔氏是圣裔,齐家尤严,自明清以来,既有衍圣公颁布的、对一切孔氏族人都适用的“祖训箴规”,又有散居各地的孔氏族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族规家训,并且...  相似文献   

20.
家训或家教,是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辈的训示、教戒。它是不同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家训源远流长,其萌芽可追溯五帝时代的择贤禅让。《尚书》中的《无逸》、《君奭》、《康诰》诸篇和《史记》、《戒子通录》中有关记载,保留了周公训示子侄兄弟的许多珍贵资料,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