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帝王法则,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域,也是促进学科进步和发展的理论生长点之一。王淑芹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德性与制度——迈向诚信社会》(王淑芹、曹义孙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无论是对于伦理学学科的发展,还是对于深化我国诚信建设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该著的知识内容可以概括为为何要积极建构诚信社会、如何建构诚信社会以及何以建构诚信社  相似文献   

2.
德性诚信与制度诚信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种不同的诚信建设模式,是传统德性伦理与现代制度伦理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体现。德性诚信主要靠道德舆论、习俗、良心、信念等非正式制度维系,制度诚信主要靠法律、法规、规章等正式制度维系。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德性诚信转向制度诚信,是礼俗社会转向法理社会、人际信任转向制度信任、信任担保由人品转向契约等社会变迁发展的结果。当前的社会诚信建设,需要在传承中国德性诚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顺应现代诚信建设制度依赖的趋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德性诚信内规与制度诚信外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当前诚信缺失已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重塑诚信伦理亟待制度保障。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克服了现有公民管理方面的缺陷,以之为基础加快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构建起诚信伦理建设制度体系,有利于防治社会信用失范现象,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诚信信仰的形成,有利于从制度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顶层设计,是党和国家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守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国"加速拐弯式"社会转型引发的严重社会诚信缺失,突显了对传统诚信文化现代性转化的诉求。本文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对传统诚信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的理据进行条陈,基于现代社会特征及其时代精神,提出传统诚信文化转化的三大原则,并从"人格诚信"与"制度诚信"的法德结合、"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的情理合一、"重义轻利"与"义利兼顾"的价值整合等方面构建了传统诚信文化有效转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网络诚信制度建设具有必要性,它是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应对网络诚信特殊性的客观要求和维持公正的网络经济秩序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构建网络诚信制度具有可能性,顶层设计指引制度方向,诚信文化创造环境基础。网络诚信制度是一个体系,具体包括网络诚信法律制度、网络诚信管理制度、网络诚信责任制度等。网络诚信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网民对于诚信制度认同与遵守以及行业组织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传统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范畴 ,其在规范中国人的行为 ,模塑中国人的人格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规则 ,西方社会的信用理念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有着颇为成功的实践。中国传统的诚信观不仅与近代西方的信用理念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迥异 ,在实质内涵、普适性和作用机理上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关于诚信建设的伦理学思考——诚信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裕 ,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甚至相悖的社会问题 ,其中“诚信缺失”或“信用危机”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目前 ,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关系到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也成为学术理论界着力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各个学科都从各自的角度 ,对诚信缺失的原因、诚信建设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我国伦理学界近几年来关于诚信问题的研究情…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的公共性转型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尤其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凸显出的由于诚信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诚信和诚信缺失的应对问题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话题.诚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性,但随着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在性质上呈现出去本体论、公共性、制度性特征,由此引发了现代社会诚信问题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9.
诚实信用既是道德原则 ,又是法律原则。作为道德原则 ,诚实信用在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和社会利益之间确立了一个“度”,使得民法的正当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不断的确证 ,从而成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它以具体的法律制度为载体 ,在淡化道德特性的同时 ,具有显著的法律特性 ,具体表现为从德性诚信向契约诚信、从主观诚信向客观诚信、从人格诚信向制度诚信的三个转化。通过上述考察 ,为我们思考道德的运行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即要解决当代社会道德需要制度化又不能制度化的悖论 ,就要跳出就道德论道德的圈子 ,必须在一个更高的、更宽泛的含义上来理解道德的制度化问题 ,用制度的正当化来取代道德的制度化 ,使道德在法律等其他社会制度中运行。  相似文献   

10.
诚信问题是目前我们经济社会中普遍关注的—个焦点问题,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诚信值千金,诚信就是资本,就是财富。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道德理念,也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经营者最可宝贵的无形资产,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当今社会,诚信已经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一个不讲诚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可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诚信,重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1.
诚信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新时代深入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化中“诚信”的价值理念能够促进形成公民道德生存发展的新样态,推动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化,激活中华传统诚信文化的有益成分,有机促进诚信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相互融合。进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进程中,对克服因诚信危机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传承中华传统诚信思想,弘扬诚信美德,构筑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田伯平 《学海》2002,(6):29-30
一、诚信 :必须成为自律性的制度约束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更是信用经济。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市场交易必须借助一定的规范约束才能顺利进行。法律无疑是规范约束市场交易的主要手段 ,但在许多情况下法律往往无能为力 ,因为法律是由第三方实施的 ,它不仅要求双方当事人能观察到交易行为 ,而且要求法庭能鉴证这种行为 ,这在许多情况下是很困难的。此外 ,依靠法律手段的成本往往很高 ,谁也不愿意每次买瓶醋、买包盐都签一份合同、准备诉诸公堂。因此 ,在实际生活中 ,绝大多数交易是依靠交易双方的诚信来维…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人关于诚信的理解,建立在对人之为人的自然目的把握之上,以亚里士多德自然目的诚信理论为其成熟形态。这种独特的目的论式诚信观不仅深刻体现在思想家的理论体系中,也真实地反映在希腊人的诚信制度建设中,并对西方传统诚信观念和制度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内诚信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它不仅是商界和社会生活中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也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我国理论界就诚信的内涵、诚信的当代价值、诚信危机、诚信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发表并出版了许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为当前我国诚信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经验。一、关于诚信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领域 ,对诚信有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正>"诚者,天之道也"一、中华文明对"诚信"的言说1.中华文明对"诚信"的解读《说文解字》中说:"信者,诚也。"在汉语中,习惯将信和诚连用,因为两字含义相同。诚信,就是守诺、无欺之意。2.中华文明对"诚信"的重视儒家思想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所提倡的伦理观念是仁义礼智信,即"五常",这是儒家学说的精髓,也成为中国古典社会的道德规范。孔子曰:"人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正是伦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核心问题。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与社会公正理念的发展,可感受中国关于公平效率问题的变化脉络,也能体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核心之一,即要让中国人民更多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公正作为表达社会发展标准和价值取向的范畴,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不同思想家不同理论派别的公正标准也各不相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公正观不一样,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公正理念也大相径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伦理学关于"好社会"的追问,与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初心",其目标宗旨是一致的。我们应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诚信与当代社会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社会三大明发展的共同要求。诚信化对于物质明的意义,一是对信用制度的支持,二是其渗透于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理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讲“诚”,以诚立信,以信见诚。政治诚信成为当代政治明一块不可缺少的化基石。诚信明是精神明建设的一部分,诚信自身建设如何,关系到精神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青少年积极发展观,以65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在日常压力背景下探讨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以及逆境信念对流动儿童诚信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流动儿童总体诚信水平较高,日常压力事件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诚信发展水平,教师支持、朋友支持与逆境信念均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诚信水平;(2)家人支持对日常压力与诚信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表现出压力背景下的保护效应;(3)逆境信念与朋友支持具有交互作用,共同调节日常压力对诚信发展的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表现出"增强模式"与"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诚信进德立业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 ,其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一致的。我国社会出现诚信危机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够完善 ,对背弃诚信行为的惩治滞后 ,或失信行为的市场代价在权力的支持下得到消解 ;另一方面是人们普遍缺乏法律和契约意识 ,使骗子的交易成本极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诚信美德的主要途径是 :优化社会法治环境 ;完善市场竞争 ;政府及其官员的榜样示范 ;健全维护诚信的物质保障体系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胡凯明 《天风》2004,(4):26-27
“向善与诚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应的道德理念,其意义是比较广泛的。基督教圣经称为“良善与信实”,其道理是相通的,那么何为“向善”又何为“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