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的探讨,有助于激发大家对民族的科学、政治、经济发展的关心,有助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笔者现就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的关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族精神内在于民族意识 ,是民族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传统和价值观念 ,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价值观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向导和动力。民族精神实质上是一个民族渗透在其民族思想观念、文化模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心理结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之中的优秀的共同的价值观 ,民族的优秀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重视发挥民族的优秀价值观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民族精神也正在开始产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从以“名”正“实”到以“实”正“名”。用现代汉语解释,“名”就是概念、观念或原则,“实”就是事实、实际或实践。我国民族精神的主干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国家特别是多民族国家中,如何看待并处理好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事关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大问题。从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看,民族道德统一于国家道德,民族利己主义是为国家道德所不容的,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最高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必须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并认识这一问题,因为它事关民族与国家的长远利益,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精神现代化广东社会主义学院林卓才民族精神属于民族凝聚力的指导性要素,是中华民族凝聚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指导民族的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称之为民族魂。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赖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对民族精神应作较为全面的表述。概括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应有其时代特点。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除了包涵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外,还应该包涵我们民族在现代化实践中铸就、与现代化相适应、能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民族的时代精神。这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理论形式的现代化。实现民族精神现代化,要解决好科学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本质问题。我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存在着中西文化碰撞的问题,但主要不是中西文化冲突,不是民族精神西方化。因此,不能以民族精神需要现代化为理由搞全盘西化,也不能以反对全盘西化为理由而回避民族精神现代化。我还认为,把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看作是中国古今文化冲突,要现代化就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进行根本性的革命的观点,也值得商榷。民族精神是在民族的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最基本的实践是生产活动,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精神文化,其  相似文献   

6.
伦理精神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和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精神自信是伦理精神对自身意义和价值的高度肯定,它既代表着伦理精神的纵深跃进和境界提升之自我确证,又标志着伦理精神对其方向性和深刻性的自我肯定和赞许。文化自信源于并依存于伦理精神自信,伦理精神自信支撑和挺立文化自信。伦理精神自信源于人自身的精神自信特别是对自己所形成和涵养的伦理精神的自信,成于人自身的社会实践并必然表现为在文化观念和精神境界上的自信,进而催促和激励人们不断地创造文化、发展文化乃至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去保护和拱卫文化。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积极健康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对一个民族的存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增进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推动民族发展等方面.民族精神中所蕴涵的才智精华,是指引和推动各民族甚至人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他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  相似文献   

10.
民族振兴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存生  宇文利 《学海》2003,1(6):5-9
回首人类诞生以来民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放眼当今世界现存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现实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任何富有进取和开拓精神的民族都追求实现本民族的振兴 ,任何敢于奋斗和抗争的民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本民族的振兴。而在民族走向振兴的过程中 ,有一种伟大的力量 ,其地位不容小觑 ,其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力量就是由民族精神产生的推动力。故此 ,民族振兴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是极值得关注的。一民族振兴是民族的理想和目标 ,民族精神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和前提。要实现民族的振兴 ,必须有振奋的民族精神作支撑。民族精神的弘扬使民族…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有诸多亮点和新论述,这里仅从本人从事专业和研究领域的角度,学习解读此文件中一些在笔者看来独特的新观点及其历史背景与意义。一、坚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本《纲要》开篇就谈道:中化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1]文化是每个民族的灵魂,在各种民族文化体系中,价值观与道德规范体系都是其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12.
陈晓明  孙江文 《学海》2003,(6):10-14
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这是民族精神的基本特性和内在品格。要有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3.
“学习适应性”研究与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习适应性”研究与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弋鸣 《学海》1990,(Z1)
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加以探讨,是这个民族具有反思能力的最高表现。当然,反思民族精神可以有一些不同的角度。在世界历史与现实中,不同民族的科学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方面的不平衡倾向。尤其令人瞩目的是,现代科学不仅已成为或正在成为各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16.
大难兴邦.大难有可能激发起一个民族坚忍不拔、顽强不屈、众志成城、革新进取的精神,进而使这个民族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江丹林,孙麾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从现象上看,是对他50年代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的否定。据此有人认定,马克思晚年改变了他以前一贯坚持的关于社会发展“单线论”的观点,而重新选择了“多线论”的立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单线论”错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发展的理论,变成了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多线论”则把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多元发展的论述突现出来,否定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把各个民族的发展看作是彼此独立的互不联系的历史进程。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人类社会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特殊道路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单线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被普遍认为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更替理论的正统解释,因为斯大林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所有制形态依次更替机械地理解成人类社会的单线发展模式。随着“单线论”愈来愈无法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各个不同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多线论”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意大利学者翁贝托·梅洛蒂所著《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一书,具体提出了对马克思历史发展概念的“复原”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精神建设的利益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是激励和支撑民族精神的关键因素,也是民族精神的内在基础。与民族精神相关的利益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民族精神建设需要建构利益调控机制,即包括利益主体、利益客体和利益工具的系统。在完善利益调控机制中加强民族精神建设需要激发利益主体的实践创造力,通过利益杠杆实现利益配置的和谐性,提升利益措施的现实调控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清华简所见儒家思想出发,通过从东、西方文明传统不同角度的探讨,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为中国国家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