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11月,"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当代湖湘伦理学文库·国家治理与现代伦理丛书"在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包括《国家治理与政治伦理》(李建华著)、《国家治理与经济伦理》(向玉乔,周琳著)、《国家治理与文化伦理》(彭继红,向汉庆著)、《国家治理与生态伦理》(廖小平,孙欢著)、《国家治理与社会伦理》(周谨平著)和《国家治理与网络伦理》(李伦著)共6册。丛书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当代中国的宏大主题,紧扣国家治理的主要方面和重大伦理需求,深入分析国家治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以及在转型中遇到的主要政治伦理、经济伦理、文化伦理、生态伦理、社会伦理与网络伦理问题,全景呈现了国家治理的伦理图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现代性转向的重要目标.解析中国之治的发生学密码,基础层面的五大伦理维度不可忽视:民主集中、聚力筑梦的制度伦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伦理;法、德共治的社会治理伦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伦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伦理.解读新时代中国之治的伦理意蕴并充分发挥其伦理功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伦理秩序既是"生成"的,也是"建构"的。强化"伦理秩序"意在拓展和挖掘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机制和价值深意。建构或提供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发展相适应的、满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社会伦理秩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发挥蕴含于国家治理中的基本伦理关系、主流价值诉求及其善恶研判标准的伦理秩序功能,以聚合国家治理秩序的复线图景,则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化机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治与法治的协同共治,以形成伦理秩序的价值共识,将成为建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伦理秩序的方法论原则和践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价值理念、主体伦理、关系伦理、制度伦理正面临和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和变迁。促进当代乡村基层治理伦理的转型与发展,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更深层次打破传统的个人、社会、国家关系模式,不断创新基层治理理念,促进和实现乡村治理的伦理转型,建构和实现良善的基层治理秩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5.
蒋玉 《伦理学研究》2020,(3):128-134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社会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正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治理与发展需要合理、有效的制度约束,但不能仅仅凭借互益所依赖的成员相互监督、促进的他律性机制实现其良性运转,而必须通过由外部可见的道德自律展现出其良好的公益形象。从组织伦理视角看,公益性社会组织在道德自律机制上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它对个体品德的超越性、对组织伦理能力的依赖性和不同体制、结构下道德自律机制的差异性等方面。公益性社会组织的道德自律机制,主要通过基于个体道德需要的自律、基于权威或公议的自律、基于心理契约或互信的自律、基于制度自觉的自律以及基于组织伦理能力的自律等几方面共同作用得以顺利、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6.
道德治理问题,是当前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于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而言,中国古代社会有着丰富的道德治理的相关经验可资借鉴。舆论评价和风俗维系,作为古代社会国家治理运行机制中两种最为基本和较为常见的道德治理机制,肩负着国家治理的底色功能,承担着社会成员之间达成利益共识、实现价值认同和沟通道德情感的精神纽带作用,是维系古代社会秩序的内在道德维度。  相似文献   

7.
刘昂 《道德与文明》2021,(1):137-144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乡村治理以村庄干部为主力,以政策法规为主导,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村民主体价值彰显不足,"地方性道德知识"难以凸显,伦理道德约束不断弱化.从"个体—社会—国家"三维视角分析,这些现象主要受小农伦理的延续、村庄伦理共同体的式微、现代国家建构的伦理诉求等因素影响.为此,要从主体、机制、目标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村庄公共道德平台、提升乡村德治水平、追求村民美好生活,以此增强村庄内生动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村庄善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等制度治理基础上,充分发挥德治等资源力量,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思路。让各类伦理委员会成为社会治理中的有效力量,是当今较发达国家比较多见的做法。韩国伦理委员会的建制与效果经验,值得评介与借鉴。伦理委员会是韩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机构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各部门领域依法行使权力的一种组织形式,又是依法维护行业伦理规范,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接受民众监督和投诉的直接渠道,是维系行业、民众、政府三者关系的重要媒介和通道。"伦理委员会"作为韩国政府机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业性、伦理性和权威性等效能,韩国各类伦理委员会,在提高政府及行业决策和执行中的"应然"秩序和效率,增强政治公信力,促进行业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社会文明与公民道德素质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用。如何使我国治理资源和力量多元整合,多维治理,实现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韩国及世界他国的伦理委员会建制可为我们提供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方式。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被称为“为己之学”,旨在引导人自尽其心而涵厚其德,内蕴丰厚的道德自觉思想。在先秦儒家看来,个体道德自觉源自人之本性,生成于与他人、社会、自然等相处的各种关系场域中,受“君子”“贤人”“圣人”等理想人格范型的指引,遵循从“为人由己”的道德自我觉醒、“推己及人”的道德关系圆融到“内圣外王”的道德境界升华这一逻辑展开。先秦儒家的道德自觉论在历史赓续中形成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坚实的民族认同基础,深刻影响着民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有利于强化人民的主体作用、重塑社会伦理秩序和增强文化自信,对当前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公平正义的追寻,是当前卫生与健康事业良序发展的伦理根基,它体现着国家治理中制度实践的合道德性与正当性愿景。为深度回应公众健康危机,探寻健康资源分配的善治境界,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从罗尔斯公平正义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健康公平的发展轨迹,从理性层面提出健康政策价值取向,为制度安排提供道德基础和伦理辩护。根据利益冲突下的平衡规则探索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各环节的伦理逻辑,为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道德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视阈中蕴含着前提逻辑:利益关系分化撬动了道德标准的普遍性根基,集权秩序瓦解增强了道德生活的自由化张力,在新旧道德秩序更替的未完成状态中,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为疏解现代性道德矛盾提供了可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中道德转型历经阶级革命伦理—国家建设伦理—改革开放伦理—民族复兴伦理等主题,逐渐从唤醒主体自知的道德觉悟,到建构集体共享的道德制度,再到维护兼容多样的道德秩序,及至塑造和谐向善的道德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道德转型,通过把握善恶世界的经验规律来引领道德实践:就道德秩序优化的内在结构而言,注重国家伦理与公民德性相融合、普遍规范与自由意识相联结;就道德环境治理的领域关联而言,强调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结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内含伦理之维,农业伦理不是农业的外烁。国内学术界对农业伦理的研究主要围绕研究缘起,厘定农业伦理学的科学内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梳理农业伦理思想理论资源,从伦理的维度探析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因应之策等方面来展开。深化农业伦理学研究,需强化农业伦理学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农业伦理思想、中国传统农业伦理思想、农业农村现代化中重大现实问题的道德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道德治理是一种具有独特运行机制的国家治理方式,其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治理目标的层级性和道德治理手段的多样性,决定着道德治理的初级阶段应以外在道德规范的治理为主,主要从外部对伦理关系中的主体进行治理;中级阶段应注重从外在道德规范的治理走向内在道德自觉的治理转化,从而保证道德治理的时效性与针对性;高级阶段应侧重培植内部调节机制,真正使治理主体具有自觉意识和内在约束,使道德治理从社会主体的内在道德自觉走向外在道德行为,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与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道德思维可以说是遵循着伦理理性和伦理智慧两种模式进行的。所谓伦理理性,是指每一位行为主体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都应该合乎道德地行动。而人们之所以要用道德来规约自己的行为,目的在于使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与需求都能够得到保障与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与理性处于合一的状态。所谓伦理智慧,是指行为主体在面临道德困境和伦理悖论的时候,为了寻获道德的或者比较道德的解答,所采取的所有选择、权衡、谋略、处置、协调等实践活动。一句话,伦理智慧体现为一种寻求道德目标的权衡能力。如果说伦理理性是在实践道德、践行道德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伦理智慧是在寻找道德、追寻道德。伦理理性以道德真理为导向,伦理智慧则是以道德共识为依归。  相似文献   

15.
应用伦理是一种关于道德实践的学问,体现为解决道德难题和重构伦理学理论的过程。面对事实性道德难题、规范性道德难题和元伦理难题,应用伦理研究采用历史的具体的适度原则,在特定情境中做出及时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决定。作为哲学门类第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应用伦理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伦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伦理学知识,具有道德研究的前沿创新能力和卓越实践能力,掌握伦理商谈程序与达成道德共识的思想方法,成为具有明确问题意识、道德情怀和综合学养的各行业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4月8-9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市伦理学会、河北省伦理学会、天津社会科学院《道德与文明》编辑部主办,河北经贸大学承办的"京津冀国家治理与道德建设论坛"在石家庄召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当前我国的国家治理领域出现了许多迫切需要伦理学来解释和判断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批判性地继承了儒家的德治思想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善于借鉴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从政以德、以德治国的政治智慧,而且注重挖掘传统仁义道德在当代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儒家阐发的德治可以分为不同的形态,主要有仁治、义治、礼治和孝治四大形态。正因如此,儒家的德治思想不仅体现为从普遍性高度强调以德治国,还体现为致力于从仁、义、礼、孝这四个儒家核心道德理念维度更为具体地阐发独特而深刻的治道思想,这为当代中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本源道德与正义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的本源道德是蕴涵在物质生产关系中的伦理属性 ,是一种体现社会发展必然规律、以权利义务关系表达、本体与价值相统一的伦理范型。法律正义就是社会本源道德在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如果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属性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本源道德 ,是一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伦理范型 ,那么它便是各种具体社会制度道德的根据 ,并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在不同的制度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中 ,就是权利本位、公益优先和人民主权三大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
家庭政策是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家庭发展和社会稳定,内含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主要体现为家庭政策促使社会道德具体化和现实化,提供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促进社会治理,厚植道德建设的民生基础;增强执政合法性,夯实道德建设的政治基础;加强家庭教育功能,奠定道德建设的主体基础。家庭政策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才能实现其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礼记》的伦理思想大体可归为三个部分:个体道德、家庭伦理和社会理想。其中既有强调个体道德修养实践序位的大学之道、体现对人伦道德之形上致思关怀的中庸之道,也有关于妇道、孝道等家庭伦理规范的规定。此外,《礼记》还提出了一套礼乐治理的社会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