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本刊2006年第四期发表一组关于中医的文章(包括张功耀的“告别中医药”一文)后,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讨论,目前编辑部已收到各方面的稿件200多篇,涉及的内容已远超出如何讨论中医的范围。如:如何定位传统医学?医学应否划分为东方医学与西方医学?现代科学的标准是否适合于中医?中医应否接受实证科学检验?传统医学在当代医学体系中地位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1 历史问题只能历史的分析 张功耀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中说:"古代的医起源于巫,我国今天流行的中医依然保留着巫的痕迹.人类文化多次长足的进步,居然没有触动中国传统医学的任何方面."[1]需要澄清的是:对于历史久远的医学起源问题,现在仍然很难下一个简单的结论,但"医源于巫"却是个其来有自的荒谬观点,它从时间顺序上颠倒了原始社会早期的医疗经验积累与巫医兴起这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分形模型,现代生物医学发现,人体也不例外,如人脑、肺管、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移植都有分形理论的应用。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人体的耳、鼻、舌、手、足等各个部分,都是人体的缩影,这与生物分形原理似乎一脉相通、不谋而合。结合临床感悟,发现中医"法天象地"的思维逻辑也是分形理论对于"万物皆本于阴阳"的朴素应用。并且,分形理论在中医里的应用效果也经受住了临床的检验。这为利用分形理论解释传统医学做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杨莉萍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3,26(3):538-539
1 现代心理学二元世界的划分及其合法性危机现代生活被划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主观、心理、反映、表征的世界,另一个是客观、物质、被反映、被表征的世界。二元世界的划分作为现代心理学的基础预设,从以下几个心理学隐喻中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宗教文化与中藏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于宗教而言 ,在其发展早期 ,深受宗教的影响。如果我们忽视了宗教这一层面的意义 ,就不能真正了解医学文化的所有精髓 ,尤其对于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更是如此。在近代西方科技繁荣昌盛、普及全球之后 ,惟有中国传统医学仍然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 ,人们又不断地以西方科学的目光与标准来审视、衡量、评价、要求、改造这惟一具有生命力的传统科学。研究与之产生、发展紧密相关的宗教文化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在传统医学知识上的有用见解。1 宗教文化与中医中国三种主要宗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三教”是道教、儒教和佛教。中医常用…  相似文献   

6.
"道"之永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该如何去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一非凡的整体呢?这个人与他的思想融成了一个宏大的意象,这一意象既成为追求革命不朽(revolutionary immortality)的动力,又构成了革命不朽的实质。一位政治领袖被人为神化,这在历史上远不  相似文献   

7.
400多年前,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自由出入紫禁城20多年。须知这可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尊贵、最神秘、最森严的宫廷禁地。这位西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这皇宫禁苑,他还曾在紫禁城开阔的空场上为崇祯皇帝铸造过20门火炮。顺治皇帝管这位西洋人叫“玛法”(满语的“爷爷”)。顺治皇帝的母亲,尊他为义父。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他是第一个将阳历引进中国的人,并因引进西洋历于古稀之年被判凌迟(最后没有执行)。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康熙帝6岁继承皇位,也多亏他直言劝阻别的王位觊觎者。他一生不婚,生…  相似文献   

8.
黄金斌 《天风》2007,(13):36-39
引言: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无数曾经令千万人激动不已的人物,但在死后仍能持续震撼人心,感召后人的,恐怕数目就少得多了。马丁·路德无疑是这少数人之一。马丁·路德也许是近代被谈论最多,被了解最少的人。虽然我们记住了路德名字的人很多,对他似乎了解的人也不少,但这若是比起对他误解的人数来说还是少数。当然,刻意歪曲者毕竟很少,更多的还是暴露出我们的无知和浅薄。路德的作品众多且涉猎极广,对于当时世界的很多问题都有所提及。虽然他不是一个很有系统的神  相似文献   

9.
论医生的“道德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道心”是儒家修养论的起点和归宿,演绎了完整的修养论。然而,这一传统思路目前在很多研究领域被遗忘,包括医德研究领域。强调尊重传统,用“道德心”来重新衡量医生内在的精神世界,并从祖国传统医学文献的角度,对医德这一常规命题做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中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多年,但其中仍有较多理论问题存在争议,如对"遗产"的理解和认识、"文化"的本质、"文化"和"形式"的关系、中医知识体系的属性.这些问题不明确,必然导致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偏差,甚至怀疑中医、反对中医、取消中医等消极思想的蔓延,这些认识偏差严重削弱了"非遗"必须具备的"持续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医学防治瘟疫的艰难历程,是逐渐摆脱神学控制和纠缠从而产生科学认识的过程。古人对待疫情的办法,基本上是两种:一种是借神驱鬼,一种是使用医药。中国古代早期全社会都信仰神祇,认为大的疫病是天降灾祸,并以改进政治来回应上帝的批评和惩罚,同时探索治病的办法。尽管中医曾混于巫,但后来摆脱了巫术的控制,医疗实践才是中医的真正起源;历史上的瘟疫催生了医学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不断加深对瘟疫的认识,包括病因、传染性、预防和治疗药物等等,在现代抗疫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作用。中国传统医学作为对两千年来医学实践的总结,经历了一个不断产生新学说、否定着旧的学说的过程,伴随的是鬼神巫祝因素越来越淡薄。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向一在北京工作的外甥传福音,他不能接受 他称自己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他说:“我不信基督教,也不反对基督教 我跟妈妈去听过两次道,但我实在听不出这2000年前的一个中东宗教如何能向我们这20世纪末的现代文明人说话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70年代就有人上了月球,90年代火星探测器又上了火星,器官移植、试管婴儿被广泛  相似文献   

13.
朱清华 《世界哲学》2009,(6):107-115
近代以来人被定义为主体,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是一种表象关系,客体被主体所表象,主体成为思维和存在的中心。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表象关系又进一步变为控制关系。作为主体的人征服和控制世界,人自身最终也变成被控制过程的一部分,有失去自身的危险。海德格尔则打破了这种主体-客体对立的模式,重新构建主体性。他所说的主体是"在-世界-中-存在"的超越着的此在。海德格尔用此在的这种源始的存在方式解构了主客对立的主体自我,并说明了自我是此在操劳活动最终的"为何之故",此在本真的自我也是此在本真的"能在"。  相似文献   

14.
将中国古代学术中的某一部分叫做"哲学",并按照冯友兰先生的主张,认为"科学的方法,即是哲学的方法"[1],然后循名责实地建构出一个"逻辑的、科学的"中国哲学,这条道路已将中国古学研究和使古学当代化的努力引入了困境.最近受到关注的"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的讨论只是它的一种表现.这困境可比拟于用现代西医的方法来使中医"科学化"的情况.强迫实施"中西医结合"所导致的是中医思想源头的枯萎,被"废医存药"(其实"药"也在被现成化和胶囊化,或者被危险地"有效成分"化).于是,中医的本来面貌和它的当代活力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15.
"以易释史"——邵雍咏史诗的一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刚 《周易研究》2007,(1):64-68
邵雍是文学家、史学家、易学家,他的咏史诗则是他文史哲研究领域交叉的产物,他的咏史诗表现出了“以易释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履霜冰至”与“否极泰来”的思想,“恩患防豫”与“知几如神”的思想,“顺动致豫”与“吉凶由人”的思想和“各行其位”与“时行时止”的思想等四个方面。这是研究他的思想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不仅是传统文化,更是治病救人的传统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史已经证明,世界上没有万古不变的科学,科学总是不断地汲取新的东西而随时抛弃那些过时的东西,中医药学也不应例外。在医疗市场中,中医药必须有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生存与发展。针对中医日渐式微的局面,从中医药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等我国中医药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医药所处的市场环境,并结合近现代中医药的发展历程、中医临床现状等方面,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生存与发展内在需求的观点,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陈爱敏 《天风》2001,(12):6-7
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那顺服谦卑的美德,那“尊主为大”的颂歌感动、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历世历代的信徒,从她的身上得到了莫大的启迪,看到了一位神的使女的属灵经验何等宝贵。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是上帝爱的宣言,也是摆在世人面前的神圣的救赎计划,这是上帝爱的彰显与明证。但面对如此大的爱,作为被救赎对象的人,又作如何回应呢?在这无比重要的救赎计划里,每一  相似文献   

18.
1963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一个文件上批示说,“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人口,我们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瞭望》1993年第8-9期)值得高兴的是,自从那时候开始,将近四十年过去了,这种  相似文献   

19.
由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环境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人文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0月 17日至 2 1日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美学视野中的人与环境”这一主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何认识生长在生态学与美学结合点的生态美学的性质 ,这是与会学者关注的一个中心话题。曾繁仁认为 ,生态美学可以被界定为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地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存在观 ,其中包含着新的时代内容和人文精神 ,而“动态平衡”应是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的基本理论。聂振斌…  相似文献   

20.
人淡如菊     
正1982年汪曾祺在《雨花》发表了一组小说,其中一篇为《钓鱼的医生》。小说中所说的医生果有其人,此公姓汪,字菊生,号淡如,实为汪曾祺的生父,职业是一个祖传的中医眼科医生。而汪曾祺写出这篇小说与我给他讲的故事有关。汪家是高邮本地的望族,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