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皓 《宗教学研究》2017,(3):221-227
巴黎耶稣会档案馆藏有晚清上海圣墓堂天主教士墓碑拓片169种.圣墓堂墓地由明末来华耶稣会士潘国光建立.清初,潘国光、吴历等著名耶稣会士殁后都葬于此.雍乾禁教时期,该墓地同其他教会产业皆充公易主.1841年新耶稣会返华,天主教会在条约体制之下逐步收回包括墓地在内的多种教产,圣墓堂由此成为新耶稣会在上海的墓地.旧、新耶稣会在经过时空上的断裂之后在此得到连接.直至清末,墓地陆续葬入包括非耶稣会士在内的教士近二百人.文革时期,墓碑遭毁.将此批拓片与其他史料对比互观,善为考订,对于晚清江南地区天主教史的发掘和书写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字架是基督宗教一个十分重要的标记。天主教把带有被钉耶稣身体的十字架称为“苦像”。基督徒在教堂、祭台、屋内、墓地、旗帜上置放十字架,也在胸前或衣服上佩带十字架,在举行各种圣事礼仪和祈祷时在胸前恭请十字圣号。天主教藉着十字架的标记不断提醒教徒和其他人有关耶稣的死亡与复活的救赎意义。十字架是天主教信仰的根本基础与核心。  相似文献   

3.
5月18日至20日,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在徐家汇天主教堂举行徐光启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120余人,他们是天主教內外的徐光启研究专家和学者。这是  相似文献   

4.
一、《徐光启京沪芳踪》一文(见《中国天主教》第14期)所说徐光启于1593年起到广东韶州府,与史实有所出入。徐光启当时因乡试未中,在上海南门赵凤宇家教书,籍此糊口。1596年赵出任广西浔州府知府,徐光启也随往浔州,途经广东韶州府,并由此认识了天主教传教士郭居静。徐光启于1592年遭丁母之忧,应在家守制三年,三年内自不能远出家门。二、1597年,徐光启从浔州赴北京应  相似文献   

5.
最近,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召开了一次由中国天主教界和上海学术界参加的“徐光启学术研讨会”。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是徐光启的宗教思想。与会者认为不能把徐光启的宗教思想与科学思想人为的割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宗教与科学并不互相排斥;正是它们的相辅相成才造就了徐光启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6.
包兆会 《天风》2018,(12):36-37
新疆古城阿力麻里城(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境内)在元代曾是景教活动中心之一,这里曾出土了十多件叙利亚文的景教墓石。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和群众陆续在这里发现了不少叙利亚文景教墓碑,有的收藏在霍城文管所和新疆博物馆,有的存放在伊宁市伊犁地区博物馆。这些碑刻的形制不仅与在中亚七河流域出土的六百多件景教碑刻相同,其十字架形制也与七河流域附近的克什米尔地区出土的粟特文、梵文景教十字架形制十分相似,都是希腊一马耳他混合型,十字架底座有个弧形托住十字架(见图1、图2)。另外,七河流域出土的文物有若干注明墓主籍贯为阿力麻里的墓碑铭文,这表示七河流域的景教徒与阿力麻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元代,它们有可能属于同一景教区。  相似文献   

7.
徐光启与马相伯是中国天主教界爱国爱教的典范。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从事的工作有异,但他们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作出了同样令人敬仰的卓越业绩。温故而知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重温这两位天主教界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与卓越贡献,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天主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时代有不同卓越无差异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万历进士。晚明政治腐朽,阉党专权。徐光启独立不惑,历任翰林院检讨、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天启时,任礼部右侍郎,后遭阉党排挤去职。崇祯初擢礼部尚书,崇祯五年兼东阁…  相似文献   

8.
正1981年,扬州城西出土了一块元代景教徒墓碑。该墓碑系青石制成,上圆下方,高29. 5厘米,宽25. 8厘米。碑额呈半圆形,碑额上线刻一组画面:上有莲花座十字架,该十字架形制属于希腊一马耳他混合型;十字架的下面以莲花作底座;十字架及莲花的两侧各有一身长四翼围着中心展翅欲飞的小天使。天使头戴十字双耳冠,面向莲花,双手前伸,守护着十字架(见图1)。天使头戴的有十字的冠帽,在泉州出土的景教石刻中也出现过,而在其他  相似文献   

9.
正天主教在东北地区的早期传播历史,可以追溯至辽、元时期。20世纪初,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洮南的一座辽代古城中曾发现过金属十字架。另一个日本学者须佐嘉橘也曾在通肯河岸边发现一个元代的小型青铜十字架。这些说明,东北地区天主教传播的历史是很久远的。但由于资料有限,此间天主教传播和发展的情况尚无法得窥其详。关于东北地区有天主教信徒较为详细的记载,是从清代开始的,本文拟就天主教自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传播情  相似文献   

10.
1983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初七)是明代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中国天主教的先驱徐光启逝世三百五十周年。徐光启先后居住在上海南市乔家路九间头和徐家汇,他的实验场所在南市有“双园”,在徐家汇有“农庄别业”。他曾在上海读书和耕作,任过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他以“富国利民”为目标,毕生致力于国计民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对于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又是中国天主教的开创者,至今天主教界还尊敬地称他为“阁老”。他死后安葬在上海徐家汇。上海天主教界人士和信徒在纪念素  相似文献   

11.
话说十字架     
十字架本是古罗马处罚罪犯的一种刑具,后成为基督宗教的神圣标志。现在许多青年佩戴十字架项链,把它作为一种艺术装饰品。那么,十字架在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中,其信仰内容及形状上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特约请有关专家做如下解答:  相似文献   

12.
提及中国天主教史上的开教三柱石,大家很快会想到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庭筠。但若问及福建天主教史上的开教三柱石,恐怕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福建基督教史著名学者林金水教授在长期从事对明清天主教史的研究中提出,福建天主教的开教三柱石为福清的李九标、泉州的张赓和建宁的李嗣玄。对这些人们还很“陌生”的人物,以往学界的论述十分零星,不便了解。因此,对他们作一整体的介绍,无疑将有助于读者对福建天主教史和中国天主教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的天主教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两位受人景仰的人物:徐光启和马相伯。前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科学家,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先驱者;而后者一生“爱国益世,荣主爱教”的德表则成为世人所仰慕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刘建 《中国宗教》2013,(5):43-45
2013年4月27日,97岁高龄的金鲁贤主教与世长辞了。在他生命的最后31年间,金主教为探索践行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给上海的天主教工作增加了活力,带领上海教区一方面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另一方面脚踏实地、立足于本土,以徐光启爱国爱教的精神为楷模,加强教会自身建设,推进中国天主教本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川沙县于八二年十二月九日、十日举行了天主教第二届代表会议。李赣驹副县长应邀在会上讲了话,阐述了继续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力量;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以及宗教徒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等重要问题。他在讲话中,赞扬了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先驱马相伯先生的爱国热忱,和明末天主教科学家徐光启对我国科学事业所作的贡献。讲话希望在天主教界  相似文献   

16.
<正>徐光启是明末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代的天主教徒。由于他是当时入教的最高官员,并在南京教案中竭力护教,所以被天主教称为"三柱石"(其余为李之藻、杨廷筠)之一。对于上述事实,学术界一般是公认的,没有多少歧义。不过对徐光启信仰的真诚性问题,却有不同的理解。民国时期就有学者指出:徐光启"从事西教,思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主教的贤哲徐光启最早接触天学(天主教)是在1595年他三十四岁时。当时他在广东韶州教书,偶值馀暇,信步至城西天主堂,“瞻仰天主像设,盖从欧罗巴海舶来也”(徐光启:《跋〈二十五言〉》)。他与韶州天主堂司铎郭居静(L,Cattaneo,1560-1640)语,“颇惬恰”(李问渔:《徐文定公行实》)。这是徐公与西方科学、文化接触的开始。1600年,他在“留都”南京与耶稣会利玛窦司铎晤谈,“以为此海内博物通达君子”(徐光启:同上);前此,徐公曾见过利氏重绘、由应天(今南京)巡抚赵可怀和南都(南京)吏部主事吴中明重刻于苏州、南京  相似文献   

18.
包兆会 《天风》2016,(11):46-47
正徐宗泽(1886-1947),字润农,教名若瑟,生于青浦县(现上海市青浦区)蟠龙镇,是徐光启第十二世孙。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金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著有涉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多部论著。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出版了《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等著作。他还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多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他也是一位博学  相似文献   

19.
徐晓鸿 《天风》2010,(3):52-54
在明代基督徒士大夫中,王徵(1571—1644)的名气远远比不过有明代天主教“三大柱石”之称的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但若论基督徒在科学上的贡献,王徵则是除徐光启之外,最有影响力的不二人选。古时候,人们对科学研究一直不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天主教史上,徐光启(1552—1633)都是一位足以彪炳青史的大家。职是之故,对徐光启在各个领域里的贡献所做之研究业已相当广泛和深入,相关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因此,笔者有一种感觉,似乎可说的不重复的话已经不太多了。有鉴于此,笔者仅拟从观念史的角度出发,根据休谟一康德假说对徐光启倡导的竞争观念之意义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