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信 《天风》2017,(9):4-5
纵观基督教传播历史,就是基督教不断民族化、在地化的过程。唯如此,基督教才能在特定的地区和民族中获得“生根建造”的空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这种思考绝非象牙塔中而必然是处境中的思考。而构成这处境的重要维度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因此,中国神学的生长必须以中国文化为其母体。对此,三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同时又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3.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不仅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之一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全面提高各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不少人对“市场”的认识和动作不无偏颇的今天,从哲学的层面上来谈论和考察“市场”十分必要。而要阐述明白关于“市场”的各种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就是:“市场”在一个民族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的宏观图景中的地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有“市场行为和文化行为”这个话题。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文化”,指的是全人类以及各民族追求“更好的生活”的行为和思想的总和。历史就是文化进步的时间轨迹。所以,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从宏观的历史活动的尺度和规模上来说,就是“文化行为”。“现代化”作为当代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指出:"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可见,科学和先进文化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尤其科学精神的弘扬对先进文化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梧 《哲学研究》2023,(11):5-12+128
“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立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助于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与世界历史意义。在世界历史展开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体现了“非资本主义”属性,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契合之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前资本主义”属性,亟待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激活,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土壤,这正是二者的互相成就之处。进入世界历史后,“第二个结合”破解了如何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资本主义基础薄弱的古老中国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之谜”。当前世界历史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马克思主义的“再中国化”旨在实现“再现代化”,即合理扬弃资本主义现代化,在资本主义的文明限度上重新定义现代化,此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瑛 《伦理学研究》2003,(1):5-6,24
“三个代表”是个有机的整体。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是与先进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列入党章,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雷 《学海》2001,(4):178-180
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南大学文学院、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江苏省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3月 2 7— 2 8日在南京召开。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全球化向中国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加强中国文化建设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钰认为 ,加强中国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之一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的概念 ,…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人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时,往往忽视二者的中介环节,这就是衔接着中国古代文化和正在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化的,在中国近代以来历时百年之久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本文称之为“近代文化”。在这个艰难曲折的长期实践中,发生了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批判性审视,发生了对于东渐的西方文化的既“拿来”又“扬弃”的关系,发生了对于新文化的伟大创造运动。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新文化说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必须继承的,而近代以来实践中产生的文化则是同样具有传统的意…  相似文献   

10.
傅先伟 《天风》2017,(11):4-5
纵观基督教传播历史,就是它不断适应新处境而本土化的过程。唯有如此,基督教才能在特定的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获得"生根建造"的空间。故此,基督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是当今基督教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传统伦理文化在民族和社会发展史上曾起过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今天仍然不可低估。我们应该利用它来养育、熏陶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精神品质,并使之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相衔接,以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之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并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心灵,为世界所仅见。其内容决不象有人所讲的仅仅是“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其功能特征,也不能仅仅归结为只是压抑人的个性、为封建剥削压迫制度服务,而是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中,佛教文化可以为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佛教文化有助于丰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征民族特征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以儒、道为代表的原有文化融合后,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佛教文化,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今年4月,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召开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主题为“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会上,还回顾了研究会成立十年来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并进行了换届选举。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1998年4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联合主办了来自全国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学术研讨会。“文化哲学”是哲学研究正在开拓的新领域,研究好这个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激励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和努力创造新生活的巨大热情,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不竭动力和根本的价植目标追求。中国共产党8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理论的进程,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文化不断武装人民,激励人民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各行各业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热潮中,作为中国公民中的天主教界群众,如何回应“三个代表”并理解它的深刻内涵,作出积极的贡献?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公民是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事,也是我们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怎样去拓展中国教会自身优势、从而成为服务祖国、服务社会、光荣天主的大事。笔者仅从“先进文化”试谈浅见,纯属个人观点。一、 对“先进文化”的理解与体会。什么是先进文化?江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概括为: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衡量某一领域是…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五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非常重要而富有新意的论述,它表明文化建设不仅有其本身的重要性,而且直接与党的先进性相联系,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大问题。只有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切实走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先进文化应当是适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要求,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遵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9,(6):10-14
五四运动铸就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具有亲和性和承继关系。具体表现在,五四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涵养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如何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培育爱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仍是需要思考和探讨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精神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时强调,这种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这些表述主要从观念文化或知识文化的角度来界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并揭示了这种文化建设无论历史任务、目标取向还是就其思想基础、社会条件而言,都具有新的属性。那么,这种新的文化形态究竟“新”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就一个国家而言,…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先进文化 ,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一个发达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社会 ,不仅要有先进的生产力 ,还要有先进的文化。文化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创造力的载体 ,是衡量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文化由积累和创造而成。今天 ,我们建设先进文化 ,必须在充分继承和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不断创造出新的优秀文化成果 ,逐步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华优秀文化 ,是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落实20多年来,中国各宗教已经从恢复性的发展阶段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宗教无论是从加强自身建设,还是从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角度来看,都需要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挖掘自身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以夯实中国宗教的根基,打造中国宗教新的形象。近年来,各宗教在加强文化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建设方面,作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本期我们把“宗教的文化建设”作为关注的主题,就是希望借此引起人们特别是教内人士对这一时代课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