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和谐社会为视角建设和谐文化,重在突出"和谐"二字.实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应有功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是以追求和谐价值为指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和谐心理、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精神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而道德建设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生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道德状态,它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和人的身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让人们过上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而道德生活是在物质生活基础上的超功利的精神性审美生活,是旨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和谐的创造性生活。生态伦理教育、政治伦理教育、经济伦理教育和文化伦理教育将为和谐社会的公民道德生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伟大的战略决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将起到理论指导作用。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社会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各阶层的人能够平等相处,彼此关爱,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美好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优秀文化的孕育,需要塑造高素质的社会公民,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实质,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心理和谐是人的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状态,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是心理和谐的集中体现。心理和谐主要涉及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四个层面,四个层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心理和谐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是一种相对的理想状态,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和谐的重要心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速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培育。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和谐发展上。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落实起来关键是人,关键在人。和谐社会是由具有和谐人格、健全精神的人来建设和实现的。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内容中,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以来,许多理论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并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论述。本文拟对中华和谐文化传统的思想资源及其现代意义作出较为具体的理论探讨,并就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战略问题略陈管见。一、中华和谐文化传统的思想资源在中华文明的思想宝库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以及佛教,都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全社会的和谐,从而形成了有别于法…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这一节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宗教界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宗教自身、各宗教之间及宗教与社会各方面的和睦,努力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中丰富的和谐思想,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伦理文化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佛教伦理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去恶行善、慈悲利他、克己、孝亲等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伦理文化的这些观念,对个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谐家庭的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代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2.
论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际关系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信、融洽友好、文明有序、团结互助.在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一系列条件的保障,这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完善的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礼貌原则不仅可以用来指导构建和谐言语,创建和谐的语言环境,而且可以用来指导实施礼貌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遵循礼貌原则,就是要处理好我他关系,就是要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构建和谐关系,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4.
徐碧辉 《哲学动态》2007,(10):31-35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是一种和谐,和谐则是一种美的形态,或者说和谐亦是一种美。因此,和谐社会的建构离不开美与审美。如果说美学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现代性启蒙中扮演过先锋的角色,那么,在21世纪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它将愈益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用审美(学)的观点去审视和谐社会的建构,应从何入手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探讨:①人与自然的和谐;②人与社会的和谐;③人与人的和谐;④人自身身心的和谐。前三者是人与某种具体存在的和谐关系,后者则为人自身内在的心理和谐。因此,这四者又可归结为:外在关系的和谐及内在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审美活动是感性与理性处于自由、和谐状态的活动,是现代人愉悦身心的精神家园,它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的四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支撑.正确把握和谐文化必须了解和谐文化的四个层面,它们分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多元文化与主导文化的和谐、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春风拂面,万象更新。当前,全国人民谈论最新的话题,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过去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与新进展,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物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从现代视野考察中华传统和谐思想,特别是和谐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其转换,对于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传统和谐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中华传统和谐政治思想的内容丰富多彩,此处仅举其重要的两个方面。1.民惟邦本孔子曰:“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大学》)其意思是说,人民有伟大的力量,执政者应该懂得敬畏人民的意志,把人民视为安邦立国的根本。这一思想被后代学者概括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与反邪教工作的关系为线索,指出反邪教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之意和必然要求,同时指出,反邪教协会作为民间组织应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并从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协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积极为构建和谐提供理论支持的角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和谐意识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孔子又是“和”理念的集大成者。他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个人身心关系方面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对孔子思想中的和谐意识进行认真地梳理、审视,自觉汲取其精华,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