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堂幽默     
<正>邻居信徒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晚十二点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信徒乙:"那的确令人愤怒!你有没有马上报警?"信徒甲:"没有。他不信主,我不与他一般见识!我就继续吹我的号赞美主!"信徒乙:(啊?原来如此!)[提醒]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做错的地方,答案就会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向明 《天风》1995,(8):29-29
有人认为做礼拜不就是到礼拜堂去唱唱诗、听听道吗?说得不错,可是不少信徒对做礼拜的真正含义还是模糊不清。其实,进教堂好比古时进圣殿、去圣所,是信徒朝拜神、与神交通的地方。既然如此,进了教堂就应当严肃,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做礼拜不就是到礼拜堂去唱唱诗、听听道吗?说得不错,可是不少信徒对做礼拜的真正含义还是模糊不清。其实,进教堂好比古时进圣殿、去圣所,是信徒朝拜神、与神交通的地方。既然如此,进了教堂就应当严肃,  相似文献   

4.
郭峰 《天风》2014,(3):6-8
<正>穿着特定的袍服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自外于信徒,而是摆明身份,接受信徒的监督和帮助,彼此服侍,兴旺福音。最近英国的《独立报》报道,今年2月,英国圣公会总议会将讨论一个议案,议案如果获得通过,那么英国圣公会的牧师很快就会被允许在圣餐崇拜中脱去传统长袍,改穿休闲服。消息传出,有人欢迎,也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在各行各业中,人都普遍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有时不拘小节是好的。"反对者也直言:"圣袍法衣是教会传统中非常古老的部分,它们可为崇拜带来庄重氛围。"  相似文献   

5.
属灵     
《天风》1994,(7):42-43
教会生活中也许你不难听见这样的话:“啊!那人真属灵。”或“唉!这个不属灵。” 本来,人皆为神按自己形象所造而成为“有灵的活人”。尤其是当一个信徒依赖主的宝血得蒙救赎而成为神的儿女时,他应该已经就是一个属灵的人了。但这仅是就地位而言,而我们通常讲的“属灵”与“不属灵”所指的是信徒灵命生活的实际表现情形。 属灵的人既已接受那被钉死。  相似文献   

6.
渊声 《天风》2012,(8):58
[问]最近,我们教会一些姊妹十分热衷于"灵恩"的活动。有人公开追求说方言、开医治大会,甚至搞赶鬼活动,着实吸引了不少信徒。不少人觉得这样的聚会似乎比平日里的崇拜更有"生气",或更显"灵验"。教会牧师劝阻他们,他们非但不听,反而说牧师"不属灵",我很纳闷,我是否也应当追求这样的属灵经历?信徒:小羊  相似文献   

7.
景健美 《天风》2011,(8):46-48
随着中国教会的日益发展,"庄稼多,牧人少"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对于多数平信徒来说,每一次的圣职按立仪式都无比激动人心,送鲜花、拍照,为神的家又多了一位仆人感恩不尽。但也有人说"我只要为主作工,按立不按立无关紧要";也有人质疑"凭什么他能按立我不能按立"?还有人认为,"信徒皆祭司,不必按立圣职了"。如何理解"圣职的按立"?  相似文献   

8.
正何为"追求神圣的方向"?我是这样理解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的方向,且多认为自己追求的就是神圣的目标。而现实却往往证明,个人认为的"神圣"有时并不神圣。也就是说,人往往会迷失方向。从这一点来说,这段话就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人会说,作为信仰基督的信徒来说,都明白神圣的就是天主的正义与爱,是基督的福音,这福音就是我们追求的方向。那是不是就能说,这段话对于基督信徒就没有必要了呢?  相似文献   

9.
渊声 《天风》2010,(11):63-63
<正>问:我信主已经多年,有一事想请教,即是否要奉献十分之一的问题。我听了不少道,传道人对此也有不同说法,有人说那是旧约的规矩,新约信徒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也有人说,"十一"奉献是神一贯之要求,不足"十一"就是对神之物的偷窃!请问,哪一种说法更合真理?此外,这"十一"奉献款可以由我支配吗?还  相似文献   

10.
雪峰 《天风》2012,(12)
腓立比是一座外邦人居多的城市,由于没有犹太教的信仰背景,这里的居民比犹太人更容易接受福音,所以腓立比教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令人遗憾的是,教会成立不久,就有犹太人潜入其中,向已经归入基督的外邦人大肆宣传律法、鼓吹割礼,致使部分信徒对信仰产生了疑惑,有人甚至萌生出改信犹太教的念头。  相似文献   

11.
教堂幽默     
《天风》2020,(3)
正我有耶稣一位信徒与牧师见面,信徒说:"哇,牧师,好久不见,你怎么头发全白了啊!"牧师说:"是是,但我见你一点没变,尤其是头发,仍然黑而亮!看上去真年轻。"信徒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那我不一样,我有耶稣!"于是,牧师站在风中凌乱……[提示]每个真信徒都有耶稣,只是上帝对每个人的带领安排有别。  相似文献   

12.
雪峰 《天风》2012,(12):52-53
腓立比是一座外邦人居多的城市,由于没有犹太教的信仰背景,这里的居民比犹太人更容易接受福音,所以腓立比教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令人遗憾的是,教会成立不久,就有犹太人潜入其中,向已经归入基督的外邦人大肆宣传律法、鼓吹割礼,致使部分信徒对信仰产生了疑惑,有人甚至萌生出改信犹太教的念头。  相似文献   

13.
让圣灵动工     
如何对待里面的圣灵,是信徒属灵生命最关键性的问题。因为惟独随从圣灵,才有生命与平安,有的信徒即或信了,但好像不知道里面有圣灵,就是知道,也好像不觉得圣灵的同在和运行。这样的话,在属灵的事上,对神和基督就无法认识,在生命的路上就寸步难行。 一、圣灵与我们 我们首先要知道神在信徒身上一切的工作,都是藉圣灵作的。主耶稣从死里复活升上高天,坐在父的右边,那么,他大能的手,怎样做工  相似文献   

14.
刘晓东 《天风》2006,(6):27
信徒是被称为“门徒”、“弟兄”、“圣徒”、“蒙选者”并“那些得救的人”。他成为教会的一分子是凭借着他的信心。他与神的关系是相信。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多余的,一个信徒怎么能不信神呢?这就有了是不是真信的问题。这个信的解释是在神面前完全地降服,是百分之百地信。在信心过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来,不管信徒增加多少,不少教会基本上采取比较传统的以"讲台为主、探望为辅"牧养模式,对这种方式有人戏称为"圈养"。探望固然重要,但众多信徒仅靠一两个教牧同工岂不是"蜻蜒点水"?故目下一些信徒抱怨教会没有"家"之温暖感,教会的凝聚力随之下降。不时发现有信徒走失或离开,少数的甚至被异端邪教所引诱而误入歧途。为此,我们有必要反思和改进教会的牧养模式。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丰富教会牧养事工",相信会对有负担的同工同道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6.
利未 《天风》2016,(7):38-39
正教会是永生神的家,也是众圣徒的心灵之家,可总是有人要离家而去。教会信徒流失也是牧会实践中的棘手之事。有人说,我要去别处聚会,那里有圣灵,那里有爱心;有人说,我要在家里独自仰望神,上教堂只是形式,形式不重要;有人说,我参加网络教会,可以听到很棒的讲道,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我还能在网络教会里担纲主礼、讲道、献唱呢。可是,我想对你们说:"别走,教会需要你!"不完美的有形教会教会分为有形教会与无形教  相似文献   

17.
沐恩 《天风》2023,(8):32-33
<正>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教会,特别是山村教会的衰退情况严重。过去几年间,疫情的发生也给山村教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该如何牧养衰退的山村教会?作为一名传道人,笔者在此发出微弱的呼求,希望有人能关注山村教会的危机。一、一个基本信念或许有人认为,农村教会和山村教会衰退是一个大趋势,教会城市化也是一个大趋势,所以不必在山村教会上花费太多心力,但笔者的信念是:“只要有人就该有传道,只要有信徒就该有牧养!”不管信徒是在城市还是在山村,是富裕的地区还是贫穷的地区,福音不能以人数和财物收入来量化。因此,山村也要有传道!  相似文献   

18.
教堂幽默     
<正>它名字叫"群"一青年信徒找到牧师,要求牧师为他"赶鬼"。牧师问他有何症状?他说:"我每天花在微信朋友圈上的时间太多,无法自拔。而最近读经时突然发现,原来魔鬼的名字就叫'群'(参可5:9)!"[提醒]此"群"是人,那"群"是鬼。此群非那群呀!看房价再定有一个信徒向一些生意人传福音,说完之后问他们:"你们死后愿去天堂还是地狱呢?"很多人都表示愿意去天堂。但最后一个生意人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他慢  相似文献   

19.
爱国在先     
兴文 《天风》2000,(11)
也许有人会说,爱国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广大的基督教信徒五十年来在三自爱国运动的教育下,在爱国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信徒为国家作出了许多贡献,不少信徒被评上先进、模范。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并不是每一个信徒都对爱国不存在问题了。譬如有的弟兄姐妹对“爱国爱教”的提法不以为然,认为我们信教的人应该说“爱教爱国”。如果这仅仅是一个次序的问题,倒也不必多加议论,因为当我们说“父母”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正打开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好友的更新:"放开提垃圾的手!人生苦短,何必让自己那么累?""放开提垃圾的手!"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人生在世,每个人的手中都有很多的东西,因为甄别力有限,有人将有些垃圾类物品当宝贝珍藏,死死攥住,一刻也不松手,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人疲累,就像朋友发在朋友圈的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