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常听老辈人讲:"吃饭只要八分饱,凡事只求八分好。"那时候,并不太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即将退休了,注意养生保健,才领悟这句话的真正内含。"吃饭只要八分饱,凡事只求八分好。"这句话,不仅仅是一种适度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理念,而且从生理、心理、哲理的角度看,更是一种科学的养生观念,很值得提倡。从生理养生角度看,"凡事只求八分好"符合人体健康的需求。人体是一架科学而精密的机  相似文献   

2.
正一天早上,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卢瑟福接到了一位同事的电话。同事说他准备给一个学生的物理答卷零分,而这名学生却声称他应该得到满分。于是,师生俩决定找一位不偏不倚的裁判,结果选中了卢瑟福。整份试卷只有一道题。试题如下:"如何用气压计测定一栋大楼的高度?"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楼顶,用一根长绳系住气压计,将气压计垂到地面,然后提上来,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该长度便是大楼的  相似文献   

3.
正当过教师的都有过这样的烦恼:收缴上来的试卷中经常存在翻头的现象,装订后,批阅很不方便,甚至还会泄露学生姓名。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装订前,教师们只能一张一张地翻阅,十分费时费力。今年夏季,又到期末考试了。作为监考老师,我在发试卷时,惊讶地发现试卷的右上角都被  相似文献   

4.
去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之前,长沙市浏正街小学给五年级学生发了一份油印的《九册数学期末摸底试卷》。该试卷上有一道计算地积的应用题,出现了两个均为似是而非的答案。题目是这样出的: 有一块面积是5亩的试验田,把它平均分成6小块,每块是整个试验田的( )。对于这道题,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括号内填写了两个答案:(1)5/6亩;(2)1/6。因为他们确实无法弄清出题者要求的是哪个答案。  相似文献   

5.
正我曾在朋友圈里看过一个视频,叫《啥是佩奇》,看后让我唏嘘不已。爷爷盼孙子回家过年,这是人之常情。但这对于一位深山里的留守爷爷而言,更是一个天大的事儿。眼看着临近年关,爷爷拿起手机,给城里的小孙子打电话:"过年你要啥,我给你准备!"小孙子不假思索说:"佩奇!"  相似文献   

6.
正这天,教授带着一沓纸来到教室宣布:"今天我们将进行一次测试。"学生们都很紧张,谁不害怕考试呢。然而,等他们拿到试卷后,一个个都很惊讶,因为试卷就是白纸——除了在白纸的一个角落有一个大大的黑点,一个题目都没有。教授告诉学生,这次测试的任务就是:请大家描述自己所看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形象极具审美教育的意义。被学生认同的能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的高校教师形象是什么样的?这里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郑惠生教授的《文艺理论》教学为个案,从"学生评教"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分析表明,学生高度认同老师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既展现了"教"的美又促成了"学"的美,在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而不是出了几块"砖头"著作,拿了多少"项目"。由此可见,虽然科研与教学不是"两张皮、两条线",但也不是一回事,不是"科研出色"就等于"教学出色"。因此当前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如何教好学生"的深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初二的语文试卷发下来,我得了全班最低分:60分。老师让我们分组讨论试卷,总结考试心得。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堂美学课上,教授把两张《蓝天》的照片张挂在黑板上,其中的一张,整张照片拍的都是蓝天,而另一张,蓝天之中点缀着几朵白云。教授问学生,这两张照片里的蓝天哪个更美呢?学生们一致认为那片点缀着几朵白云的蓝天更美。"按说,几朵白云遮盖了蓝天的美丽,占据了蓝天的美丽,蓝天的美丽应该减少才是,可为什么反而会变得更加美丽呢?"教授问。"因为白云衬托了蓝天的美丽,从而让蓝天变得  相似文献   

10.
油与皇历     
有这样一个民间笑话:卖油郎有个勤俭的妻子。每次他挑油出去卖,他妻子总要舀上一勺藏起来。到了年底,卖油郎正为没钱过年而叹气,妻子端出一坛油叫丈夫卖了过年。一个卖皇历的知道了这件事,就在自己老婆面前夸卖油郎的妻子。卖皇历人的妻子听了,说“这有何难,我也能做到!”到了年底,卖皇历的为还不了债而发愁。她老婆捧出一大堆老皇历,对丈夫说:“你把它卖了过年。”卖皇历的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急才"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来了。有一次,在"三味书屋"读书的鲁迅被授课塾师出的题目难住了。老师出了三个字的上联"独角兽",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儿,便有两三个信口应对了,老师摇摇头,不满意。接着,有个学生答"两头蛇",老师说:"勉强合格。"鲁迅在座位上也仔细地想,当他的目光与老师期待的目光相遇时,他心里一下子就急了,恨不得立刻找到一个好答案,可就是想不出来。老师扫视了一下学生们,似乎有点失  相似文献   

12.
正不妨离开道理一会儿。上经济课,老师问:"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是什么?"一同学淡定地答:"一个是普通话,一个是广东话。"某大学《周易》研究专业最牛的一次课:老师拿了个罗盘进教室走了一圈,说道:"今日不宜上课!"然后就走了。老师问:"要回答问题了,我们点名好不好。""不好!"于是老师问女生:"提问男生好不好?""好。"又问男生:"提问女生好不好?""好!"老师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教师在课上用了液晶投影仪、电脑,准备的课件也动静结合、生动活泼,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从教者本身来说,出发点不对。教科书所配的课件仅供老师们参考,而不是让教师按课件程序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们上课,没有自己的主见。否则就成了只是给课堂教学多穿上了一件多媒体"外衣"。至于看的目的和  相似文献   

14.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按照常规该进行试卷分析。看着学生的答卷,一个问题始终困饶着我:同类型的问题上次考过,学生错得比较多,已经评讲过了,这次怎么还出现了同样的错误?以往也有类似的问题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究竟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想把这次的试卷分析交给学生进行。在发下试卷的同时,我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张试卷分析表,要求学生自己先进行分析。分析表收上来后,我看到在“错解原因”这一栏中,学生分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这些:看错题目、因粗心而使计算或推理错误、表述不规范或解题格式不正确、思路正确但因紧张而使中间某个过程错误、数学公式或定理不熟、审题错误、思路不清或根本没有思路、解题速度慢没有时间做、题目似曾相识但还是不能下手。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据1月18日"澎湃新闻网"报道:河北省邯郸市某学校八年级四名学生,因为早读迟到,被班主任徐某叫到办公室。班主任对四位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为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不再重犯,徐某对学生进行处罚,强制把四位学生的头发剃光,以警示学生从"头"开始。这起"剃头事件"引起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学生家长表示,老师给孩子剃光头的理由竟然是上课迟到,这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当地教育部门得到家长反映后,对整件  相似文献   

16.
一美术老师小有名气,某报上有较大篇幅报道,并附照片,于是其在课上自吹:“最近总有同学和我说,老师你真行,上了报纸还登了照片……”一学生:“寻人启事么?”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一个十年未见的旧友忽然来电话,他说,他看到了我在新浪博客上的一张新照片,这照片使他感慨和心酸,使他感到岁月的无情,他希望把这张相片换掉,换成我十年前"青春靓丽"的照片。他的电话使我想到这个话题。在我的感觉里,青春的美的确是光洁明艳、饱满灿烂、流光溢彩的,哪怕是掺杂了情绪化或者偏执的成分,哪怕青春是愤怒的,是敌意的,它依然是美妙的,令人羡慕的。但,仅仅是羡慕而己。它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引入1.出示第一张照片(只有一排)师:这是我和藏族小朋友一起的照片,谁能描述一下老师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正>罗国杰老师去世了,享年88岁,也算是符合中国"仁者寿"的古训了,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哀痛和无限的追思。记得,在他病危期间我曾去医院看望他,他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医生悄悄地说:"恐怕要作好思想准备了"。但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是真的!离开医院时我还和同我一起去看望的王泽应教授说:"会好起来的,罗老师走不了。"直到获悉他去世的噩耗,我才意识到,当时这不只是我发自内心、情不自禁的祈祷,也是半个多世纪来我和他相交、相知而积淀于心  相似文献   

20.
一、从思想方法“反常”谈起 有一次我在武汉化工学院对学生作报告,一个学生递纸条给我:“我认为您的思想方法反常。”这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动因。老早我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搞教育、搞教学工作,老师应该有创造性地教,学生应该有创造性地学。至于怎样才能做到创造性地教和创造性地学,我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另一原因。 思想方法就是指思维逻辑方法。思维逻辑就是指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二者分别是从“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