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蒸汽机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结束了人对动物和自身体力的依赖性,给英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奠定了近代工业的基础。它是人类创造性的杰出成果,在重要性上,完全可以同冈坦伯格(Gutenberg)的印刷机和重力驱动钟相媲美。时至今日,蒸汽机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它仍然承担着世界的繁重工作,为电力工厂提供原动力。 蒸汽机的历史是和瓦特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一生获得了四项有关的专利(1769年的分离式冷凝器专利;1781年的“行星齿轮系”等五种变往复运动为旋转运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商标、招牌文学样式。在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中,应运而兴旺发达起来,它对于繁荣市场,开展竞争,招徠顾客作用越来越大。这里既有语言艺术的学问,也有心理因素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原道》2015,(1)
<正>一大约一年前,我还在北京做博士后,我的博士导师谢文郁教授因参加"宗教哲学2013北京论坛",路过中国人民大学干春松教授处并小规模分享他的《中庸》解。晚餐时间,另有几位教授一同出席。谢文郁老师以西方哲学特别是基督教研究见称,其中一位教授到场后,话题渐渐由西学背景下的中哲研究开始,进而转至基督徒读儒典,以及第二届儒耶或耶儒对谈策划问题。期间,这位教授提出一个旗帜鲜明的论断:出身西学背景或身担基督徒名分者,注定只能误读儒家经典,因而最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方经济学尤其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家的成果不断进入中国,国内有些学者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充满憧憬和理想.但是,中国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是不是就是研究方法上的差距?为什么西方经济学的移植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以为,中国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之间在两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一个是经济学本身的差距,另一个是经济学者之间的差距,这两个差距是无可回避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灵魂何在     
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所有生物,毫无例外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整个宇宙也是物质的,在我们的星球之外,如果还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也必然是物质的.  相似文献   

6.
问题何在     
马克思认为,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主要不是表现在思想中,而是表现在实践中。正是由于实践,才使人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为我关系。所谓主体性问题,要研究的正是这种为我关系的内容,主要不是指主观方面的这种或那种特性。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为我关系:一是主客体的相互分化和生成;二是主客体的双向两重化。  相似文献   

7.
原因何在     
计文 《天风》2008,(14):31-31
从前,有个孩子既懒惰又爱撒谎。一天,吵着要妈妈做新鞋子给他穿,妈妈说:“只要你帮我做点事,改掉撒谎的坏习惯,我马上做新鞋给你。”  相似文献   

8.
尽管孟子描绘的君子人格需要成就仁义礼智四个方面的要求,但礼在孟子思想中似乎处于辅助性地位。礼或者被认为是习俗规范,因能实现仁与义而具有工具价值;又或者有学者认为孟子之礼论具有较强的内化倾向,道德性的礼弱化了礼的外在规范性。同时,在《孟子》中,先贤也有貌似违礼的行为,孟子以权变解释这些行为是合理正当的。如是,初读《孟子》,难免留下请礼让位也未尝不可的印象。然而,对于孟子来说,礼并列为四德之一是有必然性的,对违礼行权也给出了严格的规定。通过分析《孟子》中与礼相关的文本,可以整理出礼的双重内涵,即规范之礼和德性之礼并重,且相互融通依托。通过对礼两重含义的梳理,能帮助我们开启对孟子礼论研究的新视角;通过重新界定违礼行权,也可唤起对孟子礼思想的更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从远古殷商以"致敬鬼神"为核心的宗教之礼,到西周以"人文道德"为核心的制度之礼,周公"制礼作乐"是一大关键;从西周以"人文道德"为核心的制度之礼,到东周以"礼缘情而作"为核心的观念之礼,孔子"克己复礼"是一大关键。西周"制礼作乐",实现从天道到人道的转折,直接扭转中国文化走向;东周礼乐思想,实现"礼"的学术化,深刻影响中国学术史与思想史。礼学在先秦即已实现关键性变革,由秦汉迄于清代,皆循其轨而有所发展。秦汉至隋唐礼学之主体特征是体制礼学,宋明时期礼学之主体特征是心性礼学,清代礼学之主体特征是全面整合。  相似文献   

10.
1996年5月8日下午,中央统战部设宴祝贺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宗怀德主教八十华诞。 出席宴会的有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德洙、秘书长王兆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7日上午10时整,厦门教区蔡炳瑞主教在厦门天主堂隆重为闽北闽东教区祝圣三位执事。三名新执事为闽东教区的若瑟&#183;吴东碧、若瑟&#183;阮希鹉和闽北教区的若瑟&#183;张佐汉。来自厦门、闽东、闽北三教区的15位神长共祭,新执事的亲朋好友以及教友约500多人参加了典礼。  相似文献   

12.
拜之以礼     
《天风》2015,(9)
<正>敬拜是神人相遇的圣会,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当预备好与神的神圣约会,把自己作为美祭献给神。"敬拜"对许多弟兄姊妹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每个弟兄姊妹都参加过"敬拜",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却并不常认真思想什么是"敬拜"。许多时候敬拜仅仅被当成一场聚会,或被视为基督徒不好意思不做的一个功课,更糟糕的是被当成一场"秀"。笔者愿就这个话题谈谈个人的感想。本文所谈的"敬拜"  相似文献   

13.
濯足礼随想     
圣周四,纪念主的晚餐,拉开了整个礼仪年的核心与高峰──三日庆典的序幕。在神圣而隆重的礼仪中,最触动我心的是濯足 礼──基督从席间走下来,为门徒们洗 脚。(若13:1—4) 一时不明白圣史记载这件事有何 意图,因为这与基督为了人类置生命于 不顾相比,的确微不足道。可细琢磨之, 方觉出其中意蕴。“为门徒洗脚”、“祝福小孩”等等,这些“小事”构成了耶稣整个救赎行动,换言之,基督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伟大使命。 一天二十四小时,这是天主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都是一个救恩的表达,一次逾越。捡一张…  相似文献   

14.
侗族回门礼     
《贵州民族宗教》2007,(3):F0002
图片摄于两年前正月春节期间,地点是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作者采风,恰遇新婚三个月后的一对侗族新人,按规定,新娘必须在正月期间才能回门到娘家去,这对侗族新人是自由恋爱结合在一起的,同在一个村相隔河的两岸,回娘家当天,新娘一大早先帮娘家抬挑水,然后接照一些礼节,回门队伍跟着新娘绕村一圈,回到娘家,受到全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真是开卷有益。过去我读过梁启超先生一些小传,尤其最近我读了北京大学吴荔明副教授写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很受启迪,进一步懂得了家庭与国家的密切关系。作为父母的人们都应该认真地读一读,主要学习他抚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为什么他这么多孩子都成了国家有用人才,而且都是爱国者,并在新旧社会都对祖国作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戊戌变法领导者,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大作家。他一生写下了1400余万  相似文献   

16.
教礼东方     
严锡禹 《天风》2016,(8):26-27
梁相在《大兴国寺记》中写道:“教以礼东方为主,与天竺寂灭之教不同.且大明出于东,四时始于东,万物生于东.东属木,主生.故混沌既分,乾坤之所以不息,日月之所以运行,人物之所以蕃盛,一生生之道也,故谓之长生天.”《大兴国寺记》中强调也里可温“以礼东方为主”,迥异佛教.东正教和聂斯托利派有一个习惯,祷告时要面向东方,理由是上帝在东方创造了人(参见佩里肯[Pelikan),《基督教传统》[The Christian Tradition],第二卷3页).  相似文献   

17.
礼劬轩记     
松江县北境与青浦接壤处,有九峰。高度第二者,拔海九十七点二米,乃遐迩闻名之佘山。一八六三年天主教神父筑室半山养疴,并于山顶建小堂恭敬“进教之佑圣母”,举国朝观者甚众,仅“玛利亚五月”达三十万人。于是教友集资,改小堂为大殿,抗日战争前一年落成,辉煌巍峨远东无二。塔顶十字架距地四十二米,悠扬钟声回响震荡于半径十公里地区之上空。一九八二年修道院成立,予兼课数小时,因赁屋山阴,前窗正对圣殿,张目即见,因名“礼劬”。后窗俯瞰八百亩三万桃本,清明节后第四或第五日必定开放,蜂  相似文献   

18.
天安门礼贊     
人们提起天安門,总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庄严而又亲切的感觉,总会自然而然地激起許多丰富而又美丽的联想。人們崇敬它,景仰它,热爱它,向往它。它正象莫斯科紅場上的克里姆林宫一样,巍然屹立在平坦的广場上,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一片片紅墙向东西伸展着,那迎着太阳閃閃发光的琉璃瓦,昂首挺胸地护卫着它的华表和那别具风格的白石橋,构成一幅色彩鮮明、协調的图案,它是那么庄严、雄偉,那么美丽,那么古雅,又那么年輕。每逢佳节来临,它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大紅灯籠悬挂在城楼上,墙壁被油刷一新,广場四周,彩旗遍布,新紮起的(火旬)丽多彩的牌坊上写着振奋人心的标语,五星国旗在广場中央的旗桿上随风飘揚。这时,你站在广場上,面对着日夜放射着光芒的国徽,凝神注视偉大  相似文献   

19.
毕业差遣礼     
汪勃呈 《天风》2021,(7):40-41
故事不能停留于毕业季,接受差遣才知道路还很长.我的神学生涯即将告一段落,始于2017年金秋,终于2021年盛夏,逐梦福神(福建神学院),暂时别离.回首四年光阴,如鲜花,满眼艳丽,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在归耶和华为圣的圣山中,留下的是神学人的青春,也是属于我的第二段本科时光.但是,这一段时光尤为特别,此刻我仿佛身临亚伯兰3...  相似文献   

20.
礼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起源于原始交往。“礼尚往来”,“礼不下庶人”的原始涵义不同于现在的一般解释。“礼不下庶人”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即贫者无以为报的意思。作者考察了郭沫若、唐兰、杨树达及近年来学术界有关原始物物交换及土地买卖的各种观点的得失,得出结论说,原始社会的“礼尚往来”,实际上是货物交易;封建社会初期的交换带有浓厚的“礼仪”性质;自周公、孔子始,“礼”的涵义才完全摆脱了原来的意义,去掉了“礼仪”中的商业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