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4,(7):F0004-F0004
天津西开教堂始建于1917年,是天津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主教座堂。教堂为罗马式建筑风格,高45米,气势宏伟。2010年底,西开教堂被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授予“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天主教堂建筑风格焦艳美在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特征是宗教。教堂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历史上各种教堂的建筑布局最初是罗马式的长方正会堂,而后变为哥特式大教堂。罗马式建筑是10-20世纪教会流行的建筑风格,有的译为罗曼建筑。这种建筑的平面设计以巴席利加式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2015,(4):90
江苏省苏州市杨家侨天主堂始建于1892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教堂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南北檐墙每间辟五彩玻璃圆花窗。教堂清水砖墙、小青瓦顶、亮花筒十字脊顶的设计,很有江南苏州园林建筑艺术特色。今天,古朴典雅的教堂依然延续着中国江南水韵和天主教传统,展示着独特的中国式教堂的魅力和人文情怀。2011年,杨家侨天主堂被评为江苏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4.
正武汉救世堂建于1930年,原名大通巷福音堂。教堂坐北朝南,面向汉江,是武汉早期的教堂之一。1993年被列入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教堂系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红砖清水墙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教堂建筑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南立面顶部的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的艺术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其中,以中世纪艺术高峰与末期盛行的哥特式建筑为典型之一,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在哥特式建筑中,彩色的玻璃花窗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哥特式教堂台廊、楼廊的取消与侧廊窗面积的增加,使教堂大面积采用排窗,而彩色的玻璃花窗赋予了教堂光线与色彩,使教堂内部充满了神圣和光幻。智慧的工匠以彩色玻璃镶嵌出一幅幅画作,新的艺术形式绽放在哥特式教堂中,为教堂的内部空间营造了浓重宗教氛围和艺术气息,也为中世纪宗教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18,(12):90-90
<正>武汉救世堂建于1930年,原名大通巷福音堂。教堂坐北朝南,面向汉江,是武汉早期的教堂之一。1993年被列入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教堂系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红砖清水墙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教堂建筑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南立面顶部的  相似文献   

7.
正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教堂建筑风格。近代贵州中西合璧式的天主教堂就是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堂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遗存不但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同时也为教堂建筑中国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宗教》2018,(12):F0004-F0004
武汉救世堂建于1930年,原名大通巷福音堂。教堂坐北朝南,面向汉江,是武汉早期的教堂之一。1993年被列入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教堂系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红砖清水墙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教堂建筑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南立面顶部的具有浓郁中国南方地域色彩的单檐庑殿琉璃瓦屋顶。  相似文献   

9.
正山东省青州基督教堂始建于1910年,至今已有逾百年历史。建于教堂内的"博物堂"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教堂内精美的砖雕花窗、六角形三层柱式钟楼、中国特色的十字架形的门栓和门锁,青砖小瓦飞檐大屋顶、屋角兽头和砖雕等别具特色。教堂古建筑群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胡泉源 《天风》2016,(11):35-37
正二、中国教会现有的几种教堂模式我们来看中国教会现有的教堂建筑风格~1。可以尝试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其分为几种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风格和类型:1.移植(嫁接)式:这个时期的教堂建筑都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的教会是西方差会传福音后建立起来的,教堂的模式就是所属母会的翻版,甚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21,(2):F0004-F0004
金堂七堆瓦天主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高板镇天堂村五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教堂坐东南向西北,整个建筑平面呈"四字"形布局。礼拜堂为木结构,抬梁式梁架。正立面为灰砖结构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采用中国传统三级五山式牌坊墙造型,意为连升三级(脊)。教堂面阔五间,辟三门,开八字墙。中门上书"天主堂",门额书"正道惟一",左侧门额书"达味",右侧门额书"敞楼"。内部为穿斗式屋架,正梁上书教堂落成时间,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省邹平城里基督教堂,始建于1900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重檐式砖木结构建筑,房顶原为小灰瓦,现为板瓦,檐下有砖雕花卉图案。南北各有一拱门,门旁有窗,内部为八根木质立柱和四根梁连接形成的穹窿屋架。教堂有两层,可同时容纳500人礼拜。2001年,教堂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3.
宝岛台湾省,全境天主堂林立,分布着420多所公开举行弥撒的教堂,规模庞大的哥特式或罗马式的教堂建筑不多见,一般都是中小型圣堂为主,历史较短。近年新造的教堂建筑,无论是外观还是内装饰,趋向造型简洁、线条明快、格局新颖、色彩和谐,体现出现代气息。特征标志:十字架古老的十字架,历来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共同标志。在一般情况下,教堂的十字架总是安置在建筑物的制高点,好让人们从老远的距离就看到,引起注目;也  相似文献   

14.
陈思源 《天风》2014,(7):16-17
教堂建筑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在满足崇拜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多考虑吸收中国建筑特色风格,运用当地建筑材料,建造更多与时代环境相协调相平衡的中国式教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18,(11):90-90
<正>崇州天主堂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崇阳镇正东街,于光绪十七年(1891)开工兴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落成,占地1500亩,至今保存完好。教堂采用中华传统建筑形制,外观如牌坊式,浮雕精美,宽敞高大,是崇州市各教堂中体量最大的一座。  相似文献   

16.
正糯福基督教堂位于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始建于1920年。教堂为拉祜族干栏式围廊建筑,木架瓦顶,四周均为木板壁。风格独特,极富民族特色。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7.
正红城天主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王答乡红城村,建于1996年。教堂的主体为重檐庑殿顶宫殿式建筑,殿堂以红色为主色调,配以黄色琉璃瓦,面阔九开间,进深四开间。教堂内部的装饰中西合璧,正门及两侧有明代风格的漏窗,祭台空间仿牌楼式三间三座格局,跪凳弧形排列,天顶中央为八角形藻井,其内描红圣神七恩。  相似文献   

18.
何琦 《天风》2001,(1):40-43
80年代以来,中国教会在历经文革极左路线的封杀、停滞多年后再次获得新生。文革中被关闭的教堂重又开放,由于各地教会发展迅速,为满足会众崇拜活动的需要,各地教会陆续开始建筑了许多新的教堂。细心的人若仔细查阅近些年来的宣传介绍各地新建教堂的图片资料,便不难发现近些年来中国各地教会所新建的教堂大多是新哥特式,或“仿新哥特式”样式的教堂。似乎,新哥特式教堂已成了中国新建教堂的唯一仿效的建筑样式,这实实在在是中国新建教堂在建筑设计上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18,(6):90-90
<正>糯福基督教堂位于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始建于1920年。教堂为拉祜族干栏式围廊建筑,木架瓦顶,四周均为木板壁。风格独特,极富民族特色。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20,(2):F0004-F0004
绥阳天主教堂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据《绥阳县志》记载,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又名圣母无染原罪堂。教堂占地面积256平方米,为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正立面是简化的牌楼形制,不施彩饰;三道大门皆有楹联作为装饰。现为遵义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