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20,(4)
正最好的家教就是让孩子保存其属于天国的性情,在世上过有上帝同在的生活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思考一直都是中国教会的重要使命,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思想这两者当中找相合、相通、相融之处,将人类思想结晶凝聚而成的宝贵财富为我们今天社会、教会使用,一定会有助于教会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进步。本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来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思想异同及相融之处,浅显粗陋之处,还请指教。一、基督教圣经中的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佐证——少年的榜样在圣经旧约的记录里,有以色列人最为自豪的一群少年,先知书中对他们极尽溢美之词:"就是  相似文献   

2.
晚清传教士对孔子的认识——以德国传教士安保罗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被历代中国人称为"圣人"。及至西来的基督教传教士把耶稣的福音传到了中土,打破了中国人心目中已有的观念,究竟是应该"心归孔子"还是"心归耶稣",成了中国人几百年来心中萦绕的难题,也成为儒家与基督教两种文化较量的核心议题。德国传教士安保罗以儒学经典为基本依据,特别对孔子进行了详尽的考察,提出不仅"孔子是上帝赐予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先导者",而且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思想有相通之处,还担负着传布上帝福音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它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其思想教义对信仰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影响生产生活乃至文学创作。基督教文化是信仰基督教为主的人群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它不仅是一种崇拜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宗教信仰体系,还包括其相应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伦理观念,对作家文学创作有不同层次的影响。基督教不仅对西方文学有深刻的影响,传入中国后,中国现当代作家对基督教的理解和吸收,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4.
在基督教传入彝族之前,彝族文化从整体上引导着彝族人的生活与伦常。彝族文化中的鬼神观主要体现在彝文古籍中。本文主要从文献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论述彝族文化中的鬼神观和诸神崇拜。最后,就彝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中的某些教义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其中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文化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文化概览卓新平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以基督教为其存在基础和凝聚精神的文化形态,包括其崇拜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宗教信仰体系,以及相关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伦理观念。在约两千年的发展中,这一文化形态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神学理论建构、哲学思辨方法、语言表述形式和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教会重视救赎论而轻忽创造论,以致于信徒在"属灵"与"属世"两个极端之间摇摆的现状,与初期教会受希腊哲学中"二元论"思想影响后的状况极为相似。故而,溯本求源——基督教与希腊文化相碰撞,古教父在希腊哲学体系的基础上,建构了基督教"上帝从无中创造了万物"的教义,抵御了"灵肉分离"思想对教会的冲击。中国文化(狭义上的以儒、道为填充的本土文化)的宇宙观不是"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神话,而是"天道演运生万物"。当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碰撞,基督教的"造"与中国文化的"生"既存在相通之处——具有"创生力"、"从无而有"、"赋予人主观能动性";又存在相异之别——"外在他生力与内在自生力"、"有、无目的性"、"与人同在、天人合一"。故此,建构在"造"与"生"两者异同的基础上,以老一辈神学家为代表形成了两条中国处境中的基督教创世观进路: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强调上帝意志;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强调群体行为,两者又同时落地于"补足'天道'位格化施动者——人格化的创生"。解读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基督教创造论是在"唯靠圣经"基础上"构建中国自己的诠释学"的必经之路。也只有构建了中国自己的诠释学,才能使基督教中国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玉皇大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尊神 ,在一般民众心目中 ,他是天庭总管 ,实际上的最高神。不过 ,玉皇崇拜初起于道教 ,他在道教中的地位是居于三清之下的第一尊神。而且 ,道教又以系统的经书 ,完整的崇拜科仪 ,向社会展示着自己的教义。道教对于玉皇崇拜的内容和形式 ,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 ,是中国文化长期演变的结果 ,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若要了解玉皇大帝崇拜所映示的中国文化的种种素质和特点 ,主要应当研究道教对他的解释和祭祀、祈求诸科仪。然后再及于民间对玉皇崇拜方式以及相应的观念 ,因为相对而言 ,这些民间的风俗 ,…  相似文献   

8.
在基督教礼仪年中加入中国传统节日,是基督教崇拜礼仪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代富有影响力的亚洲礼仪神学家安浩鹏(Anscar J.Chupungco)在论到崇拜礼仪本土化时,特别提及使用创造性同化的方法帮助人们在礼仪年中加入本地文化中传统的节期、人们工作的周期和国家的庆典~1。创造性同化(Creative Assimilation)是在基督教的崇拜中加入来自文化的元素,诸如行为、姿势或象征,借以丰富崇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西神性思想的相通之处使基督教得以在中国传播并为部分晚明学人所接受,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基督教东传的种种曲折与反复,决定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明学人之间的差异:前者旨在"学术传教"①,而后者则重在"以教引实".  相似文献   

10.
远古,我们的祖先们就有了对“天”的崇拜,探索着天人之间的奥秘,认识到天人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通的,其媒介是“神”。能沟通神天的就是卜筮吉凶和祈福禳灾的巫和祝。巫能以歌舞降神,把神的旨意告诉给人;祝能以言辞悦神,把人的愿望申诉于鬼神。故此,“巫祝也,能齐肃事神明者,  相似文献   

11.
林孔华 《天风》2007,(11):31-33
基督教的崇拜有两个重心:圣乐和圣言。何谓圣言?是指神的话,或日神所默示的圣经;何谓圣乐?所谓乐,是指音乐,但它不是一般概念上的音乐,在此借用圣奥古斯丁的定义:“圣乐是向神唱出的赞美”,是专门献给神的音乐。崇拜是神人之间一种双向式的生命交流,也是一种灵里的相遇。如果说圣言是神向人说话,那么圣乐就是人对神的回应,是人献给神的美好祭物。从圣经及历代教会的崇拜可知,这  相似文献   

12.
传统神义论近代以来不断受到恶与苦难现实的严峻挑战,不少神学家和思想家开始对传统的神观念和创造论进行重新反思,别尔嘉耶夫作为俄国宗教哲学的杰出代表也对之作了积极的探索。他对传统神学全知全能、水恒不变的神观念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是人类理性客体化的结果,而将神视为精神与个性,并且特别强调神的爱与怜悯、痛苦与受难,强调神与人的相互依存,强调神对人的呼唤,神与人的相遇与交会。在对“从无创有”创造论的诠释中,他提出了“非被创造自由”的概念解释恶与苦难的来源,以避免传统神义论的尴尬。别尔嘉耶夫的神观念与创造论与过程神学和莫尔特曼等人的神学有相通之处,部分思想汇入了现代神学发展的巨流。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真正在中国人的精神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宗教观念是以天祖崇拜为核心的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系统。但是,三代以降,以天、祖观念为核心的宗教信仰系统始终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若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原因就出在儒学身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宗教观念的发展具有二重性:既有对天命、鬼神和祭祀的肯定,又有对人文和理性精神的张扬。这就决定了儒家文化同宗教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利玛窦入华宣教遭遇的尴尬和窘境,在于基督教的反偶像崇拜与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敬天祭祖思想之间的排拒和不容。当代祭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就其实质来说,是中国传统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石衡潭 《天风》2018,(3):30-31
赞美诗是基督教文艺中传播最广也最为信徒所喜爱的体裁,是基督徒对神的感谢与赞美,是对神及其话语的认识与理解、回应与接受。西方的赞美诗有上千年的传统,涌现了不少信仰诚笃、旋律优美的作品。赞美诗的中国化也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东方文明是精神文明,西方文明是物质文明;西方文化是向前进取的,中国文化是调和持中的;西方文化是科学型的,中国文化是伦理型的等等说法,是就宋元明清时的中国同近代西方相较而言的。把封建时代的中国同中世纪的欧洲加以对比,二者文化则大体相同。中国儒家重伦理道德,基督教亦重伦理道德,道德戒条有许多相通之处;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占统治地位,而中国封建社会大半时间亦是神学或宗教思想体系占主导地位,即使宋明理学也具有宗教气质;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基督教神学崇奉信仰,贬抑理性,儒学虽尊重理性,但对其基本理论亦采取信仰主义态度,中西区别在于西方注重抽象的逻辑推论,中国儒学注重体验了悟,二者互有优劣。与中国封建文化大体相同的欧洲中世纪文化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后,才具有近代民主与科学特点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经过批判改造,才能适应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全盘西化和儒学复兴都不足取。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的上帝创世思想、契约思想和原罪思想对西方基督教伦理有深刻的影响,进而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影响,将他们的伦理观念与中国相应的伦理观念及其对文化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明确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清末以来,著名的基督徒知识分子张亦镜开始探讨基督教本色神学问题。他站在"基督教审判文化"的立场上对中国文化进行选择性审判:对儒家思想、祭祖和佛教基本上持批判的态度,原因是神的作为印迹较少;对道教和墨学持欣赏的态度,原因是神的作为印迹较多。虽然这种选择性审判中国文化不免带有武断粗糙之嫌,但还是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一条中间本色神学路线,这条路线兼顾了中国人与基督信仰的"双面人"特点,可以为当今基督教本色神学提供一个思考的维度。  相似文献   

18.
教主崇拜与邪教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是,这种因果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未世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中介。邪教的末世论具有特殊之处,其一是它以族群性的末世论为提供合法性基础:其二是它在末世论的基本假设上强调教主是教中那个与神最为亲近、最能代表神的"原人",或者直接就是神的化身,掌握着灵魂进入新天新地的钥匙。这构成了教主崇拜的理论基础。以如此独特的末世论假设为基础的对教主的神秘化和对灾难的神秘化,使得教主成为至高无上的人神,掌握着现世中一切苦难,尤其是苦难如何地临于人或远于人,则使教主崇拜在邪教中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在晚清中国士人中曾广泛流行基督教起源于墨学的说法,取代了此前将佛学看作基督教源起的观念。这是当时西学中源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观念。在晚清墨学复兴、墨学地位提高的背景下,这一认识有助于士人对基督教采取较为宽容的文化态度,促进了他们对基督教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基督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4,(7)
<正>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并且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就必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扎根,与中国文化结合,而教堂建筑风格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中国自二十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主要指经济模式的改革,但深层次上是文化观念上的改变。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发生了积极的文化改变,也发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