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福音21章15节到17节:“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  相似文献   

2.
理爱与情爱     
苏佐扬 《天风》2005,(3):41-41
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15节)。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16节)? 耶稣头两次问彼得所用的"爱"字,原意为"属神的爱","理智的爱","不改变的爱"。神爱世人,耶稣爱属它的人爱到底,你们要彼此相爱,均用此爱字。 但彼得两次回答主耶稣的问题时,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这个"爱"字,原意为"朋友的爱","情感的爱","会改变的爱","父母的爱子女的爱",转意为"热情","喜欢","爱好"。  相似文献   

3.
与你何干?     
《天风》2020,(7)
正《约翰福音》21章20节至23节记载了耶稣与彼得的对话,这是在耶稣三问彼得,并预言彼得的结局之后。当耶稣讲论到彼得年轻及晚年的情况时,彼得对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没有在意,而是转身看到"主所爱的门徒"就问耶稣:"主啊,这个人怎样呢?"(参约21:21,和合本2010)耶稣没有回答彼得的问题,而是要他回到耶稣对他的呼召上来,耶稣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  相似文献   

4.
陈明 《天风》2022,(6):6-8
这是一段大家熟悉的经文,记载了在凯撒利亚腓立比事件暨彼得认信以后的第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登上了一座高山.在山上,耶稣的形象发生了改变,他脸上放光,衣服洁白,之后又有摩西、以利亚显现.见到这异象,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这时突然有云彩遮蔽他们,有声音从云彩中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惊惧过后,彼得、雅各、约翰三人再举目观看,却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相似文献   

5.
彼得与磐石     
陈志华 《天风》2014,(10):29-29
<正>对于追随耶稣的门徒而言,真正认识耶稣是谁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一次经过凯撒利亚腓立比境内时,耶稣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彼得不愧为"大弟子",肯定且神速地作出最佳答案:"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对于彼得的回答,耶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西门巴约  相似文献   

6.
洗澡与洗脚     
《天风》2015,(9)
<正>本文的题目或许会使不少读者心里作笑,觉得有"俗不可耐"之嫌。但当一些基督徒初读《约翰福音》13章的经文时,确实会产生关于洗澡与洗脚的问题。在逾越节前夕,耶稣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  相似文献   

7.
宋本友 《天风》2008,(24):24-25
经文:可10:17—22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在新约正典经卷中,彼得这个加利利渔夫的儿子是耶稣基督所拣选的门徒。不但如此,他还是十二使徒之一,是十二使徒中三个核心使徒之一,更是他们的首领。每一份十二使徒名单里都有彼得的名字,所有正典福音书都记载他代表十二使徒宣告、确认耶稣就是基督。当然,福音书也记载耶稣预先警告彼得会在危急关头否认他与耶稣的  相似文献   

9.
刘美纯 《天风》2017,(9):26-26
提比哩亚海边,复活的主耶稣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参约21:15-17)对于这段经文,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耶稣与彼得的对话,目的是要坚固他的信心,并要求他负起牧养和领导教会的重大责任(钟志邦,《约翰福音》(卷下),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第427页)。接连三次的追问,“耶稣也许是给彼得三次机会,重新表达他对主的爱,  相似文献   

10.
你爱我吗?     
张远来 《天风》2005,(8):34-35
复活的救主面对曾经失信又特别爱主的彼得,一连问了彼得三次“你爱我吗”?这不是耶稣不了解彼得,也非在穷究彼得的背信,这是耶稣在世时对门徒的最后教导——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梵蒂冈于10月1日举行“封圣”仪式,我感到极大的愤慨。对我国政府的声明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发表的声明,我完全赞同和支持。 在二千年前,有这么一个渔夫,他的名字叫彼得,他是耶稣12个门徒中的一个。据说他后来到了罗马。罗马教会逐步把他神化起来,一直发展到称他为基督在世的代表,称他为教皇或  相似文献   

12.
提比哩亚海边,复活的主耶稣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参约21∶15-17)对于这段经文,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耶稣与彼得的对话,目的是要坚固他的信心,并要求他负起牧养和领导教会的重大责任(钟志邦,《约翰福音》(卷下),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第427页).接连三次的追问,“耶稣也许是给彼得三次机会,重新表达他对主的爱,也重新任命他三次,因他曾三次不认主”(柯鲁斯,《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约翰福音》,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第318页).  相似文献   

13.
七次,够吗?     
林孔华 《天风》2006,(4):18-19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十个七次。……  相似文献   

14.
王俊 《天风》2006,(10):2-3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昵?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1-22) 经文:太18:21—35 彼得向主耶稣提问:若有人得罪我,饶恕他七次可以吗?耶稣十分肯定地回答: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并且讲了一个比喻,作为为什么要饶恕人七十个七次的原因。由此看来,宽容与饶恕不仅是当时门徒们所要学习的功课,也是今天的信徒应该努力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5.
打鱼去     
经文:约21:1-14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耶稣基督复活以后,因为耶稣与他的门徒共事了三年,他知道他的门徒有一个缺点,就是信心时常陷入软弱中。耶稣知道这一切,就在他复活之后,在他的门徒中间行了很多的神迹。《约翰福音》21章1节至14节就记载了耶稣基督在他们中间所行的神迹,他再一次来到他们中间,为的是坚固他们的信心,叫他们知道,耶稣基督是充满能力的;在  相似文献   

16.
黄友威 《天风》1997,(3):35-35
“你喂养我的羊。”这是约翰福音最后一章记载了主复活后,第三次向门徒显现时托付彼得的一句话。与其说对彼得的嘱咐,还不如说当时在场的门徒以及如今在工场上的工人,都是接受这重托的对象。这里,耶稣用“你爱我吗?”和“你喂养我的羊”两句话反复地问、反复地交代,因此从中不难看出,主把爱他和为他工作联系在一起,是要我们知道主把羊群喂养工作的使命托付给我们,亦作为衡量我们爱他的最高标准,所以我们不能不深省。  相似文献   

17.
陈志华 《天风》2014,(5):37-37
<正>一次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对于这段基督徒耳熟能详的对话,更多的困难并不是在意义的理解上,而是在现实的执行上。有人一面唱着"人非圣贤,孰能无罪"的美德之歌,一面却又燃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复仇之火。有时候,基督徒也难免落入这种矛盾的痛苦之中。耶稣对彼得的回答实在值得我们思考。一、饶恕的量与质  相似文献   

18.
“你喂养我的羊。”这是约翰福音最后一章记载了主复活后,第三次向门徒显现时托付彼得的一句话。与其说对彼得的嘱咐,还不如说当时在场的门徒以及如今在工场上的工人,都是接受这重托的对象。这里,耶稣用“你爱我吗?”和“你喂养我的羊”两句话反复地问、反复地交代,因此从中不难看出,主把爱他和为他工作联系在一起,是要我们知道主把羊群喂养工作的使命托付给我们,亦作为衡量我们爱他的最高标准,所以我们不能不深省。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意义     
磐石 《天风》2014,(5):49
有则故事,说的是一个美国商人去墨西哥海边度假。在渔村码头上,他看着一个渔夫划着小船靠岸,船里有刚捕捞上来的几条大鱼。美国人对渔夫啧啧夸赞。渔夫谦逊地说:"这些鱼一会儿工夫就抓到了。"美国人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多抓一些鱼?"渔夫满足地说道:"这些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那么多时间都干什么?"渔夫解释:"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  相似文献   

20.
杨国忠 《天风》2016,(10):12-13
正这两段经文都涉及纳税的问题,其中告诉我们,当涉及到两难的问题时,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耶稣的意见。西门,你的意思如何《马太福音》17章里提到收丁税的人向耶稣及门徒收税,他们问彼得说:"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彼得并没有请教耶稣,而自作主张说"纳"——在彼得看来,这也许是为老师办事、请功的好机会。但他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