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马书》12章3节:“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这节经文的前半节希腊原文是:“(μη) (ùπ∈)ρφρον(∈ι)ν παρ’δ δ(∈ι) φρον(∈ι)ν (à)λλ(à) φρον(∈ι)ν (∈ιs) Tò σωφρον(∈ι)ν...(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但要……看得合乎中道).”原文中四次用同一字根的动词“φρον(E)ω”,即“看”,这个希腊字(在这节经文中)的意思包括“思想、估量、认为,持某种看法,有某种评价”;其中有两次是这一字根的复合动词形式“(ùπ∈)ρφρον(∈)ω”和“σωφρον(∈)ω”.  相似文献   

2.
合乎中道     
陈孝浪 《天风》2016,(2):10-11
正各位同工同道,使徒保罗曾被圣灵感动而写信给罗马教会的信徒,要求弟兄姊妹不要高抬自己,也不要贬低同工,对自己、对同工都要看得合乎中道。所谓的"中道",与中国传统里的中庸之道有相似之处,中庸的"中"有不偏不倚、中和正直的意思,中道的"中"有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意思。今天我要与大家共同勉励的题目就是:合乎中道。一、看自己要合乎中道——恰如其分保罗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11)
正在旧约圣经中,有四个希伯来文单词都用来指人,其中两个是用来指人的卑贱、软弱、渺小;另外两个是用来指人的尊贵、强壮、伟大。我们既要认识人的尊贵和伟大,免得我们妄自菲薄,也要认识人的软弱与渺小,免得我们骄傲自大。透过研究关于"人"的旧约原文词义,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人的价值与地位,并把人看得合乎中道,既不骄傲,也不自卑。  相似文献   

4.
目光与格局     
正有一次在西藏旅行,当越野车把我们带到了素有神仙居所之称的鲁朗时,一个游客刚跳下车来,便大声疾呼:"你们看这草地上,有多少牛粪啊,真让人受不了!"他的朋友忍不住哈哈大笑,说:"你让自己的目光抬高一点好不好?不要总  相似文献   

5.
幸福之道     
要到达真正的幸福,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中道。讲中道的人很多,什么是中道?他不讲解我们还懂得一点,听他一讲我们反而糊涂了。真正的中道是什么呢?可归纳出四点:(一)对人的原则是自他兼利当你跟人相处或进行一种交易的时候,不要只求自己的福利,而应先考虑到别人的福  相似文献   

6.
鸽子与乌鸦     
倪光道 《天风》2003,(12):40-40
方舟里的鸽子和乌鸦,预表着教会的弟兄姊妹。尽管恩赐不同但同蒙主恩,我们对人要看得合乎中道。尤其是教会负责人,对教内的同工同道,不可有偏见、成见、既看到某人的优点,亦看到他的弱点,我们没有资格轻看小子里任何一个。我们只能以上帝的爱去尊重人、关怀人。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都是蒙上帝所呼召的人,保罗说:"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参弗4:1)此处,保罗特别强调上帝的呼召,这句话的原文直译是"你们蒙呼召的那呼召"■。怎样才是"行事为人与所蒙呼召的那呼召相称"?《以弗所书》4章2节至3节中,保罗强调了其中  相似文献   

8.
罗鑫 《天风》2022,(3):50-52
成语"克己复礼"出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也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论语·颜渊》中记载,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对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相似文献   

9.
潘兴旺 《天风》2005,(4):4-5
哥林多前书第12章讲恩赐,13章讲爱的重要性,保罗强调一切的恩赐,如方言、天使的话语等等,若没有 爱,就如"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没有爱,我们的讲道,我们的知识,都与我无益,反而会成为别人攻击我们 的理由。"爱是不自夸,不张狂"(林前13:4)。"自夸"新约出现一次,意指"夸张、夸耀";"张狂"新约出现 七次,意指"自高自大、自吹自擂、吹风箱、不实在"。 "爱"在原文中有几个不同的表达,其中,agape是指神的爱,是圣洁无私的爱,在新约圣经中作名词出现 有116次。 爱有许多特质,有许多层面,包含许多丰富的内容,但今天我们主要看哥林多前书第13章4节的下半节。 这节经文特别提醒我们:爱是不张狂,不自夸。爱是实在的,需要我们彼此建立。  相似文献   

10.
你跟随我吧     
孟艳玲 《天风》2005,(4):10-11
经文:约21:1-23 这段经文我们听过不下数十次,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它,但这次我不是研究大家所关注的原文(例 如"爱","这些"),亦不是什么释经,只是想以彼得的内心世界来演绎这几节经文。看一下耶稣的牧养工作,耶 稣是如何牧养门徒的,他如何把一群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弱点与缺欠的门徒牧养成伟大的使徒与牧者,从这 段经文尤其让我们看到对彼得的牧养。  相似文献   

11.
刘美纯 《天风》2016,(11):33-34
正《以弗所书》2章14节,保罗说:"因为他自己是我们的和平,使双方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绝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终止了冤仇。"(和合本修订版)"因为他自己是我们的和平",希腊原文是αυτο(?)γαρεστιυηειρηυηημωυ,《和合本》译为"因他使我们和睦"(有小字或脚注说明:原文作"因他是我们的和睦")。  相似文献   

12.
认识自己     
“认识你自己”一词是希腊哲学用语,苏格拉底第一次看到此词之后,一生有着巨大的转变。有一种力量促使他不断去思索、反省……这是他今后成为希腊古典著名自然哲学家的根本之所在。保罗在“认识你自己”上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界,他说:“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高,也不要把自己  相似文献   

13.
奇妙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图曾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他在自己所著的《趣味心理学》一书前言的结尾中写着,“请不要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可是根据观察和统计的结果,大多数读者都采取了与作者告诫相反的行为,偏偏不看前面的章节,而首先翻看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这就是逆反心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羊多牧少"之中国教会中的传道人绝大多数都感到自己很忙,正如马大一样。一个忙碌的传道人往往容易因为"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路10:40),于是,"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的景况就凸显在一些传道人的身上(参雅1:6)。本期话题"传道人与灵修"旨在帮助和提醒忙碌在工场中的教牧同工,不要忘记在神面前的安静与灵修,因为上帝看工人过于他的工作,只有在与主有美好关系中的侍奉,才有真正的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中说“真主的确不喜爱过分的人。”(5∶87)不过分、不走极端、凡事谨守中道,这是伊斯兰教所主张的“适度”原则,也是穆斯林社会生活中普遍的行为取向。这种行为取向类似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儒家讲中庸之道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合乎周礼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6.
刘美纯 《天风》2016,(12):31-32
正《马太福音》6章1节至18节中耶稣有关施舍(1-4节)、祷告(5-8节)和禁食(16-18节)的教导,"犹太教主流派一向把这三件事当作是实践个人敬虔生活的主要要求"。第1节是这段经文的总论,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表明了基督徒在施舍、祷告和禁食上应有的正确态度。《马太福音》6章1节"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中的"善事"一词,希腊原文是"dikaiosune",这个希腊字的意思是"义"、"公义"等。  相似文献   

17.
现在称之为"《衷》篇"的马王堆帛书原件,由两部分组成:在其"以禁咎也"行与"不事王侯"行之间残损断裂,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其断裂处有缺行。由此产生两个问题:断裂的、有缺行的前后两部分是否属于同一篇?如果属于同一篇,所缺失的有几行?从帛书篇名"衷"通"中",阐发"中道",以及断裂前后两部分皆言"中和""中道"的主旨,可断定属于同一篇,即《衷》篇。从其字数"二千"为"四千"之误,可推测断裂处当缺失6行。  相似文献   

18.
子思与《易》有关。对易学"卜筮"知识、《周易》古经和《易传》,子思都学习而熟知。更值得注意的是,子思作《易》,其著作即帛书《衷》篇。在孔子之后的先秦儒家"中道"思想传承中,子思最能体会"中道"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故一方面从形而上层面阐发"中道",而作《中庸》;另一方面在孔子所开创的经学易学上,凸显孔子所"观"、所新诠的易学"中道",专门辑录孔子有关"中道"的论述,而作《衷》篇。子思在先秦儒家易学传承中应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个婴孩     
沈承恩 《天风》2007,(23):2-4
"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以赛亚书》9章6—7节经文是耶稣降生的预言。《以赛亚书》预言耶稣降生的还有第7章14节:"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这里说,主要给我们一个兆头,"兆头"在原文里就是"记号"。我们一听:主要给  相似文献   

20.
孙志蓬  吴新望 《天风》2014,(1):20-21
<正>经文:《马太福音》8章20节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8:20)这是主耶稣"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参约1:11)的生活写照。偌大的世界,竟然没有多少人能理解和接受他的爱!一、客店不接待他当时伯利恒报名上册的人众多,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