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春野  吕勇 《心理科学》2022,45(3):553-560
采用一种新的多目标觉知范式检验视觉意识容量。实验中首先迅速呈现包含8个刺激的圆形阵列(刺激位置随机分布), 然后所有刺激被灰色的圆覆盖, 并随机选取阵列中的一个刺激作为目标, 要求被试用尽可能少的点击次数找到目标。结果发现, 即使被试不能一次击中目标, 其也可能拥有对目标不精确的视觉信息。这些不精确的视觉信息能够帮助被试用更少的点击次数和更短的点击距离找到目标, 且被试对这些不精确的视觉信息是有意识的。研究结果表明视觉意识能够以概率性的表征存在, 并支持视觉整体统计假说, 也能够进一步解释视觉意识容量的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之间存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视觉工作记忆中非语义编码信息对注意捕获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作用发生的阶段,本研究采用视觉搜索范式,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被试为17名大学生,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不同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影响注意捕获的电生理机制。结果发现:(1)无效信息条件(同侧,对侧)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条件;(2)同侧无效信息条件下的N2pc波幅显著增大,两侧无效信息条件下的P300波幅大于中性条件。结果表明,在注意加工的中期阶段,与视觉工作记忆中非语义编码项目特征相同的干扰刺激在视觉搜索过程中获得了注意资源竞争优势,干扰个体对靶刺激的注意捕获,且该效应持续至注意的晚期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3.
马捷  窦皓然  庄茜  尹冬雪  雷明  高超  张引  刘强  赵光 《心理学报》2018,50(2):143-157
背景线索效应是指在视觉搜索中由于场景的重复曝光而产生的行为便利。而以往研究关注于刺激的欧式性质所代表的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然而在视知觉加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拓扑性质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仍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因此, 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 通过操控不同场景中刺激的拓扑性质或欧式性质的变化, 考察拓扑性质与欧式性质两种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调制。结果发现:(1)拓扑性质和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均可促进行为反应, 获得背景线索效应; (2)视觉学习机制对拓扑性质的重复性更加敏感, 并且拓扑性质与目标之间联结关系的稳定性相对于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稳定性对于背景线索效应的获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感觉记忆能够以特征形式构建对视觉对象表面信息的表征, 然而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潜在抽象信息, 尚未有研究考察其是否影响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结合掩蔽技术与部分报告法范式考察了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中是否包含语义信息。以阿拉伯数字作为目标, 实验1与实验2分别采用正立与倒置的汉字大写数字作为掩蔽刺激, 比较其与白噪音刺激的掩蔽效应。结果显示, 汉字大写数字的掩蔽效应均强于白噪音刺激, 且正立汉字大写数字的掩蔽效果较倒置汉字大写数字更强。实验3采用汉字大写数字与汉字常用字分别作为掩蔽刺激, 结果显示汉字大写数字的掩蔽效果强于汉字常用字。上述结果显示, 刺激间的语义相似性带来了视觉表征冲突, 表明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中包含了刺激的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5.
网页设计中的人的视觉搜索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页设计需要考虑到人的视觉加工机制,尤其是人的视觉搜索机制。网页信息的视觉呈现会影响人的视觉搜索效率,包括页面信息的密度特点,页面标签和页面结构,文本的分栏方式以及视觉刺激间的匹配。在网页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人的视觉特征主要包括视觉搜索的位置特征,搜索模式,眼动特点以及视觉搜索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视知觉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兰哲  陈霖 《心理科学》1997,20(5):446-449
关于视觉信息处理的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十分复杂,处理不同类型的视觉信息时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是不同的。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这方面的主要实验研究,分别评述了在处理刺激的整体性质和局部性质、刺激的低空间频率成分和高空间频率成分、刺激的范畴表征和坐标表征时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张明  王爱君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899-1907
注意是对有关信息的选择及对无关信息的抑制, 工作记忆是对有关信息的保持以及对无关信息的抑制,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选择性地指向与当前任务有关的刺激并同时抑制无关刺激。在系统地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近的ERP研究, 从视觉搜索中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与注意抑制两个角度综述了视觉工作记忆与视觉选择性注意的相关研究。研究者们主要从两方面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 (2)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选择性注意产生导向作用的条件。文章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指出了无论保持在视觉工作记忆的内容是捕获注意还是受到抑制, 都存在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8.
客体运动方向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忆动态场景中多客体的特征和时空信息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活动。目前有关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虽然广泛探讨了对视觉信息的存储容量及机制,然而所采用的刺激材料均呈现于静态场景中,且不包含运动信息。而有关多客体追踪的研究只关注动态场景中多客体信息的实时更新,而不涉及一段时间内对客体信息的保持。本研究结合视觉工作记忆领域的变化觉察范式和多客体追踪范式,以独立运动的客体为刺激材料,探讨多个客体的运动方向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容量问题。结果表明,在工作记忆中能够存储大约3个客体的运动方向信息。  相似文献   

9.
工作记忆可以同时保存多个信息并且容量有限, 这一内在机制是工作记忆研究的重点问题。视觉和言语等研究领域都发现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多个信息单元, 但对振动触觉工作记忆是否能存储多个频率信息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由于振动触觉频率刺激和视觉刺激具有不同的神经编码机制, 以及振动频率信息是通过躯体感觉产生的模拟的、单维的、参数化信息, 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容量及其加工存储机制的研究也必不可少。首先, 本项目将采用新的实验范式, 探究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以及不同反应报告方式下, 振动触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及其认知机制。其次, 本项目也将同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 来阐述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加工存储的神经机制。探究基于触觉频率信息的参数工作记忆容量及其神经机制是完善工作记忆模型的重要补充, 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工作记忆系统的理解, 并为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感知觉信息的跨通道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融景知觉现象是指观察者任意时刻虽然只能观察到部分刺激模式,却能基于部分刺激模式形成完整知觉。完成融景知觉的关键在于需要将时间序列上的信息进行整合。根据视知觉与视觉工作记忆动态交互模型,完成信息整合需视觉工作记忆的参与。然而以往研究均关注融景现象的知觉加工特性,尚未涉及视觉工作记忆在该现象中的作用机制。笔者采用双任务范式,要求被试完成规则或不规则刺激模式的融景知觉,同时操纵工作记忆负荷,以考察记忆负荷对融景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记忆负荷显著降低不规则刺激的融景知觉绩效(实验一);且该效应并非由记忆负荷对融景刺激维持阶段的影响所致(实验二)。上述结果说明,至少对不规则图形的融景知觉需要视觉工作记忆参与。  相似文献   

11.
视觉统计学习是指个体依据视觉刺激之间的转接概率来掌握统计规律的过程。本研究通过5个实验探讨了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加工机制。每个实验均包括熟悉(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在熟悉阶段, 让被试观看名人面孔并完成重复图片探测的无关任务; 在测试阶段, 让被试进行二选一迫选任务。其中, 实验1和2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实验3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视觉进行统计学习的精确性; 实验4进一步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时间特征; 实验5验证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结果表明:个体能同时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精确的视觉统计学习; 基于正立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显著高于基于倒置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虽然基于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统计加工都具有一致的精确性, 但后者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这提示: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 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过程是分离的, 统计运算发生于面孔特征加工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类历史和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有重要影响。现代招贴设计以其视觉价值承载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在招贴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并汲取外来优秀的设计理念及方法,是中国现代招贴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视觉加工速度、瞬间信息整合特征与汉语学习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微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06,29(3):526-531
采用因素实验设计,通过与正常学生与听力损伤学生对比实验研究,探讨汉语学习困难学生视觉加工速度和视觉瞬间信息整合的特征。结果表明:(1)汉语学习困难学生存在基本视觉加工速度不足以及汉语语言文字视觉加工的特异性困难;(2)汉语学习困难学生需要更长时间整合瞬间视觉信息,从而影响了其加工的速度;(3)适当延长视觉刺激整合的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其视觉加工的效率。这些结果对改善学生的汉语学习困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知觉负载范式探讨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实验1考察被试在加工听觉概念和视觉概念时的表征形式。实验2进一步探讨在同一通道内部,形状概念和视觉概念的表征形式。实验1发现,在进行语言理解时,如果存在听知觉负荷,加工语言中的听觉信息时会变慢。如果存在视知觉负荷,加工语言中的视觉信息时错误率会增加。实验2发现,在涉及视觉信息的语言理解中,颜色知觉负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形状知觉负荷没有表现出这种效应。总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语言理解中存在着模态化和非模态化两种不同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15.
背景线索效应揭示了个体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对刺激之间具有的稳定空间关系(刺激间不变的相对空间位置)的学习能够提高搜索效率。本文基于经典背景线索效应在内隐习得空间布局的机制下结合真实场景视觉搜索的相关理论,对真实场景背景线索效应的实验范式、学习性质与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真实场景视觉搜索中影响背景线索效应的视觉信息分为低水平物理特征及高水平语义信息两个维度进行论述。虽然当前研究涉及真实场景背景线索效应在不同场景维度信息的加工机制,但对于发挥作用的场景信息类别以及作用阶段还较少涉及,未来研究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时序信息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6,29(4):345-351
研究由两个实验组成,实验一采用纯粹的视听方式,以线段长度和声音频率为材料,对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编码特点(时序信息是何时编码的)以及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二以汉字为材料重复实验一的过程;结果表明,时序信息的加工存在视听通道效应,其机制源于记忆,且与实验材料的加工深度以及加工方式有关;时序信息既包含有自动加工,又包含有控制加工。视觉刺激倾向于自动加工,而听觉则倾向于控制加工;时序信息是在项目学习时编码获得的,而不是在提取时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单探测变化检测范式,探讨了三维图形在视觉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时程。实验一的三维图形由不同颜色、形状组成,实验二的图形由不同颜色、图案组成。两个实验的结果均发现:被试的正确率随刺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 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客体工作记忆任务。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刺激消失后,不论是客体信息还是空间信息,均随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退,且客体信息衰退的速度比空间信息快。总体来看,三维图形的客体和空间信息在视觉工作记忆满负荷条件下能保持大约3~5秒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对盲人的研究表明,在失去视觉以后,只要我们把感觉学习训练的重点放在个别化的基础上,就能使盲人比较容易适应于使用其它感觉。在我们理解视觉缺陷儿童在认知学习方面的特殊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有关感觉学习的两个基本概念。不论接受信息通道的类型,分辨(dis-crimination)这一术语是指对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刺激的异同进行辨别的能力。而识别(recognition)是指感觉到的信息在以前就早已认识过的,这就意味着某个人能对某一刺激的物体加  相似文献   

19.
张庆  张杰栋  胡思源  刘嘉 《心理学报》2011,43(11):1229-1238
快速探测到环境中具有生态意义的信息是适应性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本研究采用注意捕获范式检验具有生态意义的信息是否能够被注意系统自动化加工。具体而言, 我们考察对负性面孔中的生态意义信息的加工是否受任务和知觉负载的影响。在实验一中, 我们发现负性面孔相对于中性面孔在高低知觉负载下的注意捕获能力没有显著差异, 表明负性面孔在高低负载下都具有加工优先性。为了分离刺激突显性与生态意义二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实验二中, 我们将负性面孔刺激替换为具有突显性但不含有生态信息的颜色块刺激, 发现颜色块在高知觉负载下的注意捕获效应显著低于低负载, 即知觉负载能够显著影响其注意捕获能力, 表明负性面孔在实验一中的效应应归因于其本身携带的生态信息。由此, 本研究展示了具有生态意义的视觉刺激能够得到视觉系统的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20.
动态化标志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大众视觉审美应运而生,动态化标志比静态化的标志更能有效传达信息,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多方住的感官刺激下,容易引入人们的注意。新媒体时代下企业也应该注重多元化的发展,去关注动态化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