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和语言智力落后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相当不发达,这给他们的思维和语言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轻度的痴呆儿童抽象和概括能力是有一定的发展的,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用概念思维。但是,同正常儿童相比,他们已形成的概念,常常表现出不稳定和不完整。例如“树”这一词,意味着一系列的词(包括柽、松、杉等词);“动物”一词,也意味着一系列的词(包括牛、狗、狼等词)。对形成运动反应的受试儿童来说,“树”意味着右手按橡皮球,“动物”意味着左手按橡皮球。那种穿插呈现的词,既不属于“树”,也不属于“动物”的词,而成了非言语的信号。智力落后儿童形成了对“树”和“动物”比较正确的运动反应。他们的局限性是只按  相似文献   

2.
开发孩子的智力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潜力呢?日本心理学家波多野谊余夫等指出:应答性环境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谓应答性坏境就是能对孩子的活动作出适当反应的成长环境,即客观的环境能对孩子主观努刀作出应答.事实证明应答性环境不仅对孩子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而目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作用.一、应答性坏境对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1.创造应答性坏境有助于儿童智力早期开发.著名心理学家沃森通过对两个月的婴儿实验友现:婴儿摇动使玩具也随之转动的体验,对婴儿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且这还会增加儿童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但物理坏境本身并不具有应答的意图.如果儿童的社会坏境——周围的大人们能对儿童的活动给予积极的应答就能产生极大的作用.比如,婴儿对你笑,你也对他笑;若他凝视你的脸,你就作出明显的回应,并抚抱他;若他发出什么声音,你也就同样发  相似文献   

3.
10—17岁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研究,是人类认知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揭示儿童元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年龄特征及其规律性,无论在理论上对于丰富儿童认知、智力发展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对于开发儿童的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茅于燕   《心理科学进展》1986,4(3):66-74
早期教育主要指儿童在3—5岁以前,特别是3岁以前,就对他进行认识能力的教育。其理论基础就是:生命早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能力如在早期得不到机会发挥,就会枯死,日本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是早期教育的支持者,他曾说:“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上学的时候,他的命运大体上已经决定了,所以,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不佳的孩子,教师花费多大力气也难以收到多大的效果”。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有待实践的检验,不过,他在1971年提出的看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听觉注意稳定性的比较研究,探索智力落后儿童听觉注意稳定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岁智龄组智力落后儿童听觉注意稳定性较弱,低于或等于同智龄组正常儿童水平。智力落后儿童慢速和快速情境下的注意稳定性高于中速。信噪比也影响注意的稳定性,信噪比越低,注意稳定性越差。频率因素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微山湖区儿童智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建  扬育林 《心理科学》1993,16(1):34-37
本文依据环境与儿童智力发展关系的理论对微山湖区船、陆两地生活的2318名5~16岁儿童少年进行了智力状况调查。并对其中298名儿童进行了较详细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生长、生活在陆地儿童的智商明显高于生长、生活在船上的儿童,又一次证实了生活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运用三项测试,考查了学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和规律与正常儿童相似,并没有脱离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模式,但他们语言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即使匹配了智龄,也远不如正常儿童,而且弱智儿童在语言运用上有其特点,与正常儿童有“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大脑功能发育障碍,在个性的成熟和发展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表现出与正常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在不同智残程度的儿童中也存在着个性差异。智力与个性发展有密切关系,脑功能受损越严重,对个性发展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在对智力超常儿童进行研究时,已经不是单纯地局限于对“智力超常”本身进行分析、研究,而开始对影响儿童使之成为“超常”的各种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研究,从中导引出儿童之所以能成为“超常”的诸因素。它们包括环境、家庭、教育、遗传素质、主观能动性、实践等等,而非智力因素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探索某类智力超常儿童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特点。我们认为,智力、非智力因素相结  相似文献   

10.
儿童游戏活动中存在着个别差异,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无疑有着重要价值.因为游戏活动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与儿童身体、情绪、智力、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部有密切关系.研究游戏中的个别差异有助于对游戏活动本身的情况、作用进一步了解;有助于了解各种类型儿童发展中的特点、问题,指导他们的发展;也有助于对心理发展中的许多问题的阐明和研究.游戏活动中个别差异的类型是复杂、多样的.迄今为止,心理学家们还不能说对此问题已有透彻的了解,只可说在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非弱智学习困难儿童VTQ内部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承红 《心理科学》1998,21(2):183-184
1引言目前由各类学校筛选出来进行智力测验的学习困难儿童中有88.4%的被试并非弱智。其中28.9%的被试智商处于中等水平,他们有随年级升高人数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学习困难儿童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是智力发展水平处于“中下”及“临界”水平的学生,他们占学习困难儿童总人数的59.5%,根据其智商“培智”学校不可能接收,在正常班级中成绩又难以达到升级的要求,有的甚至经过多次留级,仍然难有成效,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其智力结构的研究发现,他们与学习正常儿童的智力结构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振宏 《心理科学》2022,45(6):1367-1374
儿童发展的环境敏感性模型是在整合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优势敏感性模型、情境生物敏感性模型以及感觉加工敏感性模型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关于个体与环境因素如何交互影响儿童发展的元理论框架。该模型认为儿童的环境敏感性即儿童感知和加工周围环境刺激信息的能力不同,其发展受到环境影响的大小就不同,高环境敏感性儿童受到环境影响大,低环境敏感性儿童受到环境影响小。儿童的环境敏感性是儿童携带的敏感基因与早期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敏感基因与早期环境共同塑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敏感性,从而导致儿童对环境刺激的心理、生理与行为反应不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存在基因多态性、神经生理与气质等不同的潜在环境敏感性因子。儿童发展的环境敏感性模型的提出,为从基因-神经生理-环境三项交互作用系统探讨儿童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发展过程的回顾和展望,认为到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知识化、推理化、小型化以及在价格上的大幅度下降,微电脑将会影响着整个社会,也必将冲击现有的教育模式。将会出现新型的智能专家系统,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环境;同时由于计算机的自然语言化,将更有利于儿童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可以预言,微电脑将会成为21世纪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有效工具,起重要作用:①极大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内容;②提供给儿童更多自由创造的机会;③改变汉字的教学方式;④促进儿童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⑤使儿童在游戏中训练自己的智力;⑥使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同时,21世纪的微电脑教育能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第一,儿童对父母的情感或信任感可能会发生变化。第二,对于儿童情感和社会化过程的发展将无能为力,成为21世纪的突出问题。第三,在培养儿童的某些智力上有困难。第四,早期教育的某些目标可能会受到损害。第五,将对儿童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智力落后儿童词汇语义记忆组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玲  谭和平 《心理科学》2005,28(5):1104-1107
本研究采用类别概念例举法.对49名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和49名智龄匹配的正常儿童以及22名实龄匹配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比较这三类儿童的心理词典中词的语义储存的区别。研究表明,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心理词典中词的语义储存有类似的组织结构.但在储存信息的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词典中储存同的组织较为松散,而且混杂了一些错误的信息;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储存有污的组织则更加松散,错误信息也更多,总之,正常儿童的心理词典中词的语义边界清晰,而智力落后儿童的语义边界模糊。  相似文献   

15.
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开发问题.国内外教育家、心理学家曾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相近的.例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的90%.”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一个孩子到4岁时,其智力已经发展了将近50%,另外30%到8岁时发育完成,其余的20%到17岁时完成”.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则强调:“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其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这些论断都说明,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决定一生的成就,若早期教育的基础打得好,以后的发展起点就高,成才的可能性就大一些.由此可见,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但令人担忧的是.不少的家长和教师并真正理解“早期智力开发”的含义、致使对儿童的教育和智力开发出现种种问题和偏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识别早期加工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方法:采用32导脑电仪和四种刺激材料,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和正常儿童各18名进行实验,分析汉字刺激的P1和N170成分。结果:正常儿童左脑枕区的P1波幅明显大于阅读障碍组,但阅读障碍组左枕颞区N170波幅显著大于正常儿童,潜伏期无明显差异;阅读障碍儿童左-右枕颞区差异显著。结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明显的早期感知觉加工问题,对后续的认知活动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数学认知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形象地说,“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儿童的数学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儿童的活动中,儿童的数学认知图式的发生、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数观念的发生、心理数字线的形成、数字概念稳定性的发生、发展与部分——整体关系图式的形成,以及开放的、动态的数学能力系统的形成.下面对诸阶段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一般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和标志之一。研究创造力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找到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从而尽可能地挖掘人类的创造潜能。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的研究多数从外部入手,如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等,而忽视儿童内部心理因素的研究。创造力是蕴藏在儿童身上的“自然资源”,这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离开儿童自身的内部心理发展。本试图分析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心理阻力,以达到充分开发其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与素质提升,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内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本文将对我们多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留守与流动,哪种处境对儿童的发展更有利;流动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即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留守环境下儿童的心理适应状况,以及改善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适应问题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儿科医师对智力迟钝幼小儿童的能力往往估计过高,常把他们错误的归类为正常儿童。作者按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所谓麻俐的孩子:3%的儿童智商(IQ)在70以下,属于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钝。精神发育不全人群的1/6智商低于54(包括中度、重度和极严重的精神发育不全)。智力轻度迟钝的儿童(智商69—55),却占大部分,但绝大多数无症状。既无营养不良现象,也无“迟钝外表”。即使智商在54以下,很多小儿并不表现为“迟钝”。这类看来很麻俐而漂亮的孩子,如果开始讲话的年龄错后,往往被误认为懒或兴趣缺乏而已。但是必需强调孩子会说话的时间延迟的一般原因决不是懒惰,而是智力迟钝!满2岁的儿童即使“懒”于说话的也是极少数。儿童发育迟钝状况出现的愈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