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北京市哲学会已经恢复活动并于7月19日召开了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讨论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历史研究》杂志社和《光明日报》编辑部,《北京日报》编辑部等单位三十多名同志参加了会议。任继愈、张岱年、石峻等同志在会上发了言。 讨论会就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中国哲学史的阶级分析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以及批判继承等  相似文献   

2.
本年五月十日至十四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工作会议”,是本年元月间举行的“中国哲学史问题座谈会”的继续。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史研究室会同召开的。参加的人除北京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与中国哲学史教学及研究工作人员外,还有从上海、广州、东北等地来的专家。这次会议的性质和上次的座谈会一样,主要是在“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尽量提出有关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以作将来再行召开大型讨论会的准备。上次座谈会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的问题,即:“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中国哲学史”中的唯物与唯心斗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曾引起热烈的争  相似文献   

3.
著名哲学史家、易学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朱伯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5月3日上午9点30分在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逝世,享年84岁。朱先生1923年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属天津市),1948年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学习,1951年毕业后留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并担任冯友兰先生助手。1952年起随冯先生一同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虽经历诸多坎坷,但学术工作始终没有停止。已经发表的主要著作有:《先秦伦理学概论》、《戴震伦理学说述评》、《〈管子〉的国家管…  相似文献   

4.
陈汉章何许人也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但我说的就是胡适之前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那位先生 ,你一定会恍然。笔者对此先生的最初印象得之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 :“给我们讲中国哲学史的那位教授 ,从三皇五帝讲起 ,讲了半年 ,才讲到周公。我们问他 :照这样的速度讲下去 ,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他说 :‘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若说讲完 ,一句话可以讲完。若说讲不完 ,那就永远讲不完。’到了一九一七年 ,胡适到北大来了。”这里的“那位教授”就是陈汉章 ,在有些材料里是言明的。就回忆中的形象而言 ,确实近乎冬炽先生 ,年青一代留洋学者登…  相似文献   

5.
任继愈先生是我的老师,我曾在他的指导下进修中国哲学。1979年,我作为武汉大学哲学系的青年,被安排到刚刚恢复的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为了培养青年能尽快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萧蓬父先生与任继愈先生联系,让我到世界宗教研究所进修。从1979年初,到1980年底,我在世界宗教研究所进修近两年。那时,任先生正在主持编撰多卷本《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佛教史》。  相似文献   

6.
1956年 ,我幸运地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学期间 ,我对中外哲学史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根据我自身的条件 ,确定以中国哲学史为专攻重点。这时 ,我也到历史系选修课程 ,还自学了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从北大毕业 ,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工作。这是我人生旅途上的又一个转折点。我选择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哲学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 ,把中国哲学和中国佛教作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 ,成为我学术活动的基本内容。我之所以选择佛教而又矢志不移 ,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一、从佛教的内容来看 ,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唯心主义思…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我国人文学术大家屈指可数,其中,汤用彤先生是学术界公认的学术大师之一。 汤用彤先生(1893—1964年)于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赴美留学,主修哲学,并学习梵文、巴利文。1922年回国,在多所大学任教。1930年出任北大哲学系教授,此后一直没有离开北京大学。1946年任北大文学院长,1949年出任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1951年后到他逝世一直担任北大副校长。 汤先生对中外哲学有精湛的研究,在北大开出的课程有: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英国经验…  相似文献   

8.
方以智的重要哲学论文《三征》(见《东西均》),思想玄奥,术语冷僻,故问世之后历时近二十年,注家无有问律。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注的《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下称《选辑》),该书的下册,辑有《三征》的选注,堪称开拓之作。然注释的作者因不得见方以智许多重要的哲学著作,故对方氏所用的一些概念和术语的解释,准免陷入臆断。这里仅列一明显之误,以正之。 原文:“明天地而立一切法,贵使人随;暗天  相似文献   

9.
“五四”前夕,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大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北大哲学系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联合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讨会暨《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大学等重要科研单位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重要报刊的代表,共计40余人与会。会议对黄楠森、王东主编的新著《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给予了实…  相似文献   

10.
有关西方哲学通史,广有声誉者如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雨伯威格的《哲学史概论》、A·韦伯的《哲学史》、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以及罗素、梯利、科普尔斯顿的《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早在解放前就写出过不止一种“西洋哲学通史”,解放后一方面移译了苏联人的《哲学史》,一方面又尝试着写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己的”“欧洲哲学史”读本,从建国初到80年代初期,这类著作还是相对少见。但从80年代以后中国人自己编的“西方哲学史教程”这类书已不下数十种之多。适逢此时由苗力田、李毓章主编,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为主而写出的《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新编”)奉献到了读者面前。因此对这本新教程存在的意义就更值得格外审视一番了。 哲学既可以被看作一种思想观念体系,也可以被看作一种活动;既是不计利害关系的求知或对好奇心的满足(亚里士多德),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和马克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哲学史研究》是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学术研究刊物。自1979年10月,中国哲学史学会正式成立之后,即开始筹办《中国哲学史研究》杂志,以推动全国的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并于1980年刊出了第一期(创刊号),之后每年刊出四期,作为季刊出版。我有幸一开始即参加了这一杂志的编辑工作。当时的主编是辛冠洁先生,他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副主编是张绍良与丁冠之两同志。我们的杂志就挂靠在哲学所。我之所以被邀参加编辑部的工作,当时大概是与张绍良同志有关。  相似文献   

12.
北大学子强调“修身进取”北京大学在馥郁的学术文化气氛中迎接五四青年节和第97个校庆日。这次纪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纪念五四,修身进取”大型座谈会。5月3日晚,北大主要校领导和部分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参加座谈。86岁的著名哲学史专家张岱年指出:“五四...  相似文献   

13.
简讯     
东北地区外国哲学史讨论会在哈尔滨召开东北地区外国哲学史学会于8月7日至9日在哈尔滨举行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北京的外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七十余人。会议总结了学会四年来的王作和学术成果,交流了外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经验,讨论了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北京大学副教授朱德生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杨寿堪同志应邀分别做了《外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关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会议改选丁东北地区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会。一致推选高清海同志为名誉理事长,朱红星同志为顾问,陶银骠同志为理事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于4月8日联合召开座谈会,邀请在京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学者,讨论中国近代哲学的形态和特点问题。与会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单位的专业工作者张岱年、石峻、任继愈等20多人,西北大学张岂之提交了书面发言。讨论会围绕中心议题,广泛涉及了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阎国忠,1935年生,河北省昌黎县人,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留校,任朱光潜先生助教,长期从事美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前,着重在西方美学史领域,90年代后较多地涉猎了中国当代美学及美学基本原理方面。主要著作有:《古希腊罗马美学》(1983)、《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1987)、《基督教与美学》(1989)《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1984)、《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  相似文献   

16.
正1995年秋(具体日子记不准了),原哲学所所长陈筠泉同志找我谈话,他说﹕经所里研究决定,明年中国哲学史学会刊物的工作,派你去参加。他又说﹕中国哲学史学会的挂靠单位是哲学所,因此,哲学所要派人去工作。我表示服从所里的决定。于是,接受了去学会参与办《中国哲学史》刊物的任务。之后,大约过了几周,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任继愈先生,通过北京图书馆的焦树安同志打电话告诉我,要我去北京图书馆任继愈先生的办公室。见到任先生后,他说:让你来刊物工作,是在西安老子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1999年3月25日下午,《中国宗教》杂志社人员前往北京大学,与北大宗教学系在读博士生,就进一步办好《中国宗教》杂志进行了座谈。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2月3日,《中国哲学史》编辑部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哲学所的部分青年学者,举行了一次小型座谈会,就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及大家各自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本刊主编蒙培元、副主编向世陵、编辑部主任张志强到会,会议由常务副主编陈静主持。下面将座谈讨论发言摘要如下。 参加座谈的青年学者各有专攻,研究领域分布甚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程钢专治中国天算学和易学,他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为语言的知识,一为数学的知识,中国知识传统…  相似文献   

19.
12月4日,是冯友兰教授九十寿辰。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集会向冯友兰先生表示祝贺。冯友兰先生的学生、在京的哲学史界学者以及苏联、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约八十余人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20.
在史与思之间——访杨国荣教授本刊记者杨国荣,1957年10月生于上海,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著作有:《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孟子评传》、《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的历史衍化及其现代转换》、《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