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祆教,中国古称火教、火祆教、拜火教等,源自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琐罗亚斯德教诞生于约公元前10世纪之前的中亚南部和东伊朗地区,因教主琐罗亚斯德(Zoroaster)而得名,信仰先知查拉图斯特拉(Zarathustra, 古伊朗语,古希腊人讹译为Zoroaster)之启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该教的核心教义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2.
琐罗亚斯德在继承和改革伊朗雅利安人传统宗教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善恶二元论和独尊马兹达为基本主张的琐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教经历了米底王朝时期的创传,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衍新,希腊化时期的多元融合和萨珊王朝时期的复兴,后来在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渐趋衰落并分裂为伊朗和印度两大信徒集团,最终在19世纪掀起了现代化改革。琐罗亚斯德教不仅塑造伊朗的宗教价值系统,而且其强烈的政治文化属性,也深深渗入到伊朗民众的社会生活深处,并凝结为当代伊朗人社会心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琐罗亚斯德教不仅对伊朗文明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琐罗亚斯德教是古老的人为宗教。琐罗亚斯德教虽然在信仰上提倡一神崇拜,但是在宗教哲学上,却提出了二元论:存在与纯粹精神世界的创世神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一切有形和无形。其救世主的观念约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以前,成为各种宗教救世主的先导思想。琐罗亚斯德教的救世主琐什扬斯是"光"的化身、"光"的代表、"光"的象征,他与黑暗的斗争,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阳光普照,而是伴随着强烈的伦理道德性质,即善与恶的残酷激烈的斗争。救世主的胜利,是人类真善美理想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善恶二元对立的宗教哲学思想贯穿于琐罗亚斯德教的整个宗教框架和体系流变。尽管该教一再强调阿胡拉·马兹达的至上和独尊,但与之对立的“恶神”阵营始终存在,形成了神学一元论和哲学二元论依靠共存的宗教哲学思想特征。在从“三世说”到“四时说”的创世神话中,善恶二元也永恒且普遍地存在于整个时空。由此,琐罗亚斯德教的道德论强调人在善恶二元中的选择以及最终将归属于善恶二界的结局。该教的人首双翼日盘图形,则通过符号象征表现了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哲学思想影响深远,不仅深入影响了西方哲学思想,浸染了中东地区的犹太教、基督教、诺斯替教、摩尼教和佛教,而且对中国苯教、萨满教等也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7世纪阿拉伯征服伊朗之后的数百年间,原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伊朗人逐渐皈依伊斯兰教,但他们凭深厚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底蕴,对伊斯兰文化起到显著塑造作用。本文从随着伊朗人在该历史进程中重述历史而繁荣起来的波斯语史诗的视角,考察以其为载体得到广泛传承的有关专名、灵光观念、三善思想与善恶二元论、理智地位等几方面琐罗亚斯德教文化内容,阐明《列王纪》与《库什王纪》等波斯语史诗的创作与流传,对伊朗在伊斯兰时代保有自身独具的文化特征、重塑伊朗民族性、推动其伊朗—伊斯兰双核文化的形成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伊斯兰时期的中亚经历了诸多大国的统治,期间各国宗教传播至中亚城市并对中亚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了广泛影响。塞琉古王朝统治时期,古希腊宗教的传播展现在奥克苏斯神庙及艾哈农城遗址的宗教建筑中。贵霜王朝统治时期,佛教在中亚的传播主要体现为铁尔梅兹古城的佛教建筑与塔克西拉古城内的犍陀罗艺术。萨珊王朝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的天葬葬俗传播至中亚城市并通过花拉子模与索格底亚那的纳骨瓮得到进一步发展;琐罗亚斯德教的娜娜女神传播至花拉子模并与地方元素融合;片治肯特古城谷仓壁画与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的内容在展现多元文化的同时,依然以琐罗亚斯德教文化为主体内容。中亚城市文明具有鲜明的多元宗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琐罗亚斯德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人创宗教,以善恶二元的对立斗争为核心教义。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考古证据,琐罗亚斯德教至少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已经在西亚地区广为传播。其创世学说中的四大元素说,对古希腊早期哲学派别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有直接影响;其善恶二元对立斗争的学说深刻影响了古希腊辩证法哲学的形成;其创世学说中的“光明天国原型”学说对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也有直接影响;其“灵知元动力”学说对古希腊灵知主义的形成也密切相关。但是,古希腊哲学家们不以宗教神话的假设为满足,抛弃了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创学说,以理性、思辨为指导去探索世界的生成原因,这正是他们的睿智之处。  相似文献   

8.
琐罗亚斯德与摩尼教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琐罗亚斯德与摩尼教之比较研究元文琪琐罗亚斯德教和摩尼教,是前伊斯兰时期伊朗的两大二元神教。两者有密切的联系,都是以善恶二元(或明暗二宗)论来阐释世界的本原、形成和结局,对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提出总的看法,从而创立了完整的宗教神学体系和相应的清规戒律;但...  相似文献   

9.
印度-伊朗文化同源,都有着对水-火-日-苏摩(豪姆)的崇拜情结。琐罗亚斯德教将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崇尚的蓝莲花视为该教神话传说中的豪姆,由此形成莲花(豪姆)崇拜。随着亚历山大东征,莲花(豪姆)崇拜进入印度,形成印度文化中的莲花(苏摩)崇拜。蓝莲花(苏摩)的回春之药用功效,使得莲花在印度密教文化中逐渐与性力关联。而"水-火-日-莲花"的艺术造型在伊朗伊斯兰化后幻化成清真寺建筑造型和装饰图案,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印度-伊朗文化同源,都有着对水-火-日-苏摩(豪姆)的崇拜情结。琐罗亚斯德教将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崇尚的蓝莲花视为该教神话传说中的豪姆,由此形成莲花(豪姆)崇拜。随着亚历山大东征,莲花(豪姆)崇拜进入印度,形成印度文化中的莲花(苏摩)崇拜。蓝莲花(苏摩)的回春之药用功效,使得莲花在印度密教文化中逐渐与性力关联。而"水-火-日-莲花"的艺术造型在伊朗伊斯兰化后幻化成清真寺建筑造型和装饰图案,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救世主的观念是一切系统的人为宗教所具有的基本思想 ,早在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希伯莱的犹太教、印度的佛教中都有所表现。希伯莱民族在长期的苦难历程中萌发了救世主———弥赛亚的观念和说法。基督教直接承继了犹太教弥赛亚的思想 ,直接指出耶稣基督即是全人类的弥赛亚 ,更加强调了人类宗教精神拯救的效用 ,使得弥赛亚成为基督宗教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2.
小常识     
唐代的宗教除了道释儒三家,还有基督教教与伊斯兰教,还有少有人知道的拜火教及摩尼教寺。下面介绍后两种宗教。 拜火教,又称祆教,西元前6世纪间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所创。一度是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曾盛行于西域地区。其基本思想认为:宇宙只有唯一的主宰,名叫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其义为智慧之主,它又认为世间的善恶是相反相对的,在二  相似文献   

13.
柯磊 《福建宗教》2000,(5):43-46
摩尼教,旧译“明教”、“明尊教”、“末尼教”、“牟尼教”。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三世纪由一个名叫摩尼的人创立。他在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思想材料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以二宗(即崇尚光明,反对黑暗)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意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论为根本教义。最高的神是四位一体(察宛、光明、威力、智慧)。三至十五世纪在亚、非、欧很多地区流行。约六至七世纪传人中国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六尊圆雕祭司小像的讨论,着重从它们分别持握"巴尔萨姆枝"的不同数目着手,根据《胡尔达·阿维斯塔》的内容,运用"数""历法""神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琐罗亚斯德教文化含义的深度探究,从而判断:48a、48c、48d圆雕小像塑造的应该是正在向"沙赫里瓦尔"(金属神)虔诚祈祷的祭司形象;而48b圆雕小像塑造的是正在向"奥尔迪贝赫什特"(火神)至诚祈祷的祭司形象,是七位一体神"阿姆沙斯潘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徒祭拜的主要神祇。这六尊圆雕祭司小像正是琐罗亚斯德教徒内心深处精神信仰的实物表现,客观反映了其精神世界里有关宗教崇拜等文化的深层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22,(9):39-39
2022年9月14日至15日,第七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努尔苏丹(9月17日改名为阿斯塔纳)召开。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为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为副团长的中国宗教代表团现场参会。来自50多个国家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神道教的宗教界领袖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组成100多个代表团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世界范围共有1万余种宗教,但大多数传播地域狭窄,信徒不多。全世界62亿人中,信仰宗教为5l亿左右,其中,佛教约3.8亿人,伊斯兰教约12.1亿人,天主教约11亿人,基督教约6.2亿人,东正教约2.1亿人。此外,信仰道教、印度教、犹太教、耆那教、锡克教、琐罗亚斯德教、神道教、巴哈教及其它宗教为15.8亿人。  相似文献   

17.
锡克教是流行于印度的一个宗教,产生于15世纪末,主张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印度教的偶像崇拜和种姓制度。现有教徒两千余万人,其圣地位于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则。为了对锡克人、锡克社区进行考察研究,笔者于2003年10月前往阿姆利则,住进了锡克教徒德温德尔·辛格(D avinderSingh)的家中。2004年1月17日下午大约6点钟,德温德尔·辛格说要一起去参加一个订婚仪式。婚姻对锡克人来说是一件大事。婚姻仪式主要包括订婚和婚礼两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婚礼仪式十分庄重和神圣。德温德尔·辛格的儿子格利(G arry)说,今天是他表姐的“换戒指仪式”,也就…  相似文献   

18.
国际动态     
亚洲青年宗教领袖峰会在菲律宾举行10月12日,来自亚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90名青年宗教领袖齐聚菲律宾达沃市布洛肯郡,参加为期5天的亚洲青年宗教领袖峰会。参加此次峰会的代表主要来自佛教、基督教、印度教、耆那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琐罗亚斯德教和菲律宾当地的各宗教组织。此次峰会上,青年宗教领袖分别讨论了如何更积极地致力于和平事业。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维吾尔族曾有过图腾崇拜,信仰过基督教、萨满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佛教。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明朝末年,维吾尔族才成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以,维吾尔族的宗教意识当中仍存在着各种历史上曾经信仰过的宗教的影响。这些都在他们的宗教生活和风俗里表现出来,反映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信仰的民族性和地区性。与其他穆斯林民族相比较,维吾尔族穆斯林在宗教信仰、生活方面有以下一些特点。 土地崇拜:维吾尔族人的这个风俗习惯主要来自于伊斯兰教,因为伊斯兰教认为人的祖先亚当是被真主…  相似文献   

20.
走进伊朗清真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是一个具有深厚宗教与历史文化传统的伊斯兰国家,现有人口7500万。其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其余为土库曼人和阿拉伯人等。居民中的98.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总人数的95%以上,犹太教徒占0.3%,琐罗亚斯德教徒占0.1%,基督教徒占0.6%,信奉其它宗教者占0.1%。 在历史上,伊朗是亚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