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朵 《思维与智慧》2011,(12):43-43
已大学毕业好多年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位可敬的老人的那句话:只须盯着鱼浮。 老人是我们河南大学英语系男生宿舍楼的管理员。因为离家远,我只会在春节才回老家,就趁暑假在学校打工,也就是因为这,我和老人接触多了起来,也就熟识了,可怜我一个人在外,好多次老人硬拉着我到他家吃饭,让我一次次感受着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2.
生成云水性     
人最亲近的是什么?是自然。 说起自然,又是什么会总萦绕着人不去呢?恐怕不用想,那就是云与水。生活在南国水乡的我,只要来到户外,举目,便 有云水映满我们的眼际;  相似文献   

3.
瞄准前方     
“我无意于手中的鲜花,只衷情前面更美的花园。”一位成功的女士如说。“我没有时间关心绊倒我的脚下石头。”一位商海中屡屡受挫又屡屡站起的男人如是说。“我不期望有幸运降临,我只要自已的路在一点一点地问前延伸。”一位刚刚踏上生活之旅的年轻人如是说。三位年龄、性别、经历大不相同的人,却道出了一样的生活真谛——人生,无需俯视,也无需仰视,只需瞄准前方。因瞄准前方,我们迎风张开猎猎作响的信仰的旗帜,把跋涉千山万水的豪情,挥洒在风雨相随的漫漫长旅。因瞄准前方,我们更陡然发觉,自己也是一轮太阳,也能够并且完全可以…  相似文献   

4.
音乐状态     
一日午后,家人都出门了,我独自一人在家里静静地欣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随着那悠扬的旋律灌满了房间,我的身心完全溶入了音乐之中。随着音乐主题的展开,渐渐地我的整个灵魂好象游离于身躯之外,在音乐之中徘徊。此时的身体已经没有了任何感觉,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幸福;既没有喜悦,也没有忧愁。人真是处于一种虚无状态,就好象是灵魂出壳。是音乐把我的灵魂引入到了一个完善的状态,一个人与音乐结合的状态,我以为这就是音乐状态。在音乐状态中,眼前呈现出清丽明亮,自然柔和的世界,在这无边无际的寰宇中没有任何物体,也没有…  相似文献   

5.
自觉与行佛     
释星云 《法音》2021,(10):54-59
出版《云水三千》时,曾有人问我:"什么叫云水三千?"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经常在五大洲来回奔忙?"我回答:"天上的白云飘来又飘去,地下的河水流过去又流回来.出家人行脚就是云水.云水到哪里去呢?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云水就是"行佛". 这数十年来,看到佛教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不但信仰佛教的人口逐年增加,尤其佛教所办的各种弘法活动,也都普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这真是值得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本期体道班,我感受到了中华道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我又对一个词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大道至简"。反观内心,之前我心浮气躁,由于习气使然,现在仍然没有完全改正这一点。以前,我一直是为了追求境界而追求境界,为了求道而求道,殊不知"求道,道已远"。追道越急,道离我们越远!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当下我们都可以用心去感受和体悟。道不远人,人自远。我在乾元观的这些天,感觉身心清净,发现只要我们心中有慈悲,以平和之心去看待世间万事万物,就会处处自在。  相似文献   

7.
正人生而追求幸福,应该是普遍的真理吧。但人们往往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那幸福一开始也被错误地定义为"我的快乐以及我的幸福"。但不幸的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独享的快乐与幸福。快乐与幸福,绝不是仅仅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没有朋友分享的快乐,没有家人共  相似文献   

8.
旅途闲话     
甲:以上两期和你对话的都是挺有知识的人,他们想得很多,顾虑也很多。我是一个没上过多少学的人,以前从来没有多少想法,现在看看、听听,反到是有点糊涂了。我想提些问题,又怕你觉得太幼稚……乙:不会的,在佛面前我们都是有惑、有烦恼的人,惑与烦恼是没有高低之分的。甲:那我就放心了。乙:我想先问您一下,您说以前没有多少想法,那时对信佛也没有想法吗?甲:有的,不过很简单。我觉得佛慈悲,能包容我的各种对错。我做善事他会保佑我,给我添福;我做错事他会让我在报应中知错。信了佛我就知道怎么做人了。乙:怎么做呢?甲:不…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占有某种东西,又生怕它被别人拿去而内心不能安静下来。这样忐忑或惶恐的占有给我们带来的是不安,甚至是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占有,还不如没有,或者干脆说,占有就等于没有。说实话,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过客,世间一切,都是人们借用的,生命的大限一到,一切都得归还,没有一样会跟人们到另一个世界的。可是,很多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使一些人  相似文献   

10.
在体现国家科学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诺贝尔奖九十六次评选、一千余人获奖名单中,没有一个中国籍公民,而我们熟知的扬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六位美籍华人却在别国的土地上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荣誉。对此,国人甚为不解。然而事实就是如此。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历史的、现实的。反映到我们的生活中,是在人的创造力发展的道路上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扼杀创造力的“杀手”。 一、思维定势──扼杀创造力的根源 我的儿子在上小学时,床头上放着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是郑渊洁的《蛇王淘金》。我父亲从乡下来我家…  相似文献   

11.
康先生信箱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本应该好好学习准备考大学的,但我却对此毫无兴趣。我觉得生活也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人活着也只是为了更好地繁衍自已。我对那些人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之类的大道理也不感兴趣,我也做不到那一点。所以我也就找不到动力去学习,去积极地生活。我也不明白人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您能告诉我吗?  相似文献   

12.
我时常静静地沉淀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角落里,寻找着美。寻来寻去,终究无果。到最后,我还是回到了最开始。“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1]在自我的世界里审视着美,那种美的直觉让我莫名安心、简单和幸福。不用在意旁人的眼光,该与不该随心而定,做最真实的自己。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领悟,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去发掘、感知我们的“真心”;并到找到“真心”的“真我”中去展示我们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3.
陌生的魅力     
在金色的秋日,我踏上北去的列车,望着车窗外晃过的一株株白杨,感到一个人的旅行,的确有些孤独有些寂寞。为了不使旅行变得冗长而乏味,我主动地和躺在对面铺位上的男青年聊起了一些轻松的话题。聊了一会儿,我发觉他外表虽丑,内心却不俗,知识渊博,又很幽默,说到好笑的话题,我们便相视而捧腹。因为陌生,我们都很轻松自如,因为陌生,我们没有必要伪装掩饰自己。  相似文献   

14.
我是众生     
我是一个人,当我心念里只有自己,只喂食自已只消耗自己的时候。我不是一个人,当然将周围的人都看成自己的眷属,他们的思想感情都成为我自己,是一个大我。  相似文献   

15.
张合安 《天风》2004,(11):6-8
爱能使我们从别人的需要中看清自己的责任,爱能使我们甘心顺服主的话并乐意接受主的托付。面对时代,面对这个世界,我们有否看见自已的责任?我拿什么给他们吃呢?我们有否清楚自己所有的太少?我们是蒙神拣选的人,神把传福音的使命托付给我们,神爱世人,我们也要把目光转向世人,而不是单单信主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正看到这么一句话:"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并不稀罕,稀罕的是终身战士。很多人的血从未热过,而他们的血从未冷却。" 深以为然。你是哪一种?你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热血?还是在岁岁年年里,逐渐消磨了意志?还是,你永远都带着20岁时候的热血,体验在这个大世界里横冲直撞的快感?我之前很想去读一个MBA,问了很多身边的人。有同龄的小姐妹告诉我,读吧,大家都在读,也算是一个文凭;有大叔告诉我,  相似文献   

17.
正她是我的好友。某天微信告诉我,生了二胎后又胖了,这就是婚姻让人腻味的地方,隔着语音,我听到婴儿的啼哭声,她匆忙地说:"亲爱的,改天聊哦。"我点点头,在她手忙脚乱的生活中深切地感受着她的幸福。29岁那年,她才把自已嫁掉,嫁给了老陈。那时,和她同龄的我们早已做了母亲。结婚前,她告诉我,并不爱老陈。我点点头,知道她最爱的是乔,乔是她的初恋,毕业后他们一起去了海南,在清幽湛蓝的沙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们在办公室里闲聊,有一同事说起他同学的老婆很能干,大到买房子、装修,小到上街买菜、做家务,她全包了,这还不算,她还开了一家自己的小工厂,挣了钱买了轿车。我承认这女人真能干!但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自己朵死也不让他爱人来帮忙,是爱到极致还是嫌丈夫无能,还是他没有时间?现在很多的人在爱对方的时候,照顾得面面俱到,结果还是分离,就是因为没有给对方留下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2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一个新手,第一次做这么长的个案。帮助被督理解自己的情绪被督:“这次咨询结束之后,我感受非常不好。我觉得在整个咨询中没有共情到来访者。这次来访者有巨大的情绪,主要是在她的工作当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她们单位正在做结构性的裁员,她所在的部门本来是没有被裁员可能性的,但是,  相似文献   

20.
有道是平淡无奇,因而没有太多的人会正视平淡,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珍重它。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太多的时间里与平淡结缘,成就事业之前都要度过长时间的平淡。既然平淡充盈着人生的太多里程,而谁也无法逃避,我们何不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善待它,把它当作财富来享受和体味人生呢?原本也是对平淡司空见惯的我,之所以突发这种念头,纯粹是源于我种花的一段成败经历。那是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我把人家剪掉的月季枝条插到院子四周,没想到“无心插柳”的月季没过多久,就抽出了嫩嫩的枝芽,显露出勃勃生机;而院子里那些令人心仪并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