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六月中旬开始,北京大学哲学系掀起了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高潮。哲学系三年级同学一马当先提出了“向唯心主义宣战”的口号,经过三天的苦战以大字报形式对马寅初、冯友兰、贺麟、洪谦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进行了批判。七月十日以后举行了一系列的批判会,对冯友兰、朱谦之、贺麟等先生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展开猛攻。对冯友兰先生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教育路綫的批判在七月二十日以后举行了两次,重点批判了冯友兰先生对哲学遗产的“抽象继承法”的  相似文献   

2.
朱谦之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哲学家 ,著作宏富 ,对于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史有精湛的研究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所著《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价值尤高。1952年高教院系调整 ,全国哲学系教授都集中到北京大学 ,朱先生由广州中山大学调到北京大学 ,参加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工作。朱先生调到北大后工作勤奋 ,早晨4点起床 ,执笔撰写 ,到9点参加教研室会议 ,已经工作了3个小时了 ,其勤奋如此。在北大 ,著有《老子校释》、《日本朱子学》、《日本阳明学》等。朱先生为人正直 ,作风正派 ,不随波逐流 ,不随俗浮沉 ,正气凛然 ,令人敬佩 !朱…  相似文献   

3.
朱谦之(1899—1972),字牵情,福建省福州市人。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哲学家、宗教学家。生于一个数代从事医生职业的家庭。17岁以福建省第一名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后改入北京大学法预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朱谦之满怀革命激情投入到“五四运动”,参加学生示威游行,编辑杂志,撰文抨击时弊,宣传无政府主义,提出种种改革社会和教育的主张。他在北京大学第一次贴出大字报,要求废除考试制度等。翌年又首次在国内报刊提出“劳动人民神圣”等口号。毛泽东主席在北大工作期间与朱谦之讨论过无政府…  相似文献   

4.
在著名学者朱谦之先生逝世30周年之际,《朱谦之文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2日,在朱谦之先生生前工作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行了《朱谦之文集》首发仪式。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博士和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  相似文献   

5.
在著名学者朱谦之先生(1899-1972)逝世30周年之际,10卷本《朱谦之文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2日,在朱谦之先生生前工作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行了《朱谦之文集》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此次出版的《朱谦之文集》共10卷,精装16开本,计800万字,第一卷主要收集了生平自述、社会、政治方面的著述,第二卷收集了朱先生早年的中国哲学研究、史学研究和中国音乐文学研究以  相似文献   

6.
1899年,福建省福州市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婴。男孩从小聪慧过人,十几岁便熟读中国经史,中学时就自编《中国上古史》,并写出了《英雄崇拜记》等小册子,方圆百里闻名。只是命运不济,小小年纪就没了父母,跟着姑母长大成人。17岁时小才子以全省状元的身分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后又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这位闽东走出的清俊少年就是日后成为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东方学家——朱谦之先生。朱谦之先生在北大期间正逢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这场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强烈地感染着、震憾着…  相似文献   

7.
汤用彤先生于1954年秋患脑溢血症,在他病情好转的情况下,曾为北大哲学系部分师生讲《印度佛教哲学》,并编有一部《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供阅读参考。武维琴同志是用彤先生当时的研究生,本文是她据旧日笔记整理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山大学杰出人文学者文库”之一种的《朱谦之文集》于2004年10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朱谦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曾经在广州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72年辞世。生前撰写著作几十本,总字数达800万字。2005年,适逢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为缅怀先哲,激励来者,中山大学出版《朱谦之文集》一书,全书收录朱先生在中山大学工作时撰写的有关论文,涉及哲学、历史、文学、中外交通、中外文化交流的论文几十篇。本书可以视为朱先生学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对中国学术的贡献充分体现出来。此书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黎…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我国人文学术大家屈指可数,其中,汤用彤先生是学术界公认的学术大师之一。 汤用彤先生(1893—1964年)于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赴美留学,主修哲学,并学习梵文、巴利文。1922年回国,在多所大学任教。1930年出任北大哲学系教授,此后一直没有离开北京大学。1946年任北大文学院长,1949年出任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1951年后到他逝世一直担任北大副校长。 汤先生对中外哲学有精湛的研究,在北大开出的课程有: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英国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建90周年而作。198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作,创办了中国大学史上的第一个宗教学专业;1995年,北京大学又创建了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宗教学系,该系采取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与学统深厚、享誉海内外的哲学系联体运作,以求协力发展。值此90周年系庆,“开拓宗教学的意义”应在北大哲学系的史册上留下一笔。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建90周年而作。198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作,创办了中国大学史上的第一个宗教学专业;1995年,北京大学又创建了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宗教学系,该系采取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与学统深厚、享誉海内外的哲学系联体运作,以求协力发展。值此90周年系庆,“开拓宗教学的意义”应在北大哲学系的史册上留下一笔。  相似文献   

12.
石峻教授有两个学界公认的学术贡献,一是佛学研究,二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1934年,他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毕业后留校作汤用彤先生的研究助教,就开始致力于佛学研究。在佛学研究方面,他并不是学科的奠基人;而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方面,称他为学科的奠基人,可谓是实至名归。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只保留一个哲学系,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北大哲学系最早开设的中国哲学史方面的课程,并不是中国哲学通史,而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这门课程的教学任  相似文献   

13.
朱谦之先生是我国东方哲学及宗教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也是最早在我国高校开设东方哲学和宗教学课程的第一人。本文试图从朱谦之先生对东方哲学尤其对日本哲学的开拓性研究,对宗教文化的研究与反思,以及东方哲学学科沿革与发展等方面,揭示其对东方哲学的开创性探索,以及在宗教文化研究上具有的独特见解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欣闻《法音》办刊四百期,我由衷赞叹,欢喜踊跃。自从1993年到北大哲学系跟随楼宇烈先生学习佛教以来,凡24年,我一直是《法音》的读者,受其滋养,体会深蕴其中的佛法正见。在此期间,我得到过净慧法师、学诚法师两位主编以及编辑部同仁的很多帮助,他们的许多言论与文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朱谦之先生眼见中华民族一步一步走向灭亡,“帝国主义者所给我们的侮辱,使谦之时常感觉一己的生存是可耻的”;痛心疾首,深感于民族的不能复兴,乃由于文化之不能复兴,欲救中国,须根本上从文化着手;“拟如孙中山先生作实业计划似的,写  相似文献   

16.
中山大学哲学系,建立于1924年,为中山大学创建之初最早培植的学系之一。著名学者冯友兰、李达、吴康、朱谦之、周辅成、罗克汀、马采等都曾为她的成长倾注了心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撤消建制。1960年,中山大学哲学系复办,杨荣国、刘嵘、李锦全、胡景钊、林铭钧、章海山、黎红雷先后担任系主任。  相似文献   

17.
沉痛悼念温公颐教授我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哲学系原系主任、原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逻辑学会顾问温公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1月22日6时20分在津逝世,享年92岁。温公颐教授名寿链,字公颐,1904年11月4日生于福建龙岩县好坑村。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学习。1925年5月,先生经党组织介绍赴南昌,任“人民通讯社”主任,并拜会贺龙将军,经历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夏,先生毕业于北大文科哲学系。教学之余,从事著述工作,先后出版《哲学概论》和《道德学》二书。…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与女友相识短短3个月时间,就发展到了如胶似漆“出事”的境地。在他的眼中,这个女友是无可挑剔,十全十美的“白雪公主”,于是就迅速缔结了“秦晋之好”。正应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老话,半年后他们就分道扬镳了。“原来我们之间的兴趣爱好与脾气秉性,差距竟然那么大,都怪自己热恋时没有睁大一双慧眼审视她……”年轻的朋友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朱谦之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他博学多能,著作宏富,对于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史及东西方宗教史均有精湛的研究,在多个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在学术界被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教学研究工作十分广泛,涉及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宗教、文学、音乐、戏剧、考古和中外交通文化关系等各种领域,有些领域在当时还属于开拓性的研究。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朱谦之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与人格风范做些讨论,作为对朱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受清华大学哲学系之邀,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儒家研究会项目主持人、哈佛燕京学术系列主编黄万盛先生今年3月在清华园进行了为期3周的讲学活动.在"当代的哲学革命"这一总题之下,黄先生有详有略地阐述了以下四个专题:一、"新世纪和哲学典范的转移",二、"政治哲学背后的社会、文化转向",三、"知识分子和哲学",四是"精神哲学:价值困惑和教育".黄万盛先生丰富的学术经历、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近乎虔诚的敬业精神给各位听课者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