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犹太教中有3部典籍,第一是《塔纳赫》(Tanakh,希伯来语音译,即:《圣经·旧约》),所有犹太人都要绝对忠诚地信奉它。其前五卷书称为《妥拉》(又称《律法书》、《摩西五经》,是《塔纳赫》中最重要的著作);第二是《塔木德》;第三部是  相似文献   

2.
犹太教正统派(Orthodox)是犹太教派别中最大的群体,自视为惟一正统的犹太教信众。其最大特点是拒绝犹太教的任何变革,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原则,确信整部《妥拉》是上帝在西奈山上赋予摩西的神启,犹太律法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必须严守犹太教的传统信仰、律法和礼仪。许多人依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3,(11):46-47
摩西五经中重要的一卷书《申命记》这一卷书虽然在“摩西五经”中排行最后,却不可小看。正如《和合本修订版》圣经在《申命记》开头的简介中所述,新约节录“摩西五经”,以《申命记》的次数最多,竟多达35次,比节录26次的《创世记》还要多。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人最初在西奈旷野流浪时,摩西命令犹太人的祭司和利未人在安息日和其他犹太节日,为人们诵读《妥拉》,传授犹太教的律法意识,每7年为一轮。以色列人离开西奈旷野后,在每周一和周四早上也开始诵读《妥拉》,因为这两天既是集市日又是法庭开庭日,听众很多。到公元1世纪前,按时诵读《妥拉》已形成制度。由于历史的变迁,境遇的不同,居住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诵读《妥拉》的时间不同。前者要一年诵读完一部《妥拉》,后者则要三年读完一部《妥拉》,故有“三年一轮”之说。 现在的犹太人,大多沿袭巴比伦犹太人…  相似文献   

5.
“米德拉什”(Midrash,希伯来语音译),意为“解释”、“阐述”。《米德拉什》是犹太教中解释、讲解《塔纳赫》(《圣经·旧约》)的布道书卷。2世纪时已有雏形,6-10世纪全部成书。全书按《塔纳赫》各卷的顺序编定,对之进行通俗的解释与阐述,分别称为该卷的“米德拉什”, 但每篇可有单独名称,如:“《出埃及记》的米德拉什”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圣经批评始于启蒙运动与唯理主义时期对《摩西五经》的质疑。之后,各种底本假说迭兴。威尔豪森的《以色列史导论》出版则标志着现代圣经批评学的确立。通过对圣经中崇拜地点、祭献、节期和祭司利未人做翔实的历史考察,威尔豪森令人信服地论证了《摩西五经》最后成书于流放后这一事实。威尔豪森之后,对威尔豪森的批评和质疑构成了现代圣经批评重要内容,但关于《摩西五经》何以成典,何以为经?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争论不休的热点。从历史记忆、断裂与重构的角度重新对之考察,一些旷日持久的争论或将得到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天风》1997,(3):27-28
以问号结束的经卷 《约拿书》是全部圣经中唯一以问号结束的经卷,没有记载回答,似乎没有结尾。它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读完此书令人感到意犹未尽,百思不得其解,约拿最后究竟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8.
《天风》1997,(3)
以问号结束的经卷 《约拿书》是全部圣经中唯一以问号结束的经卷,没有记载回答,似乎没有结尾。它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读完此书令人感到意犹未尽,百思不得其解,约拿最后究竟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9.
孟子与五经     
孟子与五经,这里所论述的是指孟子与《诗》、《书》、《礼》、《乐》、《春秋》五经的关系,从中看出在孟子所处时代五经的面貌和他对五经的贡献。孟子为儒家大师,被后世称为亚圣,对五经是有相当贡献的。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相似文献   

10.
许广灵 《世界宗教研究》2011,(2):172-177,194
犹太律法的来源异常复杂,吸收融合了古代近东地区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法律,以《托拉》为律法核心,加之历代犹太教学者不断地解释、扩展和补充,最终形成了以《塔纳赫》、《塔木德》等诸多宗教经典为载体的律法体系。古老的犹太律法的表述是简单而模糊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律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犹太教学者采用了"实用性的阐释方法",在不违背律法字面意义的前提下,使背离律法的行为合法化,同时这种实用性阐释方法维护了犹太律法的神圣和权威。  相似文献   

11.
正前言汪维藩(1927-2015)牧师生前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教授,也是我的老师。1983年我进入神学院时,他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当时是双班主任,吴超雄老师也是)。除了做班主任,他教我们《摩西五经研究》。作为班主任,他对我们特别严格;作为老师,他讲课有时很激动,尤其是讲到摩西,说“倘若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32:32节)那句话时,他激动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12.
《何西阿书》是小先知书的第一卷,也是最难以理解的希伯来圣经经卷之一。《何西阿书》的解读在近现代有各种研究进路。本文对历史上尤其近代以来《何西阿书》的研究做了一个梳理,着重介绍了Wolff的形式考证研究进路和以Yee为代表的隐喻进路、二者的研究成果及其优缺点,并寄望中国教会的研究新路。  相似文献   

13.
据说美国又出版了一本引起轰动效应的书《上帝的传记》。我没有机会阅读这本书,只是听了别人的介绍,作者是新闻工作者,以文学的形式根据《新旧约全书》的事例写了这本书。我想作者最大的难处是如何使旧约的上帝与新约的上帝同一,使摩西的上帝过渡到耶稣的上帝,使犹太教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一致起来。既然是一位上帝,上帝与上帝之间不能相距太大。这个使解经家望而生畏的难题,企望这样一本书就解决,当然不可能。对于这类美国式的噱头、一种微妙的玩笑,其实不必太认  相似文献   

14.
伟人的软弱     
吴献章 《天风》2009,(6):10-11
《民数记》20章记载,在旷野漂流的百姓没有水喝,摩西拿杖击打磐石两下。《诗篇》106篇32—33节:“他们在米利巴水又叫耶和华发怒,甚至摩西也受了亏损,是因他们惹动他的灵,摩西用嘴说了急躁的话。”摩西是大人物,大人物优点很多,但缺点也不少。现在,我们要从《民数记》20章来思想摩西的软弱带给我们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提要:在中世纪的欧洲,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与萨法迪姆犹太人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犹太社群,而拉什和伊本·以斯拉分别为这两个犹太社群的释经代表。拉什遵循圣经字义与塔木德传统,他对《创世纪》开篇的解释,开启了圣经历史批判的篇章。伊本·以斯拉则深受伊斯兰教哲学家阿维森纳的影响,关注圣经的理性传统与处境的维度,他对摩西的五经作者身份与《以赛亚书》之作者的探讨,直接启发了17世纪的斯宾诺莎。因此,作为三大"圣书的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宗教经典诠释领域呈现出互动与融合。这在中世纪的历史处境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张姚 《天风》2016,(10):38-39
正旧约时代,上帝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十诫是以色列人与神、与人、与物等的根本关系准则。后世无论是以色列的613条律法以及摩西五经中留下的诸多戒律,还是犹太人的《塔木德》,都是建立在摩西十诫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摩西十诫是这个民族得以生存与卓越的根本。健康的生活与关系一定是建立在正确的关系原则之上的,根据摩西十诫的原则,也借鉴了教会中先人的启发,按照圣经所启示的夫妻亲密关系的秘诀,我们规划出"夫妻十诫":  相似文献   

17.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与易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章句序》和《中庸章句序》是朱熹四书学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的内容之一,是 将伏羲、神农和黄帝引入道统,置于尧舜之上,并将道统心传之源上溯至太极。在儒家经典 中,羲、农、黄三位圣王见于《周易·系辞传》,而太极范畴亦出于《系辞传》,故朱子的 新道统说乃是根植于易学的。朱熹在其四书学代表作品中推举伏羲,又将太极观念作为道统 之源,说明其四书之学乃是以易学为依据的。朱子学中《易》与四书的这种关系,说明朱 熹没有将五经的权威地位移除,也没有将四书置于五经之上。朱熹一生常常论及五经与四书 之关系,仔细考察相关文章和语录,可知他在为学次第上是把四书置于五经之前,而在价值 判断上则把五经置于四书之上,从未试图贬低五经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传统中关于包罗万象大图书馆的论述卢西亚诺·康福拉著乔亚译《阿里斯提亚斯书信》乃是大约公元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犹太人聚居区的一个犹太作者编定的一部希腊文本。它勾画了犹太人的圣经《摩西五经》在国王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夫斯的资助下译成希腊文的背景,并将这...  相似文献   

19.
张立兵 《孔子研究》2013,(5):104-109
对唐代经学家颜师古是否参与了《五经正义》的编撰这一问题,学者的看法颇有不同。通过考辨史料,可知颜师古于贞观十二年开始参加了《五经正义》的编撰工作,但在贞观十五年退出。退出原因为:在《五经正义》编撰期间,唐太宗筹划封禅之事,所用礼仪多采纳颜师古《封禅仪注书》的意见,但贞观十五年前往泰山封禅途中遭遇彗星,颜师古从而在政治上失宠;颜师古性格简傲,与编撰集团关系紧张,编撰队伍借机将颜师古排挤出去;颜师古与孔颖达等主撰者的学术观点不同,编撰集团将颜师古对《五经正义》所作的疏解删削至尽,因而后来《五经正义》的撰者中不提颜师古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对唐代经学家颜师古是否参与了《五经正义》的编撰这一问题,学者的看法颇有不同。通过考辨史料,可知颜师古于贞观十二年开始参加了《五经正义》的编撰工作,但在贞观十五年退出。退出原因为:在《五经正义》编撰期间,唐太宗筹划封禅之事,所用礼仪多采纳颜师古《封禅仪注书》的意见,但贞观十五年前往泰山封禅途中遭遇彗星,颜师古从而在政治上失宠;颜师古性格简傲,与编撰集团关系紧张,编撰队伍借机将颜师古排挤出去;颜师古与孔颖达等主撰者的学术观点不同,编撰集团将颜师古对《五经正义》所作的疏解删削至尽,因而后来《五经正义》的撰者中不提颜师古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