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与叙事     
从广义上说,过去的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曾经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但这就是历史吗?何谓历史?历史就是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有意义的联系。困难的是,我们知道的只是曾经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从远古走来,与现代文化并行不悖,各行其道,长期共存。如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使其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一、从五台山佛教的过去和现在看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刚刚去过福建,主要是参加全国人大文物保护执法检查,也有机会与泉州天主教接触。李先念主席曾经说过:泉州是历史上的宗教名城。在唐朝时,伊斯兰教传过来了,天主教是元朝时传过来的,当时天主教只有两个教区,一个是北京教区,一个就是泉州教区,但泉州天主教在几大宗教中较弱,其它宗教比较活跃。同天主教一样,佛教也是外来的宗教,传来两千多年后,已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了。所以现在没有人说佛教是洋教,它就是我们中国国内的一个宗教。融合到这个程度,这使我想了很多问题,就是我们天主教,到现在还有洋教的影子,这个历…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国教会发展的外部条件很好,信徒人数、堂点平稳增长也没有很大的困难。要办好中国教会,主要要看我们自己如何认定目标,加紧努力。我们注重两个方面的要求,而这又是与我国的国情有密切关系的。一是要使我国的基督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海外有些人不大理解这一点,甚至认为我们这样做就没有发出“先知的声音”。请各位记得中国有13亿人口,1600万基督徒只占1%,是很小的少数。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宗教占统治地位,也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各种宗教能否发展,就取决于它能不能获得社会的理解,同时与社会各界和谐相处。拿基督教来…  相似文献   

5.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其进程与人类进化史一样漫长。寺庙经济是各宗教开展其宗教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至今理论界对“寺庙经济”的研究仍十分有限。近日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罗莉博士所著《寺庙经济论》一书可谓是寺庙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本力作,该书第一次从经济学理性、民族学意识和宗教情怀出发,就寺庙经济现象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并就现阶段“宗教自养”及宗教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等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寺庙经济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经济现象,《寺庙经济论》在研究这一经济现象的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6.
何光沪,宗教学研究者。1950年生。贵州人。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攻基督教。1985年入该校宗教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译有《宗教哲学》,《二十世纪宗教思想》等专著。撰有《现代西方神学的一个标本》等专论。曾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的撰写。主编《宗教与世界》丛书。问:我们是无神论者。可是当我们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发现50亿人口中,宗教徒和有神论者至少占有35亿时,不能不唤起我们对宗教现象加以研究的热情——至少不应再是一无所知。然而碰到的首要问题是,马克思已经说过宗教是“鸦片”,那么它当然是反动、保守、落后的了。事情会是这样简单吗?  相似文献   

7.
斋戒是一种古老的宗教功修和重要的宗教制度。基督教的圣经赞颂斋戒是对“神”的最高崇拜,耶稣及其门徒曾经持斋。《旧约》里规定着斋戒日,其中有“阿舒拉”的日子,母萨斋戒过四十日。就是崇拜偶像的人也知道斋戒。埃及人在崇拜偶像的年代就有此制度,且于后来传到希腊和罗马。现在印度崇拜偶像的人仍有斋戒。斋戒几乎是人类年复一年从古至今奉行无违的常道和公认的宗教义务。真主宣告:“信教的人们哪!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宗教制度,也是过去各民族的宗教制度。”(2:183)  相似文献   

8.
圣婴耶稣     
耶稣圣婴降生在远离我们的中东地区那个小小的白冷城的野外山洞里,已经有二千年的历史了.从时空上来看,这早已是离我们现代生活很遥远的事情.按常理人们早该遗忘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圣诞节'早已不仅是基督徒欢度的宗教节日,而是成为一个全球不同国家共同喜庆的节日.它的巨大影响,一如美国史学家来德里在《美国史评》中说:`一代又一代过去,由我们所收集到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他实在是地球上所生活过的重要的一位人物.他所造成的影响仍在与日俱增.'在这里我们不妨反省一下:圣婴耶稣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的最后一期印出之后,捧在手里,心里感到沉惦惦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一种五味俱在的复杂情感。 《世界宗教文化》的前身是《世界宗教资料》。那是20年前的事情,当时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时期,长期以来宗教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经历了风风雨雨冲洗的人们,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鉴于此,我们办了这份刊物,将国外的一些优秀成果介绍给读者,同时也将一些正确的宗教知识介绍出来。现在看来,办刊的目的达到了,许多人通过阅读这份刊物受益不浅,有的甚至从此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以后由于版权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情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系,就不知道那件事情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那件事情,就做不好那件事情。我们写歌曲也应该是这样,要想创作出真正流行的歌曲我们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流行歌曲的基本特点,找到歌曲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的特殊关系,找到流行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流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宗教工作者,经过反复学习《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感到《,条例》充分体现了自由原则、平等原则、效率原则与和谐原则。一、自由原则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公民是否享有这一权利,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条例》包含和保护了两种自由——信仰的自由(良心自由)和活动的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是信仰自由,也就是观念、思想上的自由,就是随心所想。就是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可以信这个也可以信那个,可以过去信现在不信,也可以过去不信现在信。这是最大的自由,是不受外部任何束缚和限制的自…  相似文献   

12.
宗教与知识     
认为2 0 0 1年9月发生的那次袭击标志着当代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也许是夸大其词的。但这个事件无疑已令我们感到必须对诸多问题重新加以思考。其中的一个问题尤其与这组探讨知识社会的论文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它提出了下述问题: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宗教可能扮演着什么角色?人们首先会认为这种角色几乎为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囿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宗教已被改造成无害的古语。其次,就其本质而言,宗教同任何形式的理性知识皆不相容。这次袭击颠覆了上述两种假设。起初,它令某种人们怀疑已久的事情在转瞬间成为关注的焦点。自从原教旨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13.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由来已久,但关于“宗教是什么”的问题,学术界至今未形成统一,正如缪勒所说“各种宗教定义从其出现不久,立刻就会激起另一个断然否定它的定义。看来,世界上有多少宗教,就会有多少宗教定义”,随着宗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宗教研究方  相似文献   

14.
宗教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际和现状。宗教学在全世界被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今天,对于我们研究宗教的人来说,应引起注意的是,我们是在什么地方,以什么身份来研究宗教的? 宗教学研究与物理、化学研究不一样,物理化学没有地区性,没有民族性。可是宗教不同,它带有地区性、民族性,所以只有结合历史的条件来研究,才不致于落空,不致于走岔路。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以这一资格,我们在国际上才有发言权。失去这一身份,我们在国际上也就没有了地位,更谈不上在学术方面的地位。所以,我们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1995,(1):22-22
搞好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是贯彻实施宗教法规的关键本刊评论员去年1月31日,李鹏总理签署国务院第144号、145号令,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现在已一年多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两个宗教法规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何老师,我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上读到过你的《宗教道德与理性道德》一文,对其中应把道德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而不能简单地依赖于宗教的说法,觉得比较在理。可是在和同学闲聊时,一说起社会上的腐败和道德沦丧等行为,有的人总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并且说如果不信宗教,人就会无所顾忌,就什么坏事也做得出来。有的同学还说,宗教总是教人向善的,信教的人许多都很善良,这有什么不好吗?为什么不是鼓励人们去信仰宗教,而总是要宣传科学无神论呢?何:你提的这问题很好。不过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或者说先请你…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主义     
“历史主义”这个词,看来好象有两个完全相反的意思。它常常意味着,对过去的解释和评价,要防止脱离历史时代的做法。在这个意思上,历史主义是指,理解过去的事情要使用能使当时与这些事情密切相关的人们所能明白的术语。此外,人们时常以历史主义意指:怀疑和反对这样一种观念,即标准或价值观能够超然于相信它们的人们而存在。怀疑的历史主义常被认为是一种很坏和腐败的学说。如:胡塞尔痛斥它是对哲学思想的否定(见《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1911年);并且在《自然权利和历史》(1950年)一书中(这本书在美国保守主义者中间仍有奇异的影响),L.斯特劳斯诅咒它是攻击“自然权利”的古典观念。他称怀疑的历史主义为  相似文献   

18.
为怀念任继愈先生创建“中国无神论学会”和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的重大成就,我们重发任继愈先生于1979年发表于《哲学研究》第四期的《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而奋斗》一文。该文曾被指责在批判四人帮问题上不是在比喻、借用的意义上使用“宗教”这个词,而是把个人崇拜“真的看成是一种新的宗教”。指责该文“提出用‘批判宗教神学’、‘大力宣传无神论’来‘扫除宗教’的口号也同样是荒唐”。随着此文的被指责,无神论宣传也就陷入困境,从那时算起。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来,有神论、无神论双方的或经验或教训都是可以总结、也应该总结的。而要总结,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开始。关于这篇文章,我们在这里要说的仅仅是两句话:第一,该文明确指出:林彪、四人帮“不是宗教徒和神学家,也没有公开宣传宗教神学”。第二,该文主张批判宗教神学,大力宣传无神论是真的,但并没有主张“扫除宗教”。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人类社会最早就有的意识形态之一,也是较为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自从宗教兴起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始终都在信奉一种宗教,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不论对过去的历史,还是对现实生活都有较广泛的影响。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宗教。宗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所以我们把宗教称之为文化。从广义上可以把宗教看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狭义上可以看成一种文化,该文化是综合性的及涉及面较广的文化。我们通过宗教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过去,也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  相似文献   

20.
历史过程常常表现出惊人的重复性;人们往往在不同历史时期反复地做同一种事情。这实际上是历史发展规律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某种社会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它就会作为某种历史任务反复地向人们提出来。今天,人们揭穿“法轮大法”的骗局,开展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宣传教育,难道不正是在重新开始80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做过的事情吗?这也正好应了马克思点破的规律性:伟大的历史事件可以说都出现两次:第一次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作为笑剧出现。当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人们欢呼科学的春天即将来临时,或许连想都不曾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