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粗心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学生在考试中经常因粗心而丢失宝贵的分数。或因书写粗心把字多写、少写一笔;或因计算粗心,运算过程正确而计算结果错误;或因审题粗心,把题意看错……为此自己也很烦恼。那么怎样才能纠正这种毛病呢?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粗心危害的认识。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认为粗心是小毛病。  相似文献   

2.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发难于怎样理解题意寻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怎样设未知数恰当等等。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受阻,即发散思维、幅合思维和评价思维受阻。本文探讨了在实际教学中排阻破障的一些措施,即审题程序化、加强学生的互逆思维训练和强化“等量”递进为“方程”的程序。  相似文献   

3.
众星捧月法     
写文章一要有内容,二要懂技巧.没有深刻感人的思想内容,当然写不好文章,这正如俗语所说,“巧媳妇难做无米炊”.但是,有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如果不懂得写作的方法、技巧,也是不能写好文章的。常言道,纵有好米而媳妇拙笨,也难以做成佳肴。  相似文献   

4.
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人口,我们却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其他刊物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的文章也很少,例如任继愈发表的几篇谈佛学的文章,已如凤毛麟角,谈耶稣教、回教的没有见过。不批判神学就不能写好哲学史,也不能写好文学史和世界史。  相似文献   

5.
1984年11月19日,郑渊浩首次产生了完全由他一个人写一本刊物的想法。因为他发现在一本刊物上,有的作者写得好,有的写得不行。读者是为了看好文章而掏钱买那杂志的。可是这本刊物上的所有作者却按照统一的标准拿稿费,这就等于写得一般的作者在剥削写得好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1984年11月19日,郑渊洁首次产生了完全由他一个人写一本刊物的想法。因为他发现在一本刊物上,有的作者写得好,有的写得不行。读者是为了看好文章而掏钱买那杂志的。可是这本刊物上的所有作者却按照统一的标准拿稿费,这就等于写得一般的作者在剥削写得好的作者。他向编发他刊物的主编提出增加稿费,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问题解决中的“三思再反思”思维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洪礼 《心理科学》1993,16(4):247-249
一、“三思再反思”思维模式“三思再反思”思维模式是作者近几年来联系实际去思索、探讨和运用后提出的。它是一套在教学中探索完成智能任务和解题的最佳方法的重要思维模式,它包括着在问题解决中思维的策略、技术和方法,并要求将此模式中思维的策略、技术和方法养成思维习惯,在头脑中形成定型,达到能广泛运用。此模式要求中学生(包括教师和其他类别的学生等)在解答或解决有难度的题目或较复杂的问题时,要“先三思、后解题、解中要监控、解完再三思”。“先三思”中的“三思”是指:1.审题或接触到问题时,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首先从整体上全面把题意和与题意有关的知识及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这两天看香港作家亦舒的文集,其中有篇文章很合我心意,题目叫《从宽处理》。文章大意是说,她的生活哲学是宽松处理法——买衣服,不要那么紧身的,大一码好了,会觉得很舒服;和人约会,时间不要是大清早,以免他人很紧张;写作的时候,实在写不出长篇,就写个短篇好了,不要对自己太严格……  相似文献   

9.
香港作家亦舒有篇文章叫《从宽处理》。文章大意是说,她的生活哲学是"宽松处理法"——买衣服不要那么紧身,大一码好了,会觉得很舒服;和人约会,时间不要定在大清早,以免他人紧张;写作时,实在写不出长篇,就写个短篇好了,不要对自己太严格……欣赏这种人生态度:对人、对己、对世间事物都宽松一点,宽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2)
正我自年少时起就喜欢读与写。我的文字侍奉从2002年开始,那年我的第一篇灵修小品文发表在《天风》上,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坚持写作已有十几个年头。经年累月,积少成多,公开发表的文章已逾100万字。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三类,写教会的,近30万字;写社会的,逾30万字;写人生的,逾40万字。一、为教会书写,文字侍奉牧养,办好主教会作为教会牧师,我努力在话语侍奉和文字侍奉  相似文献   

11.
这两天看香港作家亦舒的文集,其中有篇文章很合我心意,叫《从宽处理》。文章大意是说,她的生活哲学是宽松处理法——买衣服不要那么紧身,大一码好了,会觉得很舒服;和人约会,时间不要定在大清早,以免他人紧张;写作时,实在写不出长篇,就写个短篇  相似文献   

12.
一块好的玉石,必须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优美的艺术品;一堆好的素材,必须经过精心组织,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作文如铸器”,写文章是艰苦细致的工作,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我曾收到一篇短文,内容是:一位群众遗失现金五百元,民警千方百计帮他找了回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此话颇富哲理。古今中外许多名家精心改稿的轶事,就给我们以这样的教益。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用苍劲的魏碑体写着:饥来吃饭倦来眠。左下角的落款是:忠富弟惠存,朴拙公书。这朴拙公就是我读师范时教古代文选的季老师。他写得一手好字,也常有文章见诸报端,是学校公认的才子。  相似文献   

15.
修辞学是研究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具体说,就是探讨如何根据交际语境适切选择、运用语言的规律。吕叔湘先生曾对这种规律做过深入浅出地说明,他说:“什么叫做修辞?简单点说,就是把文章写好或者把话说好。很多人以为有一套美化的办法,适用于一切文章和说话,这实在是一种误会。我的认识是:此时此地对此人说此事,这样的说  相似文献   

16.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贺麟教授解放后第一部专著《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下卷。作者曾长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授课,上卷的文章基本上是根据1947—1948年讲授现代西方哲学的讲授笔记整理而成的。下卷的文章写于解放后,很多也在大学作过讲演或在会议上作过发言。因  相似文献   

17.
为情而造文     
古人说:“文章之作,在乎情性。”一篇文章,若欲感染读者,打动人心,就要讲究“情性”,做到以情夺人,以情取胜。如果寡情淡味,无论写什么内容,也将是苍白之作,无法吸引读者、征服读者。写文章所以要强调“情性”,是由文章的特点决定的。一篇文章无论是记叙性的或论述性的,都是为了影响人、教育人、改变人的思想感情的。不少好文章使人读后先是感情激动,然后引起深入的思考,进而受到教育。法国作家狄德罗说:“如果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指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由此可见,“为情而造文”是写好文章的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初学写作者往往有这样一种想法:自己之所以写不出好文章,主要是因为缺乏写作的方法技巧,因而总想让老师传授一些写作“诀窍”。相反,写过一些文章的人,有的认为“文无定法”,对写作的方法技巧不屑一顾,甚至把方法技巧看作是束缚写作的“条条框框”。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写文章要讲究方法、技巧,也有规律可寻,但是没有秘方绝技。金代王若虚正确地阐明了这一问题。他在《文辨》中说: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用苍劲的魏碑体写着:“饥来吃饭倦来眠。”左下角的落款是:忠富弟惠存,朴拙公书。达朴拙公就是我读师范时教古代文选的季老师。他写得一手好字,也常有文章见诸报端,是学校公认的才子。  相似文献   

20.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生前也曾表露过自己的“害怕”心态。在一次他的作品研讨会上,他发言说:“我们这个世界,多的是四舍五入的事情,四和五相差很小,但是五进一而为十,四舍而为零,就仿佛相差很大似的。其实,这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