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论述伦理学的社会学问题时应当指出,这种研究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还很少涉及。把伦理学的社会学问题作为相对独立的课题,其困难在于:一方面,这类问题产生于作为哲学科学分支的伦理学理论内部;另一方面,它们又与社会学知识的一切层次有十分直接的联系。这样就决定了伦理学—社会学问题的系统特征。但这样一来是否使道德社会学越出伦理学对象的框架,或者换句话说,这类问题的社会学解释乃是社会课题,而不是伦理学课题?对于所提的问题应做出充分回答。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显学。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现代西方学者倾向于用西方伦理学理论重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后者解释为某种形式的功利主义、混合道义论和德性论。虽然这些伦理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地解释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但作为一套独立的制定道德原则、证成道德判断的标准化方式,都无法穷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厘清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西方规范伦理学的联系与区别,既要了解西方规范伦理学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也要知道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是功利主义、混合道义论和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罗国杰在《哲学研究》1983年第2期发表文章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旧的传统伦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当今西方流行的各种伦理学派别也有根本的不同。这种根本的差别反映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体系结构上.有着它自身的特点。首先,在理论上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来分析社会道德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伦理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揭示了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  相似文献   

4.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下中国的价值语境、价值意蕴、价值使命、价值实现等多重维度入手,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本色,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军人伦理学是专门研究军人道德的职业伦理学。加强军人伦理学的研究,是使我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之更科学化、系统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继续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军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普及共产主义道德,促进军队和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广大指战员,改造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相似文献   

6.
第二国际时期,为回应新康德主义者试图用康德伦理学"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做法,考茨基在批判传统伦理学尤其是康德伦理学的基础上初次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以此为基础,他尝试性地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从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价值旨向等几个方面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构不仅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厘定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阐释它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7.
新托马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马利坦最近倾向于研究道德哲学。1960年出版了他的《道德哲学》。他说,这一卷仅仅是对历代各哲学流派的道德学说的一般性论述,而真正的研究将留在第二卷。第一卷共588页,十五章。本书谈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噶、伊璧鸠鲁、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孔德、克尔凯郭尔、萨特尔、社威和柏格森等人的道德学说。本文译自该书第十章《辩证唯物主义》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十二到第十四节。他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了种种歪曲与伪造。  相似文献   

8.
杜建国、申志明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全书33万余字,计15章。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鉴职业伦理学研究的新成果,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就经济管理道德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系统论述,特别着力于经济管理道德规范的研究。主要内容为:经济管理伦理学的对象、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魏英敏、金可溪编写的伦理学教科书--《伦理学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科书体系和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一在系统中求得简明《教程》全书共分十二章。一至四章是全书的绪论与史论部分,着重阐明伦理学的定义、性质、对象、方法及其与其它社会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前的中西伦理思想发展史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发展中形成的独创性有别于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机构的创建和讲义、大纲、教材的编写独树一帜;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术导向、学术范式、学术线索的把握自成一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立场、话语权力、话语力量的确证自成一格。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独创实践演绎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的学术篇章。  相似文献   

11.
探索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形态,构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伦理学体系,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201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张霄副教授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访谈了宋希仁教授。访谈中,宋希仁教授不仅交流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看法,还创造性地把黑格尔的法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中的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提出了融合伦理、道德、礼仪三种法的形式的新型伦理学构想,为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形态提供了有益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对发展伦理学而言,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根本方法论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在什么层面上建构发展伦理学”?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对明确发展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学理层次、研究平台等具有重要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6月25日,由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举办的"社会伦理学与伦理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吉林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以下问题展开了对话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理论自觉不仅直接关乎中国特色公共健康伦理学的理论构建,也直接关乎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的持续发展和现实功能的发挥。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的理论自觉包括对学科关系、中西关系、古今关系以及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自觉等四个基本维度;其问题域或基本理论结构包括本体论层面的基本问题、对象问题和范畴问题,认识论层面的视角和向度问题以及价值论层面的发展取向、价值追求和学者的价值选择问题。范式意识的自觉是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理论自觉的方法论标志。当前,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研究范式应该实现从西方范式向马克思主义范式、从个体论或整体论向个体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范式、从职业伦理或实践伦理向职业伦理与实践伦理相结合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的关系表现为"相互排斥""相互补充"和"相互包含"三种样态。其中,"相互排斥"说与"相互补充"说都没能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构和发展留下余地,而"相互包含"说实质上又是伦理学的,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今之世,不论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回应自由主义的挑战,还是为社会主义提供伦理支持,都有必要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包含伦理学,始终把唯物史观与辩证法作为最根本方法论遵循的基础上,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实证化抑或伦理化,同时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思想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合理路径。聚焦、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还应重新思考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价值,从而发挥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社会治理中基于道德、伦理价值的守护和引领之效。  相似文献   

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伦理学学科点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199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系湖北省第一个同类学科硕士学位点;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我校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自主设置企业伦理学博士学位点;2005年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下也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与经济伦理学研究方向。目前,伦理学系我校重点扶持的基础学科、经济伦理学系我校重点扶持的交叉学科。经过20余年的建设,本学科点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强大、科研实力雄厚、研究方向稳定、成果特色鲜明,并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伦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科点已毕业硕士研究生83人,博士研究生1人。在校硕士研究生32人,博士研究生8人。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伦理学界的重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争论,出现了不同的提法。在此,我们也就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谈些看法,并对把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规定为“道德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及“善恶问题”这两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附带地说一点不同意见。不当之处,恳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就有关伦理学方面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先后举行了两次学习讨论会。会议由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奇同志主持,该室的全体同志和研究生院哲学系伦理学专业的全体研究生参加了讨论。第一次讨论的专题是道德的起源和本质,其中涉及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以及人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第三批重点教材《伦理学》,是在总结以往伦理学教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材优秀成果基础上开始起步的,是一本用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而写成的伦理学教材,是一本致力于反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新作,是一本荟萃时代伦理精神精华且兼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的伦理学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六十年来.伦理学界在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等许多问题上都曾经进行过激烈争论,不断开拓伦理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在当今中国的主导地位,探索了其他理论体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