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辽 《学海》1990,(Z1)
江苏省社科院建院已有十年,文学所建所也有十年。从最初的只有研究人员2人发展到现在共有研究人员16人。十年来,由于路子对头,只有两人、几人、十几人的文学所,却出版了专著26本,编书18本,编辑《明清小说研究》12期、《台湾与海外华文  相似文献   

2.
慕尼黑布拉赫哲学高等学校(天主教创办的)教授德·弗里斯神甫,在1937年出版了他的认识论教程,其题目是:《思维与存在·一种认识论》(德文本);同年,他又出版了拉丁文节译本,名为《教学课程批判》。之后,特别是在1953年和1954年他的这本第一部著作被译成西班牙文和《教学课程批判》再版之后,他不断地从事这项工作。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法文译本是根据他(尚未出版的)完全修订了的德文原文译出的。正确地说,虽然版本是崭新的,但是我  相似文献   

3.
<正>任先生是我的老师,1946年至1950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实习,当时就听过任先生的课,任先生当时还是讲师,他开了一门课《隋唐佛学》。以后的几十年,他一直是我的老师,后来我考清华的研究生等等,都是任先生指导要我这样去做的。我今天谈一个问题,如何使得《任继愈文集》在出版市场有好的销路。第一,我们看到任先生自己编的自选集只有两本。一本就叫做《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是  相似文献   

4.
看到答振益先生主编的《湖北回族古籍资料辑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出版,作为晚辈,心中感慨万千。我与答先生素昧平生,但在20年前已闻他的大名,可以说与他神交已久。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甘肃民族研究》编辑部工作,  相似文献   

5.
蹊径别辟风格独具──《中国伦理》简评许启贤权佳果同志的新著《中国伦理》一书终于出版了,我读后十分高兴。权佳果同志历经坎坷,但他矢志于哲学伦理学的研究。他新近出版的这本《中国伦理》,为伦理学花苑中增添了一朵别具特色的小花。《中国伦理》一书,着重描述传统...  相似文献   

6.
方广錩 《法音》2007,(5):44-46
六卷本的《方立天文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与方立天先生相识二十余年,他的新著我往往先睹为快。有所收获、有所感触便写下感想。故读了他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后,也写了一篇书评,  相似文献   

7.
奎因这位年迈的大师又从事写作了,在他82岁的高龄又出版了一本新书:《对真理的追求》(Put-suit of Truth,1990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共113页)。正象他在书的前言里所说的,“已经把我的关于认知的意义、客观参照和知识的根据等各式  相似文献   

8.
期待已久的陈康先生论文集终于收集译编齐全,以《陈康:论希腊哲学》为书名出版问世了。对于陈康先生我仰慕甚深,他所译注的《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是我在当一名哲学学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1930年冬,我发心出家,从江苏江阴到杭州,住在孤山广化寺,当时北京大学教授熊十力也住在那里,因而相识。据他的弟子们说,熊十力正在著《新唯识论》,由于我对于唯识义理尚未进行研究,所以没有向他请教。后来我去南京支那内学院住了几年,研究过佛教各宗派的理论,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尊闻录》、《十力语要》等也已先后出版,并且引起了论战:如《破新唯识论》、《破破新唯识沦》等,我乃于1936年冬,陆续在友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李源澄所办的《论学》杂志上发表《评熊十力所著书》一文,并寄给寓  相似文献   

10.
<正> 张恒寿(1902年3月24日—1991年3月7日)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生前曾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他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史与中国思想史研究,著有《庄子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等书。我跟随张先生研讨中国思想史多年,先生的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6年,在一个新世纪的开始;海德格尔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开在1930年到1931年之间,而他的《存在与时间》则在三年前已经出版,大体上也可以说是本世纪初开始时的作品。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算起,两个世纪快要过去,我们现在又处在一个世纪交替的时期,“哲学”也似乎又处在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关口,于是研究一下我们的前辈大师是如何进行这项工作的,自是一件颇有兴味的事。一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是他自己哲学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我常常感到,一个哲学家,在他第一部阐述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2.
金龙荪(岳霖)先生已与世长辞,这是我国哲学界、逻辑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多年受他的教导,终生难忘。 在金先生去世前夕,他的《知识论》正式出版了。诚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是他“花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本书”。1942年,当我在昆明乡下清华文科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魏承彦 《法音》2001,(4):3-5
《法音》创刊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辛苦不寻常,创办不易发展难。每当我回忆起《法音》初创期与编辑部同仁共事的情景,总有一种亲切的欣慰之感。  中国佛教协会原办有《现代佛学》杂志,共出版了144期,在国内外佛教界有良好的反映。后因极左思潮干扰,不得不于1964年停刊。十年动乱时期,佛教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更不可能出版佛教刊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期停顿了的佛教活动开始恢复,广大佛教徒希望有自己的刊物,佛协的领导也在酝酿此事。记得1980年9月上旬的一天,赵朴老在他的住所交给我一份有关部门的文件,对我说:"…  相似文献   

14.
《〈维摩诘经〉释论》序杨曾文妙华法师所著《〈维摩诘经〉释论》已在浙江省台州市佛教协会的《台州佛教》连载多期,我曾经看过其中几个章节。最近,他将全部释文编写完毕,即将交付出版。我认为他的这项工作很有价值,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维摩诘经》是中国古来比...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死于一八三一年,他留下的著作和讲稿很多,除生前出版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和《法哲学》等著作外,大部分著作和讲稿是他死后由他学生整理出版的。黑格尔死后第二年,即一八三二年,他的学生米希勒等人即开始印行《黑格尔全集》,历时五十五年,到一八八七年出齐,共十五卷。这是第一部《黑格尔全集》,通称米希勒本。这部《全集》尚未出齐时,在一八四○年又印行第二版,编者米希勒对黑格尔的讲稿作了文字加工,读起来比较顺畅,编排上也讲究些,但距黑格尔原著稍远,不无走样。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学术界称任先生为任公。任公离我们而去已五年多了,今天开会看到他《文集》出版,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眼前。任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虽然没有听过他的课,但是从他那里我受教良多,在我心目中他一直是我们尊敬的老师。上世纪50年代我在哲学所贺麟先生门下当研究生,听贺先生说做学问就要像任继愈那样扎扎实实,对他赞扬备至。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阵子我有个理想,想把儿子的言行集结出版,如同孔子的门徒记下来的《论语》,书名就叫做《子曰》,差不多也可以给大人做教材。这个想法萌发是因为一件小事。一个朋友问我儿子今年几岁,他答五岁。朋友逗他,那你爸爸今年几岁?他答也是五岁。朋友问这是为什么?他说:"他是我爸爸啊。"当时我就愣在那里。那时他的表达能力还欠缺,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我当爸爸五年,自然和他同岁。  相似文献   

18.
本书作者是苏联哲学家中最注意研究假说问题的学者。在1955年,我国已翻译过他的论文《假设在认识中的地位和意义》(《人民日报》,1955年2月27日),在1958年又出版了他的题为《假设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小册子(上海人民出版社,52页)。近几年来,作者继续研究了这问题。在1961年出版的《辩证法是逻辑》一书中,他以整整一大节专门谈“假说及其在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本书可以说是以前这一切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2月初,恩师林崇德先生送给我一本他刚刚出版的《林崇德教育演讲录》,翻看一页页带着油墨书香的演讲稿,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先生激情澎湃演讲时的音容笑貌. 《林崇德教育演讲录》共收录25篇演讲稿,是他在三十多年来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思考,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沟口教授是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哲学的著名哲学家,现任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东方学会”评议员,编辑委员等职。著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挫折和展开》、《李卓吾》、《儒教史》、《作为方法的中国》等。最近,我有幸就中国哲学有关问题拜访了他。他对许多问题作了回答。下面将主要内容笔录如下。 笔者:沟口教授,您专事中国哲学研究30余年,出版了不少重要著作。我想请您谈谈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 沟口:关于“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今年6月(1990年)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作《日本人为何研究中国》。此文发表在《新史学》第1卷第2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