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高校的性道德教育胡玉华,刘双伦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姻观念、性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何适应这一变革的需要,社会上的性健康教育已经启动,有关人士谓之为“补课”。学校,尤其是高校,能否给性道德、性健康教育一席之地?本文仅...  相似文献   

2.
论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是:道德调控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终身教育的理念。道德调控的理念表明性道德教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以人为本的理念表明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终身教育的理念表明性道德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三个理念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成了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框架,为当代性道德教育奠定了理论和观念基础,确立了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性伦理三问     
性伦理的研究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性是否有关善恶?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性行为能否成为道德价值的客体。显然,我们认为人的性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且具有社会利害关系的行为,理应受到道德的评判。其二,对性行为是否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即性道德是否必要?我们认为性行为不只是要受到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还要受到以"爱"和"忠贞"为基本内容的性道德的要求,这是基于人格完善和社会和谐的道德需要而提出的道德要求。其三,性道德需要法律强制吗?我们认为,当性行为损害到公共利益的时候,法律当然可以强制实施性道德,但由于法律强制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太大,所以动用法律强制需要特别谨慎。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与“陌生人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结构的当代转型以及"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从根本上需要新的伦理——"陌生人伦理"作为支撑。它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伦理诉求,一种全新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方式。市场、贸易和契约等现代化动因,借助"由熟变生"和"由生变熟"的双向互动机制,推动亲近性道德向"陌生人伦理"的转换。在当代,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伦理,首先应当明确血缘亲情的内在价值,继承亲近性道德之丰富内涵,发扬其稳定持久的文化纽带功能;其次要发挥"陌生人伦理"的调控作用,摒弃亲近性道德之主观随意的缺陷,引导个人行为的有序发展,推进当代和谐伦理生活的自觉构建。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性道德状况及教育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献资料法,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性道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阐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性道德状况;造成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性道德扭曲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树立当代大学生理智的性行为,倡导性道德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潘文岚 《道德与文明》2007,16(5):102-105
性欲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已演变成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自然属性,并构成与民族、宗教、文化、道德相一致的、独特的性文化和性道德.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强调人的性权利,更要规范这种权利,遵守性道德,并通过性教育完善我们的性文化与性道德,从而理性地实践并维护真正属于我们的性权利.  相似文献   

7.
性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性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中占有重要位置。性道德主要回答什么样的性行为是正确的和什么样的性观念是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这样两个问题。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和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性道德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我国目前评判性道德的原则标准主要有五条。 一、“自愿”原则。也就是说,发生性行为的双方,必须完全出于自愿。这是因为性行为的自主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非自愿下的性行为是对他人权利的粗暴侵犯,它会给被侵犯一方带来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性是生理、心理及伦理系统的存在整体."三理"教育的实质是生理、心理及伦理的整合创新模式.从"三理"的视角理解,青少年性教育是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帮助青少年打破性无知、和谐性心理、内化性道德、培养性责任.其中以性生理教育为基础,性心理教育为重点,性道德教育为核心,做到"三理结合、三理同步".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使青少年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之中,帮助青少年健康"性"成长.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及西方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提出"伦理觉悟""道德革命"的主张,传统道德成为知识分子必须要打破的桎梏,性道德变革作为道德革命的一部分,成为知识分子探讨的重要内容。近代知识分子在对传统性道德进行猛烈批判的基础上,开始建构现代性道德。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倡导性自然观,肯定性的正当合理;批判传统性道德的禁欲和愚昧,主张性解放,宣传性科学;反对包办婚姻,提倡恋爱和婚姻自由;抨击封建贞操观,强调女性作为人的性权利。近代基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建构的性道德为现代性道德奠定了基础,为当代性道德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推动了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原始社会,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血缘关系的最重要的社会意识,是性道德规范。下面,我们分析和解剖一下原始社会的典型状态——母系氏族社会的性道德。 原始社会的性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系列的性禁忌,这些禁忌五花八门,光怪陆离,但归总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有关生产活动的性禁忌,即在生产活动期间实行严格的非性关系。例如,据民俗学家的记叙,当处于原始社会的“印第安人……如果在猎取鲸鱼的时候发生了不幸事故,那他们就毫无疑问认为是由于狩猎者中有人违反了性禁忌,  相似文献   

11.
列宁谈性关系和性道德(语录摘登)对于那些文章、论文、小册子等等里的性理论,简言之,对于资产阶级社会肮脏土壤上滋生蔓延的那种特殊著作里的性理论,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我怀疑那些象印度的苦行僧注视着自己的肚脐眼儿那样总是注视着性问题的人们。那些性理论多半是假...  相似文献   

12.
道德代价现象十分复杂,为了更好地认知道德代价问题,有必要对道德代价进行分类.道德代价可以根据不同的视角、标准和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本文概括道德代价的基本类型有:主客性道德代价、时空性道德代价、对象性道德代价、内涵性道德代价、范围性道德代价等.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类生活于自然和社会之中,人类自身的性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方面与社会方面的双重影响。我们把影响和制约人类性行为的各种客观环境称之为性环境。那么,性环境对性道德有什么制约和影响呢? 第一,性环境的历史性,决定了人们对于性的道德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性。 原始社会兄妹之间可以有性关系、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性关系和性行为,逐渐变成不道德和遭受禁止的。为什么对同一性行为会有截然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青少年在青春期身心发育的特点,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青春期性教育是青春期主体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开发青春期性教育时,要注意纠正以下几种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青少年性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的问题上 ,当前还存在着诸多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是没有注意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 ;其次是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 ;再次是教育的基本定位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是中国封建时代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产物,其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亦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华。“性欲即罪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尊女卑歧视妇女是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封建性糟粕。主张对婚姻与两性关系的严肃慎重态度;强调对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女性珍视自己的贞操,则是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道德精华。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优秀道德成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佛教是以佛陀的教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团体,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目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社会的发展、稳定、和平的基础是源自高度的个人自觉,但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社会的良好秩序、稳定发展则需要以法律的力量来维护,更需要来自佛教的感化和人们的信仰相辅佐。因为法律能够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而佛教是从人们的内心教育开始,并导其言行,令其入于合情合理的行为准则,法律是对人们行为结果的衡量与判断,佛教是对人们断恶修善行为的内在要求,防患于未然。法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实践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发展个性。这~倡导对我国教育过去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社会适应性是一种挑战。而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适应社会,成为一定社会的合格成员。我国教育如何实现由注重被动适应到注重主动创新的转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学生的创新潜能好比一个丰富的矿藏,它需要人们去勘探、发现和开采,如果不去开采,让它永远埋在地下,就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所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的结构及问卷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献综述为基础,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分析和探索性施测,提出了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的理论构想,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问卷,并对正式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初步确定大学生的性道德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包括3个二阶因子和8个一阶因子。该研究建构的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的理论结构比较合理,初步编制的问卷各项测量学指标总的表现良好,经过修改可以作为测量当代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女性道德状况调查包括女性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女社会公德和女性道德的总体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女性道德状况总体较好,女性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受到较高的评价,人们对传统女德的认同度很高,但女性性道德和社会公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