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三同志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以下简称《原理》)对“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社会有机体”这三个概念作了如下的区分和规定: “社会经济形态”专指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即经济基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有机体”则是一个范围最广的范畴,它包括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包括不能归入上述三个层次的其他社会要素。我们认为,《原理》对这些概念的上述规定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2.
《管子》借鉴吸收先哲思想中“廉”的智慧,并赋予它充沛的生命力。《管子》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使之成为立国的四大纲要之一。《管子》的“廉”思想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具体表现为:廉正为人、廉洁奉公、廉明治国。《管子》的“廉”思想在哲学、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说明,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在正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肯定矛盾运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之重要意义的同时,已经把“化解矛盾”视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理社会矛盾的一种主要方式。由此,究竟什么是“化解矛盾”,为什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把“化解矛盾”作为处理社会矛盾的一种主…  相似文献   

4.
“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将近一个世纪,在理论与实践上有很多探索。已故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指出:提倡人间佛教思想是解决当今中国佛教向何处去的基本途径。这一思想对于当前的佛教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人间佛教”思想和“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吻合的从历史和现实来观察,任何一种宗教,都必须与所在的社会相适应,佛教亦不例外。如果不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佛教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宗教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存在和活…  相似文献   

5.
我在《经济社会形态与技术社会形态》(《光明日报》1985年3月11日)一文和《新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一书中,曾经提出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概念的前提下,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补充“技术社会形态”的概念,从前者的角度出发可把社会划分为通常所说的“五种社会形态”,从后者的角度出发则可把社会划分为  相似文献   

6.
“回到马克思”——从哲学观的视角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恩格斯说过,任何新的学说,都“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5页)。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什么是我们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有的“思想材料”呢?广义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这里所谓“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是借用了高齐云先生的提法,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次生、再生形态》,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当代哲学研究的成果,包括当代西方哲学的成果,推而…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哲学动态》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的《关于一个历史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杨英锐、杨甘霖两位同志提出的“阶级社会的历史是由所有阶级创造的”这一个观点,我认为是对的。至于各个阶级的为主或为从、革命或反动,社会历史的形态和基础、现象和本质等等,应作别论。  相似文献   

8.
《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中的“子罕”,不是“孔子很少”怎么着,而是确指一个人,是春秋中叶宋国政要“司城”之官——乐氏子罕。“子罕”一条也就简明流畅,即:子罕在论及利的时候,总是能够和命和仁联系起来。子罕其人之言行恰能体现利、命、仁三者的结合与统一,体现“言利思命思仁”的特点,与孔子“见利思义”、“义之与比”的思想一致。加之乐氏子罕的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得到孔子及其弟子的褒扬而被载入《论语》。  相似文献   

9.
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表达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强调万民地位为特征的“新民本”思想 ,曾一度被视为西方“民权”思想的同义语而成为了“民主”观念输入中国的介质和桥梁。这是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误读”现象。“新民本”思想是明清之际形成的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潮 ,是在传统民本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传统政治与近代民主政治之间的中间形态。与旧民本思想产生于呼唤君主专制制度以平息动荡和战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不同 ,新民本思想形成于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并带来国破家亡的明清之交。如果说传统的民本…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区分了各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传统,实现了对之前各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思想革命,提出了一种建立在新的哲学基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上的未来社会思想。这种思想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性质。准确理解这一思想,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实现的社会主义思想革命及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也有助于准确定位“手稿”的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在《哲学研究》 1998年第 10期发表了《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一文。文中提出 ,列宁没有提出过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即认为一国不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而斯大林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孟庆仁同志在《哲学研究》 2 0 0 0年第 9期上发表了以《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是一个过程》为题的商榷文章 ,认为我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实际 ,并对我的论点和论据作了反驳。我认真阅读和思考了孟文的反驳。但是 ,纵观孟文全文 ,作者对我的反驳 ,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建设两个文明的今天。如何认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道德原则?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为反对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而提出来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列宁于1920年提出来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可是,千百年来私有制培植起来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互不信任、人心涣散等恶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障碍。要清除这些障碍,必须进行“移风易俗”的长期斗争,以便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1920年春,列宁在《从莫斯科——喀山铁路的第一次星期六  相似文献   

13.
白奚 《哲学研究》2022,(6):62-69+126-127
《老子》之前,“虚”“静”是两个普通词汇,虽有一定的意义抽象,但并未成为哲学概念。《老子》对“虚”“静”进行了关键性的哲学提升,使之成为描摹“道”的存在状态和“无”的表现形式的哲学概念。“虚”“静”由此被纳入关于“道”“无”的本体论表达中,且呈现出密切的意义关联。“虚”“静”在《老子》中还具有工夫和方法的意义,体道、为道离不开致虚、守静的工夫,“虚”“静”也是形上之“道”通向现实应用的一座便捷的桥梁。战国时期,道家等各个学派从不同的向度发挥和应用了“虚”“静”的哲理,最终两词联结起来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选集》下卷,是从刘少奇同志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大量文稿中精选出来的,它集中地反映了刘少奇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和理论贡献。因此,《刘少奇选集》下卷的出版,不仅是研究我们党建国后十七年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资料,而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刘少奇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本文简要地谈谈刘少奇同志对两类矛盾学说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循着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互动逻辑,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双重否定”式的“路径”选择:第一重否定是市场经济之物化的主体精神对计划经济之抽象集体主义的否定;第二重否定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来否定后者利己拜物的自发倾向,并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主体精神与社会本位主义的有机统一,使集体主义道德摆脱抽象性,从天国重返人间。  相似文献   

16.
一在斯大林的许多著作中,恐怕没有像他在逝世一年前左右写的所谓“经济论文”(《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样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了,大家知道,这篇著作包含了老斯大林联系1951年11月举行的关于编写所谓《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苏联经济学家讨论会,就广泛的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我所以说这篇著作占有特殊地位,其理由之一即在于,它大胆地提出了几个问题:再度确认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性”的论点,预言了日本和德国帝国主义的复活,规定了和平运动作为民主运动的性质等。然而和斯大林的其他著作比较起来,“经济论文”最具特征的地方倒是这样一点:有些命题,从当时的客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科学规律与“以人为本”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由来在“以人为本”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后, 有人却反对“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的命题。社会主义和“以人为本”都是党的文献肯定的, 为什么它们不能联系在一起呢?问题出在: 人们把“以人为本”同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等同起来, 而人本主义也就是人道主义。于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也就成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后者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派别,确实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原则性区别。但是笼统地反对把“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是不明智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科学规律与“以人为本”的结…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画出了宏伟的蓝图《。决定》在谈到“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时,对宗教问题讲了6句话。从3句话,到4句话,到今天的6句话,说明了党对宗教工作的重视,对宗教认识的不断深化。特别是6句话中讲到“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肯定了宗教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这对广大宗教界、广大信教群众,包括…  相似文献   

19.
结合《荀子》的许多篇章,荀子“由楚至赵”后,在赵停留时间很长,大致可以延伸到秦军的“邯郸之围”后。荀子居赵期间,因“魏齐事件”,随平原君一起入秦、又一起出秦。正是由于此行的经历,最终形成了《强国》、《儒效》记录的内容。这一点可以从《荀子》、《战国策》、《史记》等文献的记载中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0月11—12日,由贵州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牵头,组织了贵阳地区部份社科理论工作者,召开了“民主社会主义问题”讨论会,对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实质与危害,它的哲学理论基础,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分歧,以及我们反“和平演变”的对策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择要综述如下: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产生和泛滥的根源 有的同志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从思想渊源上可追溯到19世纪欧洲一些社会民主党。本世纪中叶,英国工党理论家拉斯蒂在1943年出版的《当代社会革命》一书,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集权主义”的对立物提出,即所谓既反对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也反对苏联的社会主义。1951年重建的社会党国际,则进一步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面旗帜与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