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佳妮 《天风》2007,(11):34-38
宗教冲突是国际、国内政治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以及国内政策缺失等因素是导致宗教冲突产生和升级的主要原因。同时,宗教冲突在人们心中引起的“不安全感”将影响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体之间、群体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新的冲突。因此相应地,创造宗教和谐的条件在于通过经济、社会、机制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手段来预防、缓解宗教冲突。  相似文献   

2.
宗教既是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及维护和平的力量,又是一种可资利用的煽动资源,它有可能被暴力目的所操纵。本文通过存在、生成和归属等宗教体验和影射的三大范畴,从精神和政治(制度)两个层面,分析和平、冲突与宗教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从事宗教社区的和平与冲突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角度,对宗教和冲突这一对范畴进行分析,探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冲突以矛盾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冲突无处不在.中突具有政治性,没有不包含权力关系的冲突.社会政治冲突是宗教产生的现实条件和土壤,并对宗教的发展和演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宗教既是实践的,又是信仰的;既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行为体,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在某些时候,宗教既能充当政治冲突的主体,又能充当政治冲突的表象,它具有促发、强化和延续人类社会现实利益冲突,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战略中突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族群冲突的宗教维度日益凸显。这与宗教的"神"性、组织性、跨国界性,宗教的世俗化、现代化运动,宗教民族主义运动,宗教歧视性政策与行为,宗教精英以及宗教国际环境的变化等社会元素密不可分。然而以文化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的视野来看,宗教在很多时候只是国际政治、民族国家以及宗教团体三个层面中的冲突各方用以进行内部动员和利益争斗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只是族群冲突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5.
自君士坦丁一世确立了保护并支持基督教的政策后,4—5世纪的早期拜占廷帝国政府基本遵循着君士坦丁一世所确定的路线。在此期间,非基督徒与基督徒之间确实存在着对抗与暴力冲突现象,但是,总体来看,绝大部分非基督徒与基督徒之间仍然是能够在政治、文化与宗教生活中和平共存的,同时,彼此之间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印度属人法的历史与独立后《印度宪法》所规定的“统一民法”目标、独立后印度属人法的改革及其所面临的困难、民法改革与印度教民族主义政治的冲突等。本文特别分析了在印度特殊的宗教政治氛围中,人们的宗教权利与政府的宗教平等政策之间,尚存在着协调的难题;作为立国基础的世俗主义在印度并没有形成共识,更没有成为宗教与立法分离的依托。在生活方式即是宗教的国情下,统一民法不能够避免依赖宗教和习俗,更不能最终解决民法与宗教文化、多元社会、民族政治相关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7.
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家宏 《学海》2005,(4):70-75
斯里兰卡独立后,僧伽罗、泰米尔两大民族之间冲突不断发生.两大民族的冲突起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佛教革命和一元制体制的建立是其宗教及文化根源,政府政策方针的变化则是其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8.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当前,宗教日益重视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日益发挥其文化的社会功能。同时应看到,宗教与社会冲突、民族冲突的交织会日趋紧密。一些具有政治企图的人,利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差距,以宗教情感、宗教认同来网罗、纠集并激励那些宗教盲从者、政治不满者、社会失意者、失学失业者、生活无着者以及无赖和游民,形成在宗教名义下的政治反对派,组织或建立具有政治色彩的小社团,从事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活动。在政治反对派的成员中,也有那些出身中产阶级或上层社会、生活条件优越、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  相似文献   

9.
在地缘政治意义上,当出现地区性宗教力量破坏现有基本稳定的宗教地图时,如果没有跨宗教间的有效上层权威,那么有两种宗教冲突趋势。具备绝对宗教优势又有军事能力的宗教群体倾向于通过"自助"来确保宗教生存空间权力的最大化,这是进攻性宗教冲突;而防御性的宗教冲突则以获得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为抗争目的。进攻与防御之间的平衡受到基于地缘产生的威胁程度和冲突各方对威胁认知的影响。本文基于中东冲突的宗教分析,对比中国的周边宗教冲突局势,认为如果宗教地缘"征服"和"拓展"难以避免,保护区域安全需要宗教权力优势方面和弱势方面都维持预防性的和平,同时外界既提供威慑力量又促进各方有效对话机制的建立,还要扶助冲突地经济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宗教成为了所谓"第四波恐怖主义浪潮"的主要动力。宗教与恐怖主义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这既体现于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又可以从宗教体系本身找到根源。宗教恐怖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宇宙战争"、"表演性暴力"等。宗教与恐怖主义的联系,主要因于其认同和意识形态功能。在恐怖主义的框架中,宗教主要表现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而且,由于其超自然的联系,宗教比一般的世俗意识形态更具煽动性,也更具影响力。宗教恐怖主义的本质则在于政治暴力或暴力政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马克·尤尔根斯迈耶是美国著名宗教政治研究专家,前美国宗教学会主席。他对于宗教在当前全球政治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看法,比如,他认为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宗教复兴运动,冷战之后的世界依然会笼罩在“新冷战”的阴云之中;宗教政治的根源不在于文明之间的差异,而在于文明内部宗教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冲突;宗教也在恐怖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恐怖行为是一种“表演暴力”,宗教在其中扮演着“宇宙战争”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赞比亚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活动的历史十分悠久。宗教在其社会发展和民族独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赞比亚不同的宗教之间存在一些冲突或紧张关系;宗教组织和政府之间有时也出现一些冲突甚至武力对抗。赞比亚在宪法中明确宣告为基督教国家,宗教国家的口号写入宪法提高了宗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赞比亚宗教自由的实现,还受到许多法律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宗教在当代社会的蜕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世界宗教发生的变化表现为:宗教日益重视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日益发挥其文化的社会功能,宗教国家化的趋势的发展以及宗教与社会冲突和民族冲突的关系日趋紧密。这一切与宗教的蜕变有密切的关系而又有所不同。由于它的蜕变,使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当代宗教的一个新的动向;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宗教的政治化。但是宗教极端主义并不仅仅在伊斯兰教中存在,在其它宗教中也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存在。分析这个情况,旨在说明宗教与政治、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领域的问题,我们不能等同看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宗教》一书的“科学与宗教冲突”部分,收集了7位学者文章,从宗教内部对于科学的态度之历史发展、科学与宗教方法之比较、以及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科学与宗教关系在根基上是冲突的,澄清和回应了部分倾向宗教的学者提出的二者关系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全球治理的关系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宗教观念自身来看,宗教在和平与冲突中的角色是矛盾的。具体说来,每种宗教都包含和平的因素,同时却又常常成为冲突的动力。然而,这一矛盾的角色却促成了宗教与全球治理的关键机制。这其中的核心在于全球公民社会的建构,公民宗教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其具体的步骤包括:全球民主的机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宗教人权、宗教对话等。治理概念的引入标志着与孔汉思的全球伦理不同的路径以及理解当今宗教与全球秩序之间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宗教》一书的“科学与宗教冲突”部分,收集了7位学者文章,从宗教内部对于科学的态度之历史发展、科学与宗教方法之比较、以及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科学与宗教关系在根基上是冲突的,澄清和回应了部分倾向宗教的学者提出的二者关系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界及公众对安乐死问题的关注与讨论日渐升温,但总体上对安乐死作为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仍显不足.安乐死作为一种临终生命处置方式而被争论不止,其缘起于西方文化系统中内在的冲突与价值碰撞,集中表现在:宗教文化、医学职业文化和政治文化领域.这三种文化各自内在的价值冲突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造就了安乐死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宗教与政治关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的重点在美国当代基督教与政治的关系。全文分三个部分。分别探讨基督教对美国政治的参与方式 ;美国政治 ,尤其是选举政治后面的宗教因素。本文又以福音派新右翼作为具体个案来揭示美国政治生活与宗教的现实联系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是一个伟大的分析哲学家,但是一生与宗教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维特根斯坦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征、所受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维特根斯坦与宗教(基督教)的联系;第二部分从“关于宗教的本质是否可以言说”、“为什么会有宗教?”“宗教与激情”、“上帝是谁?”“信仰上帝是为了给人生寻找意义”等五个方面分析和评论了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20.
医学与宗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展示医学与宗教部分客观存在的联系,经此努力发现并力图提示宗教与医学之间的某些关系及其影响,认为医学与宗教有着共同的研究目的、生命与死亡。两者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