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共决策中的框架效应是指在公共决策情境中, 人们的决策行为受媒体或领导人对同一问题的框架表述形式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决策偏好的现象。目前, 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有预期理论、查询理论和模糊痕迹理论。公共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价值取向、知识水平、人际沟通、情绪以及框架的特征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公共决策中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及神经机制、跨文化研究以及研究方式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5,(6):107-112
审计全覆盖是新时期国家审计工作的战略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审计全覆盖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得出审计全覆盖是我国国家治理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顺应了世界国家治理发展潮流的结论;然后在国家治理框架下对审计全覆盖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从以资金为主线与以权力运行为主线相结合拓展政府审计范围、以协同审计创新国家审计运行机制、以治理目标导向创新国家审计模式、从职能分工授权拓展业务流程授权完善国家审计职权等方面研究了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发展创新的若干问题,以期系统地为国家审计全覆盖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是指, 个体在决策中受到选择方案框架形式的影响而表现出合作、互惠及利他行为及倾向改变的现象, 是框架效应在社会偏好领域的运用。预期理论、错误知觉说、心理动力模型、情绪维护理论以及解释水平理论分别从价值函数、知觉偏差、内部心理动力、情绪及认知表征角度解释了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 心理距离、价值取向、人格特质和文化等因素对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与神经机制、研究范式及外部效度改进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企业能力理论的演进与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同扬  赵顺龙 《学海》2004,18(3):155-158
企业内在增长论为企业能力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资源基础理论揭示企业资源 (能力 )诱发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本质特征。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引发企业能力研究的新高潮。提斯、匹斯安欧、舒恩将演化经济学的企业行为和能力模型引入能力理论 ,建立并发展企业与环境适应性动态能力理论。能力理论过于关注企业内部特征而缺乏实证指导意义。能力理论中的“资源基础观”和“能力基础观”实质存在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类型.本文应用国家治理理论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是公共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重要工具,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依此,本文应用国家治理理论分析框架,从国家治理主体利益冲突、国家治理目标演变、国家治理结构优化、国家治理模式转型和国家治理民主进程等角度研究了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创新的若干问题,以期系统地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阶层心理学研究领域对于主观阶层的研究取向高度重视, 突出表现为强调社会阶层概念中的主观阶层成分, 在理论阐述、概念测量、研究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上都倾向于关注主观阶层。这一取向为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扩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及关注问题的视野。但它也造成了部分研究在理论层面与社会现实有所脱节、在概念层面过于忽视客观阶层、在方法层面过于依赖操纵主观阶层, 以及在问题层面只关注高低二元阶层划分、对现实阶层多样性关注不足等弊端。未来应进一步深入开展基础研究以厘清客观阶层和主观阶层的关系及其不同的预测效应, 在研究设计时对于客观阶层和主观阶层进行更细化的区分, 同时可以更多关注于现实中的具体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社会心理与企业管理心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其中尤其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概念、主要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它的重要功能等方面,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进行了深入论述,为我国企业的精神建设,激发员工内在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稳定的思想观、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体系,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开创企业经营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隐喻的研究和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并且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迄今隐喻已经成为工业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国外隐喻的理论发展、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总结了目前隐喻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隐喻理论从早期的局限于语言修辞的传统理论到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认知理论,从揭示隐喻“靶”事物和“源”事物内在关系的相互作用理论到隐喻对事物逼真性的构造理论,这一系列的概念、理论发展和演化过程充分体现了隐喻在人类的认知和语言发展中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技术、工程设计、人机交互、组织行为、企业管理等。然而目前对隐喻应用和研究仍旧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者的工作大都局限于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在使用隐喻思想进行的设计和评价时也仍旧缺乏一个操作性的参照基准,因此更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对于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提供隐喻研究和应用一个整体的框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在传统上是一门偏重理论的学科,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们强调理论体系的建构,忽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9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发生了变化,学者们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试图解决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热点问题。本文着重从冲突的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司法公正的心理问题等几个方面,介绍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框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鼎新 《学海》2006,(2):20-25
本文在与美国主流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进行对话和点评的基础上,全面而简要地介绍了西方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理论要点、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尤其是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和革命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作者本人基于多年学术研究实践基础上的反思。只有面对中国自己的真问题,才能发展出一套与西方既有理论既能对话,又有所超越的、中国学者自己的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具身认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关系与个体水平的认知一样都包含了具身方面, 这一问题最直接的解释框架是关系模式理论(Smith, 2008)。Fiske认为人类有4种基本关系类型:公共共享(CS)、等级排序(AR)、平等匹配(EM)和市场定价(MP), 前三种都是具身的, 与不同的具身线索存在联系, 也得到了实证支持。当前具身社会关系研究存在不足, 例如解释范围有限、缺乏整合和深入研究等。未来可以从婴幼儿的发展性研究等入手。  相似文献   

12.
何木叶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22,45(5):1273-1279
扎根理论在多学科研究中呈上升趋势,但运用误区和难点制约着研究质量。基于扎根理论的核心原则剖析常见的运用误区:忽视理论生成、将系统方法论窄化为编码程序、将理论抽样混同为目的性抽样或初始抽样;将理论等同于数据;重机械编码轻备忘录写作和持续比较。总结理论抽样、理论、适宜编码、备忘录撰写和持续比较的具体策略。最后提出扎根理论运用研究应秉承扎根、融合创新,注重系统性、规范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Adaptive skill is a central concept to understanding vocational behavior. In this study, a theory of behavioral functionality is proposed that describes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workplace adaptive skill. The propositions of the theory are formalized in a facet theory mapping sentence, then 12 adaptive skills are assessed on a group of career inexperienced individuals using a 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ology. Smallest space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interview ratings reveals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behavioral functionality. After refinements are made 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we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skills in the workplace and for contributing knowledge to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能够从对实证资料积累的追求中解放出来,转而注重学科自身的理论反思与理论建构,是心理科学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随着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出现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在心理学元理论和实体理论的建设上,仍旧过度依赖欧美心理学,原创性的元理论和实体理论几乎没有。在研究的规模、研究领域、研究水准、研究方法乃至研究从业者数量上的差距也使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显得步履维艰。然而,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却可以给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在对中国理论心理学建构过程中,要积极对国外理论心理学的理论思维和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筛淘,加强原创性的理论建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新、反思和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庆安 《心理科学》2016,39(2):497-511
以邓小平等29位中外杰出人物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32本传记为编码材料,以《论语管理素质编码手册》为工具,针对中外杰出人物儒家心理资产和债务的结构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外杰出人物的儒家心理资产结构中,明、语、功、友、劳、政和变的品质为七种关键品质;在中外杰出人物儒家心理债务的结构中,恶见、疑、瞋、慢、痴和贪的品质为六种核心品质。前者与道家智慧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后者与佛家智慧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基于该系列研究,修正了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人格五因素理论,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理论——中国人格模型,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机理论——关键需要理论。  相似文献   

16.
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7,39(1):184-190
随着经验实证主义的衰落,心理学迎来了后经验主义时代。在后经验主义时代,人们对理论和经验观察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理论不再是经验观察的附属物,相反,经验事实是被理论决定的。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以库恩的范式论、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不再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组织所处环境的深刻变化, 如何促进管理者更加积极地表现出授权行为, 成为领导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围绕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以领导者为中心”倾向突出等不足, 导致其未能很好地解答现实议题。因此, 以目标理论为视角, 并整合性地考察领导者和下属的作用, 以工作团队为研究情境, 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首先, 通过多案例研究, 探索出促进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目标融合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构建出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 其次, 将收集纵向的团队主管下属对子数据, 明确这些目标融合关系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效应; 最后, 将通过进一步数据收集, 对提出的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模型进行整体验证。这将拓宽并加深对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把握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规律, 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与此相关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8.
Encourag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 (PEB) is an environmental and societal concern. Encouraging PEB focussing on how consumers see themselves (their identity) has blossomed. However, a theoretical assessment of this research is missing. Three main identity theories seem to best explain the research, specifically, and two‐fold, 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theory (SIT), 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unified identity theory (UIT), and place identity theory (PIT). As these theories overlap more than differ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identity, we argue that combining these theories is needed to avoid redundancies in identity theorizing, provide a universal approach to identity in terms of the processes and outcomes, and explain the PEB research most succinctly. Therefore, we understand identity similarly between the theories and offer a universal identity theory approach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definitions and assumptions. Finally, we demonstrate how the theory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research. Next, research was identified by conduc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using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guidelines, where 62 studies were relevant. Multiple identities relevant for a given PEB are assumed and evidenced: 99. Identities are assumed to be either individually‐, group‐, and/or place‐focused, drawing on the specific subsets of the universal theory: identity theory, 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place identity theory, respectively. Identities are assumed to relate to behaviour, where identity increased PEB with medium effect sizes. Finally, to move the field forward, we provid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how to test identities in relation to other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relevant for PEB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The potential for contributions by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to decision research and theory is explored. Most decisions by groups and individuals are social in origin or impact, suggesting that social psychologists should consider decision making as a relevant topic. Early applied work is considered. Mathematical model approaches are explored. Both are found wanting, especially where we wish to apply our science to complex and multiple uncertain decision problems. Examples of recent relevant research that fit well into an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ical framework are provided, indicating the variety of potential topics for investigations. Finally, the need for encompassing theory is conside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eded theor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退休规划是个体在退休前为保障将来的退休生活做出的长期准备。退休规划不仅有利于退休人员生活幸福, 还有助于缓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 在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已经得到重视。通过回顾国外相关研究, 本文归纳出退休规划的六个具体领域(财务、健康、社交休闲、工作、心理、居住), 总结并评价了过去研究应用的主要理论基础(角色理论、计划过程理论、资源视角、生态系统理论)和有代表性的测量工具。汇总分析了退休规划在人口学、环境和心理三层面上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过渡型就业和退休适应两阶段的影响。基于研究概念的发展以及中国国情, 未来研究应该首先开发本土化工具, 合理选择理论视角并系统研究规划的各个领域, 验证并创新退休规划的影响因素研究, 注重中国国情问题并加强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