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年的农村改革与实践,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高。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矛盾已从粮食供求矛盾转变为农民的增收矛盾。虽然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但由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以往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以需求约束为主,使得农业增产目标与农民增收目标表现出不一致性,收入对产出的弹性持续下降,农业创造收入能力呈现出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价值满足缺失及伦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农村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但农民却不断逃离乡村的怪象。这使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主体流失而面临瓶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以自豪感为核心的本体性价值满足和以成就感为核心的社会性价值满足发生了严重缺失,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不能为作为农民感到自豪,不能为作为农民而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道德尊严。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必须转变"农民落后"的伦理观念,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收入。当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获得较高本体性价值满足和社会性价值满足之后,就不会再逃离家园而热衷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解决好移民贫困问题。移民由于水库建设影响,生产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与非移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成为构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在“三农”,难点在贫困农民。而贫困移民不仅仅是贫困农民中的一部分,还是社会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让他们尽早脱贫致富,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推广,对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基层干部形象,密切干群关系,取得了积极效果和明显的成效。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可用财力大幅度下降,已严重影响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一、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财政的影响1、农村税费改革加剧了乡镇财政收支压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困难的状况将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  相似文献   

5.
小康经济的时代强烈震撼着裹挟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积极兴民发展高效农业为着力点的农村小康经济也就愈来愈显示出他的知识需求,图书在其中不仅成为农村小康经济发展的伙伴和先导,而且成为农民寻求发展的阶梯。  相似文献   

6.
中国快速的农业集体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更宏大的经济目标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不管是对是错,关于中国未来的大视野烙上了毛的印记,漠视这些更宽广的目标去评判1955-1956年农业集体化的高潮是错误的。这种集体化反映了一种外延式的增长,即依赖于劳动力动员,以一种由努克斯(Raguar Nurkse)的理论阐释过的方式来增加要素的供给和扩大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这种策略不可避免地要求官僚控制、强制和抑制农民的消费以及强行抽走农业剩余。这样的话,其结果就不应该依据建立在市场价格上的农业生产模式中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收入最大化、农民的劳动激励或者效率等规则去评价。在这一框架中,毛泽东之后的非集体化(decollectivization)和工农业平衡的重新调整可以看作是向农业内涵式增长策略的转变,这种策略是建立在(继承)由毛所留下来的物质遗产(灌溉和排水能力的扩张)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陈涛 《美与时代》2014,(1):80-81
对沐阳农村手工艺发展的现状调研与分析,有利于提出一种合理的农村发展模式——村企一体化,使沭阳的手工艺品规划化、产业化,增加农民手工艺人收入,带动农村手工艺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通过对未来沭阳村企发展优势与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提出合理的意见和规划。  相似文献   

8.
正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经济活动有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均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在个体收入增长、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中的作用,具体从决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等的研究现状来看,人的心理对经济发展及个体收入的确具有非常强的影响作用。国内外有关"人的心理对经济发展及个体收入的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经济心理学已关注到"个性"、"情绪"等  相似文献   

9.
1984年9月20日至24日,辽宁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辽宁省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介召开了“农村经济发展暨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参加人员40人,其中有来自河北、河南、湖北、贵州和广东五省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的专业理论工作者。会议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24篇。这是我省哲学理论工作者改进学风,面向实际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会议的交流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围绕农业改革中先富农民的特点,探讨80年代中国农民在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如何看待农村(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经营大户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在我国农村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中,“两户” (专业户、重点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大量调查事例表明,“两户”在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的应用,经营管理,人际交往,消费意识和物质、文化需求,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上,比起过去的农民均有很大的变化,一代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正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成长起来。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生产者也改变着,炼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历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变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度效应.本文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围绕建国以来江都地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并根据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新要求,结合当前江都市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特点,阐述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的重点路径,即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保持农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进一步放活农村土地市场,搞活农村土地使用权,赋予农民完善的土地经营权能,增强农民土地市场地位,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切实提升农地经营效益,实现农民土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积极培育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方面,与农民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相比,与城市消费相比,农村消费市场无疑发展得不尽如人意。如1996年农村消费品市场比城镇消费品市场的份额低13个多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只及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1/3,199...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解决好移民贫困问题。移民由于水库建设影响,生产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与非移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成为构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在“三农”,难点在贫困农民。  相似文献   

13.
近代农业向资本主义关系的演进形式,在世界各国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明显特征."革命的法国范式"是在欧洲中世纪比较典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发展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具有普遍性的演进道路,这种建立在小块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小农资本主义经济缺乏农民与土地分离的退出机制,不仅"剪断了法国农村资本主义的翅膀",而且严重地阻碍和拖延了法国从传统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工业国的历史进程.当代法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家族化、商业化、资本化、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公司化、社会化、合作化、农民职业化交织在一起,既保持了欧洲大陆地区农业生产的传统特点,又顺应了当今世界农业国际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西部农业落后的、农村贫穷、农民封闭是西部大开发中最艰巨和最困难的现实,此现状改变必须建立在对西部农民当前现状及政治、经济、化心态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切合农村实际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的农民观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他对农民阶级的重视和他所开拓的工农联盟道路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充分借鉴毛泽东的农民观及其成功经验,是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前提。今天,我们仍必须坚持走工农联盟的道路,并且把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田屹 《学海》2008,(1):96-100
在我国农村,农民对公共物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大多是由政府承担,特别是乡镇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在总体上并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民迫切需要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农民不需要的公共物品却供给过剩.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单一的政府供给体制不能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应当探寻其他方式解决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由此,笔者提出农村公共物品的民间提供,分析其可行的模式,并就如何激励农村公共物品的民间提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与农民、农村密切相关的农民绘画,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大发展和前几年"百花齐放"的大繁荣后,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夷陵版画早期作为宜昌县(现为夷陵区)农民版画,经历同样的繁荣后,逐渐转向乡村版画的发展方向,保持传承与发展,积极适应市场,寻求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无神论》2021,(1):22-27
在农村进行无神论教育是提升农民科学素养,防范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渗透的重要举措,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通过多种方式对C市部分农村地区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村无神论教育总体情况较好,教育效果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和基层政府重视与否密切相关,但仍存在经济社会基础相对滞后、部分基层政府不作为、基层民主建设乏力、农村宗教秩序失序、科学文化教育落后等困境。  相似文献   

19.
<正>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下,很多农村群体为了更高的收入而远离家乡,涌向城市。在外务工多年,小孩留在农村,由家族长辈代为管教,就成为了这种生存压力下的无奈选择。本文通过对农村学生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根据农村学生学习方面诸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代表性问题,总结了当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劳动教育的方向出发给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呼吁社会以及教育者重视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方面的相关问题,共同为农村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香港建道神学院学者梁家麟博士从80年代至90年代末专注收集农村教会资料,著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1999年香港建道出版社)。该书“就农村教会作为中国主流的现象,探讨基督教在中国未来的角色和挑战。”本文根据近年来调查所得,重点研究农村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生的变化,回应梁书。一、农民和农村的历史命运从世俗层面考查,农民教徒和非教徒农民都生活在农村,依附于土地和农业经济。农民教徒在经济、政治方面的社会地位的变迁,是同非教徒农民基本一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耗费三年时间调查研究了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