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压氧对小鼠学习记忆及脑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用两种行为模型(旷场行为模型和Y-迷宫分辨学习模型)观察了幼龄小鼠在不同压力的高压氧处理后,对新异环境的探究行为和自发活动情况,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用XY-生物医学电脑图像分析仪分析了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脑区(大脑皮层、海马)神经元密度,细胞核面积,胞核/胞浆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吸0.1MPa高压氧的幼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相关脑区的神经元密度、细胞核面积、胞核/浆比均显著增加。(2)吸0.25MPa高压氧的幼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其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行为明显减少。提示:慢性吸入0.1MPa高压氧有利于促进幼鼠脑的生长发育,增强脑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2.
围生期双酚A暴露对不同性别子代小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围生期母体双酚A(bisphenol A, BPA)暴露对幼年期(生后21~30天, postnatal day 21~30, PND 21~30)和青年期(生后56~63天, PND 56~63)不同性别子代小鼠行为的影响。母鼠从妊娠第7天至断乳前(产后21天)进行BPA(0.05、0.5、5、50 mg/kg/day)灌胃染毒, 同时设对照组。每个剂量组分别在PND 21和PND 56开始测试雌雄子代小鼠各项行为。以旷场行为检测小鼠的自发活动及探究行为, 以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小鼠的焦虑行为, 以水迷宫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以跳台检测小鼠的被动回避记忆行为。结果表明, BPA使PND 21雌雄子鼠和PND 56雄性子鼠自发活动减少(p<0.05或p<0.01), 理毛和站立行为发生性别分化(p<0.05或p<0.01); PND 21子鼠的3分钟跑动格数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其中5~50 mg/kg/day组特别显著。BPA显著增加PND 21雌雄子鼠和PND56雌性子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进入开放臂次数和停留时间(p<0.05或p<0.01)并减少封闭臂的进入时间, 但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BPA减少PND 56雄性子鼠开放臂的进入并增加其封闭臂的进入, 干扰了幼年期和青年期小鼠焦虑行为的性别分化。BPA剂量依赖性地延长PND 21和PND 56雄性子鼠在水迷宫搜索平台的平均距离, 其中5~50 mg/kg/day剂量组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或p<0.01), 但对雌性子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没有影响。此外, 5~50 mg/kg/day BPA增加PND 21雄性子鼠在跳台实验中的错误次数并缩短其跳下平台潜伏期, PND 56雌雄子鼠的被动回避记忆仅被50 mg/kg/day BPA减弱。以上结果提示, 围生期BPA暴露可影响子代小鼠幼年期和青年期的多种行为及行为的性别差异, 不同行为对BPA的敏感程度不同, 其中以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最敏感。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对老年小鼠记忆力及脑内Ca~(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常压(101.3kPa)及高压(253.3kPa)吸氧处理后老年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情况,并测定4个主要脑区(皮层,海马,小脑,间脑)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常压及高压吸氧可明显增强老年小鼠在新异的自我活动能力,并且显著提高记忆保持力,对衰老引起的脑内高下现象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其中253.3kPa高压氧降钙效果更明显,脑内高钙与记忆衰退密切相关,提示高压氧可能是通过降钙作用而改善脑老化而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儿童的记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记忆策略在能力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儿童个体之间在记忆能力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策略方面的差异.记忆策略包括有心理的或身体的活动,是主体在有意控制之下的、可以用来提高记忆操作的认识活动或行为活动.儿童在记忆活动的各个阶段(如对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都有可能使用一定的策略.弗拉韦尔等人对儿童记忆储存策略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儿童开始向主动应用储存策略过渡.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学龄前和学龄初儿童记忆储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记忆心理学领域大量研究证实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ERP分离,且内隐记忆相比外显记忆在记忆容量、保持时间及稳定性上均有优势。实验记录了15名被试在内隐记忆任务与外显记忆任务中形象图标和抽象图标的行为及ERP数据。结果表明:内隐记忆中,形象图标的行为和300~500ms顶区差异波的启动量均显著高于抽象图标外显记忆中,形象图标的外显记忆正确率显著高于抽象图标,而反应时无显著差异; 300500ms额区的差异波,形象图标显著负向于抽象图标,而500800ms顶区的晚成分差异波两者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形象图标在浅加工下进行无意识记忆具有明显的优势。形象图标与抽象图标在图形化界面语言的使用中一直存在争论,通过实验在行为指标与脑电生理指标上提供了量化证据。  相似文献   

6.
摘 要 为探索情绪刺激如何影响虚假记忆及其在分离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神经活动中的作用,以IAPS图片为标准情绪刺激,19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DRM实验范式,从行为、眼动和ERP三个方面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发现,情绪的唤醒度和效价都能促使虚假记忆的产生,只是唤醒度影响时程更早。眼动和ERP的联合分析还发现了在情绪刺激下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在神经活动层面上存在差异:早期虚假再认图片比真实再认图片需要更深的加工来实现对目标的识别;晚期虚假再认需要更多的信息搜索、比较等加工来完成其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7.
新颖寻求(或感觉寻求)特质与许多成瘾药物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例如, 高、低新颖寻求动物对可卡因、苯丙胺和吗啡等成瘾药物的奖赏、运动激活、强化效应的反应存在差异。长期饮用酒精也容易成瘾, 但尚未发现关于新颖寻求特质影响酒精成瘾的报道。本实验采用药物成瘾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活动模型, 考察了高、低新颖寻求动物在酒精急性处理、慢性处理和激发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实验过程中首先采用两种新颖寻求模型, 即新颖环境中自发活动模型和新颖客体偏爱模型, 将昆明小鼠分别区分为高、低自发活动组和高、低新颖客体偏爱组, 连续10天给予酒精(2g/kg/d, i.p.)或等量盐水处理, 戒断2天后所有小鼠接受酒精(2g/kg)激发。实验结果表明, 新颖环境低自发活动小鼠比新颖环境高自发活动小鼠对酒精急性、慢性处理导致的运动激活效应更敏感; 在酒精激发期前者的自发活动水平也高于后者。本实验结果说明新颖环境中自发活动特质影响动物对酒精导致的运动激活效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田栋  徐晓虹  洪星  陈蕾  谢灵丹  李涛 《心理学报》2011,43(5):534-543
探究成年期环境雌激素双酚A(bisphenol A, BPA)暴露对不同性别小鼠行为的影响。出生5周的小鼠灌胃染毒BPA (40、400 µg/kg/d), 同时设对照组。染毒8周后, 以开场行为检测小鼠的自发活动及探究行为, 以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小鼠的焦虑和探究行为, 以水迷宫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行为, 以跳台检测小鼠的被动回避记忆行为。结果显示, BPA暴露不影响同性别小鼠在开场中的各种行为, 但消除了悬空站立和扶壁站立频率的性别差异。高架十字迷宫行为测试中, BPA暴露显著减少雄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停留时间(p<0.05和p<0.01), 却显著增加雌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停留时间(p<0.05和p<0.01); 同时, BPA暴露显著减少雄鼠(p<0.05和p<0.01)却增加雌鼠在中央区的探头次数(p<0.01), 消除甚至反向诱导成年小鼠焦虑行为和探究行为的性别分化。BPA (40 µg/kg/d)暴露显著延长成年雄鼠在水迷宫中搜寻平台的平均距离(p<0.05), 但对雌鼠没有影响, BPA因此消除了正常成年小鼠空间记忆行为的性别差异。BPA(40 µg/kg/d)暴露显著缩短了雄鼠在遭电击24h后跳下平台的潜伏期(p<0.05), 但对雌鼠没有明显影响, 并因此诱导成年小鼠被动回避行为的性别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成年期BPA 暴露可性别特异性地影响小鼠的多种行为, 干扰成年小鼠行为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7—11岁汉族、傣族、景颇族儿童概念形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梦兰  魏鋹 《心理学报》1988,21(3):38-45
本实验是对7—11岁昆明汉族、瑞丽汉族、傣族和景颇族共190名儿童所作的概念形成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指出:1.儿童概念形成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所形成的概念水平提高;(二)概念形成中被试所采取的假设—检验策略水平的提高。2.文化环境对儿童概念形成的影响是明显的。在不同性质的五个项目实验中,所有年龄阶段,昆明儿童成绩均高于瑞丽三种民族儿童,差异在某些项目的某些年龄阶段是显著或者非常显著,在瑞丽地区由于三种民族环境条件也有差异,在五个实验项目中,数列和词义关系两项实验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文章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一)学校教育;(二)家庭教育;(三)社会意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樟柳碱所致学习和记忆障碍动物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水迷津法、步下法和步入法,用樟柳碱制备学习和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结果表明,樟柳碱(10毫克/公斤)可使小鼠引起学习障碍,其表现为通过水迷津全程的时间延长,而且小鼠进入盲路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多。樟柳碱(10毫克/公斤)可使小鼠引起记忆障碍,在樟柳碱的影响下,小鼠步下平台或步入暗箱的潜伏期明显缩短,并使它们的错误次数增多。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测定小鼠的记忆障碍,步入法似乎比步下法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三~六年级小学生数学能力及认知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三~六年级昆明地区和西双版纳地区的汉族与傣族儿童所作的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发展的实验研究.结果指出:昆明三、四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掌握维度间的双重协调,准确地完成直观加减乘除运算.从五年级开始,儿童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出现了显着变化,儿童运用抽象推理进行维度间精致协调,开始向形式运算转化.其发展的过程是从量的增长逐步地过渡到质的变化.西双版纳地区的两种不同民族儿童数学能力发展未出现明显的差异,但与昆明同年级儿童相比,都低于昆明儿童.低年级差异尤其明显,高年级差异趋于缩小.说明早期教育对儿童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的发展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了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实验材料按照特征描述与目标行为 的关系总体上分为可能、不可能和重新可能三个版本。实验1主要探讨了文章开始部分有明显的焦点信息时情境模 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检验了更新追随假设的合理性;实验2主要探讨了文章开始部分没有明显的焦点信息时情境 模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检验了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的合理性;实验3使用再认探测任务,进一步检验了更新追 随假设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的建构和更新是一个双加工过程,在 自然阅读过程中,读者根据所阅读的信息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信息加工活动,既会有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所支持的 协调性整合,也会有建构主义的更新追随假设所支持的焦点整合  相似文献   

13.
以5.5~6岁幼儿为对象,自1989—1991年用三种不同性质学习材料,进行三次实验。有效被试人数为268,573,366人。表明学习后40天内多次呈现记忆自然恢复高峰。1992年数学实验表明学习后第7天复习(高峰期)的长时记忆效果优于第5天(低谷期)。现有记忆理论无法解释本现象。提出了以学习为始点的生理活动节律对保持材料自动加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来自ERP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主要是执行前的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控制条件为单纯的背景任务,实验条件为背景任务含前瞻记忆任务,对两种条件下非靶线索的行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控制条件,可能说明两种条件的认知过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ERPs上主要体现为刺激呈现200ms以后,两种条件的波形和脑地形图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支持预备注意加工和记忆加工理论,也部分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15.
李晓东  郭雯胡邱 《心理科学》2017,40(5):1136-1141
消极偏向是指相对于积极或中性的刺激,消极刺激能够获得更多的注意和认知加工。本研究采用故事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4~5岁儿童对社会事件的记忆是否存在消极偏向。实验一发现幼儿对威胁行为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对中性行为和助人行为的回忆成绩。实验二发现幼儿对悲伤事件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对中性和愉快事件的回忆成绩。实验三发现幼儿对威胁行为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优于中性和助人行为的前瞻记忆成绩。研究说明无论事件是威胁性的还是非威胁性的,无论是回溯记忆还是前瞻记忆,4~5岁儿童的记忆都表现出消极偏向。  相似文献   

16.
5~13岁儿童元记忆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是对昆明汉族、永善马楠乡的汉族和奕族儿童元记忆发展的研究。具体内容有:1.儿童对记忆目的和任务的认识;2.对记忆材料的性质影响记忆效果的认识;3.对记忆效果的评价;4.记忆策略的选择;5.文化背景对儿童元记忆发展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1.5~13岁儿童元记忆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明显变化时期,即入小学和上中学;2.文化教育对儿童元记忆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种对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突变筛查的新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描述了一种全自动化的行为检测方案。在自然饲养环境/检测环境(24/7)中, 我们测量了小鼠针对两个给食器中获得食物的比例与它们在相应给食器停留时长的比例进行匹配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该方案是对传统条件性习得 (trials-to-acquisition) 行为测验设备的改进, 可以检测动物时间间隔能力的精确性与准确性, 对定时目标选择的相关概率的效果, 以及记忆一天中从不同给食器中获得食物次数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该压缩系统避免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小鼠的持握操作, 可忽略实验者/技术员的实验操作时间, 而且可以递送小鼠置入实验环境后, 7~9个实验日中全部3组实验流程产生的大量结果。其中, 第一个实验流程为单个24小时周期内完成的时间匹配能力的筛查, 它对动物的时间、空间估计能力的记忆机制进行精确检测。因此, 该系统允许在有限的实验空间、较短的实验周期内, 对大量的实验小鼠进行有可能存在的学习记忆能力缺陷进行大规模筛查。此外, 该系统运行所依赖的软件可以在公共开放平台获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描述了一种全自动化的行为检测方案.在自然饲养环境/检测环境(24/7)中,我们测量了小鼠针对两个给食器中获得食物的比例与它们在相应给食器停留时长的比例进行匹配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该方案是对传统条件性习得(trials-to-acquisition)行为测验设备的改进,可以检测动物时间间隔能力的精确性与准确性,对定时目标选择的相关概率的效果,以及记忆一天中从不同给食器中获得食物次数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该压缩系统避免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小鼠的持握操作,可忽略实验者/技术员的实验操作时间,而且可以递送小鼠置入实验环境后,7~9个实验日中全部3组实验流程产生的大量结果.其中,第一个实验流程为单个24小时周期内完成的时间匹配能力的筛查,它对动物的时间、空间估计能力的记忆机制进行精确检测.因此,该系统允许在有限的实验空间、较短的实验周期内,对大量的实验小鼠进行有可能存在的学习记忆能力缺陷进行大规模筛查.此外,该系统运行所依赖的软件可以在公共开放平台获得.  相似文献   

19.
记忆监测是有赖于状态的.还是有赖于特质的?实验针对两种预见性监测任务——任务难度的预见(EOL)和学习程度的判断(JOL),选用三种实验材料,对记忆监测的准确性进行了跨任务、跨情境的一致性考察。发现在任务难度的预见与学习程度的判断的准确性之间,存在着跨任务的高度一致性;在不同的三项材料之间.存在着跨情境的高度相关。本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支持了记忆监测的特质说。  相似文献   

20.
支持性条件对记忆年龄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琳  韩布新 《心理学报》2001,34(5):22-26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支持性条件对记忆年龄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操作条件下记忆高语义关联度项目时,有缩小记忆年龄差异的作用,(实验一);线索回忆时,对于低语义关联度项目,青年人可从名词线索中获得更多支持(实验二);当使用具范畴组织关系的词表作为记忆材料时,操作条件和范畴线索的结合对老年人记忆有干扰作用(实验三)。记忆中年龄差异的变化反映了编码条件、记忆材料和提取条件三方面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