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渭祥 《天风》2008,(8):6-8
神在任何时候不会拒绝给我们好处,即使他不应允我们所求的内容,但也深藏他自己的美意,让我们更能活出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常常过于忧虑,因为我们总是担忧着未来。未来要去哪个城市上学,大学生活能不能适应,室友是不是善良友好,大学里能不能把托福、GRE考到想要的分数,四年绩点够不够保研,出国读研以后能在当地找到工作吗,或者回国能找到工作吗?然后同时并行的还有另一条线。大学里能找到男朋友吗,他高么,富么,帅么,大学毕业我们会不会分手呢,工作以后我们会不会结婚呢,他会不会劈腿,会不会永远爱我,即使一切都顺  相似文献   

4.
认识神     
陈企瑞 《天风》2011,(3):19-19
当生活抛给我们一身的疲惫、大堆的烦恼、满腹的怨恨时,我们当向上仰望,认识神。认识神是一种态度。在神长阔高深的大爱前,我们深知他的慈绳爱索紧紧将我们环绕,从此,我们不会强留稍纵即逝的快乐,也不会逃避不请自来的挫折,因我们认识到,神必会赐下平安。认识神是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的细流涓涓不止,时间的步伐轻盈迅捷。俯仰之间一年又将过去,犹如一段乐章的结束、一篇篇章的末尾,总该有些余韵让我们回味,总该有些情愫供我们感怀。感知幸福不会寻找快乐,再多的美好我们视而不见;不懂得珍视幸福,生命的欢歌我们充耳不闻。生活从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悲观者看不到快乐,他的世界总被乌云笼罩;庸碌者看不到快乐,快乐的火苗被他匆匆的步伐踩熄。拥有乐观的心态,柔软敏感的  相似文献   

6.
很小的时候就常听母亲唠叨我们的邻居 王伯伯。说他都是已过花甲的人了,做了一辈 子的农民,但从母亲记事起就从未见他笑过. 就好象他从生下来就不会笑似的。一年四季 总是一副愁眉苦脸不开心的样子。雨天他担 心庄稼淹死,晴天他又害怕庄稼被旱死;没有 儿子的时候害怕断了香火,有了儿子又担心 儿子讨不上老婆;没有钱的时候担心日子没 法过,有了钱之后又害怕钱惹祸……总之人 生对于他充满忧虑和愁绪,就没有一点欢快 和喜悦的事情。 听了王伯伯的故事后,也许我们都会觉 的非常可笑。但是,当我们走在街上或坐在公共汽车里;在餐厅吃…  相似文献   

7.
法国作家小仲马在成名前曾被其叔叔介绍到一家公司工作。公司主管问他会不会财务,他说不会;问他会不会管理.他说不会;问他会不会营销,他还说不会。主管一下子傻眼了,心想这个年轻人怎么什么都不会。他无奈地拿了一张纸叫小仲马写下联系方式,说过几天再和他联系、可他看了小仲马写下的地址后惊呆了:“小伙子,  相似文献   

8.
梁朴 《天风》2013,(5):12-15
你得救了吗?这个尖锐的问题可以更细致地表述为:当我们敞开心门接受耶稣,接受他为我们所成就的伟大救恩,我们能否肯定主已经确实进来?他的救法是否已经应用在我们身上,使我们知道我们有永生?我们能否确知,当我们接受他时,他是否也接受了我们?你得救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坚持说我们现在不会知道,得救是一个未知数,只能作为美好的盼望。另有人会警告说,宣称自己知道是犯了骄傲和放肆的罪。以上这些错误的思想来自撒但,我们并非不知道他的诡计。他指着"罪"对我们说:"不一定死。"又指着"恩"对我们说:"不一定活。  相似文献   

9.
原来每次回老家过年,都会与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沿着城边的小路,边走边谈,什么都谈,时常谈得哈哈大笑。于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围着老家的县城一连走了两三圈。可是去年春节,他却因为妻子病逝,到省城的女儿家过年去了,而且说他今后每逢过年,都不会在老家过了。我也就在年前的电子邮件里跟他说:“我们绕城三圈无话不谈的快乐,也许将永远不会重现了。”他则说:“不是‘也许’,是现实。”我也就意识到,我们的那种快乐,真的是永远“绝版”了。那种绝版的快乐,只能在我们的记忆中去回放去品味了。  相似文献   

10.
光盐 《天风》2002,(6):18-18
某市一个小镇教会举行献堂典礼,市里一位颇有名气的老牧师应邀出席。即兴演说中,他说他的名字已载入《中国名人录》,国家人事部来函调他的档案资料,并说:“我即将到省里赴任。有人以为我不会管我们市里的事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12)
<正>问:我俩是多年前在教会慕道班认识的,经相恋不久成婚。婚后我们靠主力量各自分工、共同奋斗,而今,不到十年便拥有名车、豪宅,加一个漂亮的女儿。在人们的眼中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可是丈夫变了,他嫌我老,骂我笨,说我不会打扮,对家庭经济没贡献。一气之下,我与他分房而睡,每天不是冷战,便是吵架,有时我比他还凶。我曾多次想到离婚,但为了孩子又不忍心。我现在很少去教会,因为觉得没有  相似文献   

12.
偶尔,我们会成为一个陌生人的天使。我们会轻轻地触及一个生命,给某个处于困境中的人带来一点平静。这个人我们可能根本不认识,可能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可能不会再相见。  相似文献   

13.
王伟虹 《天风》2001,(8):40
从小到大,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朋友。有普通朋友,知心朋友。没有人说他不需要朋友,只是世俗的朋友会随着环境的改变、时间的迁移,物质、金钱、利益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发出感叹,感叹人情的淡薄。但是,我们有一位至好的朋友,他不管我们是否贫穷,是否潦倒、失意,是否众叛亲离,他始终都不会离开我们,只要我们愿意,他自始至终都是我  相似文献   

14.
天道酬勤     
我们常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这种观念是会误人的,事实上是:一分耕耘,零分收获;五分耕耘,五分收获;只有十分耕耘,才有十分收获。生活中,收获往往不会那么轻易地获得。一分耕耘之后,人们常常看不到什么收获。(当然,在他耕耘之后,就会  相似文献   

15.
<正>任先生在国家图书馆做了20几年的馆长,他领导的是我们国家图书馆的事业,也领导的是我们全国图书馆的事业。我认为任先生对中国图书馆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领导人,还在于他的图书馆思想,最主要体现在人文主义的、人本主义的图书馆思想。西方某些学者在6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提出,图书馆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会灭亡,但任先生认为是不会灭亡的,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图书馆就会存在,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山居数日,文涛开着车,和我跑遍了五个台。时逢初夏,山地返浆,颠簸难行,我们却甘之若饴。既然文殊菩萨对朝山者“接一千,送八百”,他应该不会在五台山与我们缘悭一面吧!  相似文献   

17.
我儿,你父亲年老了,你当扶助;在他有生之日,不要使他忧伤。若他的智力衰弱了,你要对他有耐心,不要因你年富力强就藐视他;因为,对父亲所施的怜悯,是不会被遗忘的,天主必要赦免你的罪过,复兴你的家  相似文献   

18.
大一那年,我迷上了一位叫杨成的军官。 杨成是我们的军训教官,二十来岁,说不上英俊潇洒,却绝对威武挺拔,满脸的铁面无私让人望而生畏。女生们背地里恨恨地责怪他不会“怜香惜玉”,并唤他“包青天”。 一日队列训练,杨成正给我们做示范动作。对  相似文献   

19.
我工作的地方离老家只有一百多里路程,工作不是很忙的时候,我总要抽空回去一趟,去父亲的坟前看看,对父亲说说心里话。跪在父亲的坟前,我不知道,长眠在泥土里的父亲,一个人会不会孤单。我也不知道,当我无数次梦到父亲那清癯的面容时,他同样是不是也在土地的深处,挂念着他的亲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的逝去都会促使我对生命进行无解的思考:亲人们离开了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村庄,住进了那些在贫瘠田野中,用泥土垒成的村庄里,会不会害怕,会不会想念与他们不同世界里的亲人。他们能够感知我们对他们逝去的悲伤和思念吗?  相似文献   

20.
我们曾经以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手的。我们不会放弃一个人。我们不会离开一个人。我们不会让一个人离开我们。我们不会让那个不爱我们的人得到自由。我们不会忘记。是的,我们咬牙切齿地说:我是不会放手的。其实,没有什么是不能放手的。时日渐远,当你回望,你会发现,你曾经以为不可以放手的东西,只是生命里的一块跳板。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