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 “一1和“究竟”本篇所表示最重要的意思,是“一”和“究竟”。在事实上,“一”和“究竟”可以说是分不开的。惟其是“一”,故能是“究竟”。也惟其是“究竟”,方能是“一”。但在理论上,为了说得更明白,却又不能不把它们分开说。大约所谓“一”,是对“二”或“多”说的,此观下文所谓“无一与之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一个科学工作者在路边看见一只蚂蚁,“扛“着一块“巨大“的蛋糕,艰难地越过“千沟万壑“,送往洞穴里储藏。这一惊人的场面引起了他  相似文献   

3.
趣话元旦谜     
在辞旧迎新之夜,一家人围坐火炉旁,捧着热茶、嗑着瓜籽,多么温馨。若此时再猜上几个“元旦”题材的灯谜,则更加惬意。先看一条谜:“清明前一日”打一节日。本来“清明”专指清明节,这里却另辟蹊径,别解为“清朝、明朝”。在这两个朝代之前自然是“元”朝。“一日”合之为“旦”。谜底:“元旦”。再看一条:“一一看分明”,打一节日。先“看分明”,分开的“明”念“月日”,与前面“一一”可组成“一月一日”。日历上会告诉你这天是“元旦”。还有一条:“查完一半,对调位置”,打一节日。“查完”二字只要一半,把上面一半扔了,…  相似文献   

4.
新闻背景 1992年夏天是个闷热浮燥的季节。大批满脸迷惘惶惑神情的芸芸众生,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前犹疑、徘徊,像一群失去家园的羔羊,不知所措……其间,一批身怀“预测“、“遥感“、“空中取物“、“穿墙而过“等功能的各类“大师“横空出世,一位自称能够“红绳悬脉、千里遥诊、意念搬运、随心所欲……“的“佛子“——张小平带着色彩迷离的光环出山了! 仅仅听他一场报告,仅仅喝他一杯水,患者就可“百病皆无“。一般人学上7天“万法归一功“,即能为人诊病治病。出山后的“佛子“所到之处,狂热捧场的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5.
符号学通俗讲座法摊逻辑第二讲语形学和形式语言的语形学期一页~一“.“·“““.·一“一”·”一“一王维贤l一2第三讲自然语言的语形学”·“一王维贤2一2第四讲愈义的愈义“·······”··一李先姐3一2第五讲内肠、外延与定义“·“一李先爆4一2第六讲语境与语用学”·“·”·“一陈宗明5一2第七讲语用含愈·““...’·”“·“一陈宗明B一4 逻辑论坛自然语言的符号化(上)··“·”一陈鑫泽1一5论汉语中的否定概念“··“·”“··”…张继平1一8自然语言的符号化(下)”·”·“一陈落泽2一6非经典逻辑与经典逻辑比较举阴·…  相似文献   

6.
智:最“懂”得怎样度过每一“天”。功:要想出人头地,必须下大“工”夫,出大“力”气。吹:之所以虚张声势,仅仅因为“欠”了人家一顿“口”福。吵:只恨“少”一张“嘴”。闷:不让爱“心”出“门”,心情也好不了多少。怕:“心”里一片空“白”,才六神无主。钻:一心只想去“占”有含“金”量高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正> 孟子和荀子都自诩为仲尼之徒,儒家学派的捍卫者,但是他们的思想取向却有明显的不同:在世界观问题上,一个主张“天人合一”,一个主张“天人相分”;在人性论问题上,一个主张“性善”,一个主张“性恶”;在政治问题上,一个主张“法先王”,一个主张“法后王”。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一种极其有趣的“表意文字”,既可以“一音多字”,还可以“一字多意”“一字多解”,这就为人们的交际提供了更宽广且更有趣的“自由度”。只要你会巧妙利用“一音多字”或“一字多意”,就准能在交际中大显身手,大获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装修房子时,一方是主人,一方是装修队。主人是“官“,装修队是“兵“。“兵“需要得到“官“的指挥,才能乒乒乓乓干起来。“兵“肯定是内行,不然也不  相似文献   

10.
“爱情”词源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爱情”一词溯源 如果我们想深入了解爱情的涵义,古今汉语语源工具书会令人失望,因为“爱情”一词的最早出处及其源流我们查不到。 清康熙帝敕撰的《佩文韵府》收有“情爱”词条,却没有爱情一词。《辞源》1939年正续编合订本收有“爱情”词条,却没有语源例句。《辞源》1980年修订版则干脆不收爱情一词,更遗憾的是,洋洋六千万字的《中华大辞典》也未指明“爱情”一词的最早出处。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是“六情”说和“七情” 说,其“情” 之一种就是“爱”,“爱情” 一词当有其语素结合的条件。此外,孔子、孟子在讲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青年社交宴会上,见一个青年人的《自传》上只有3个标点符号。一个破折号“——”,一个惊叹号“!”,一个句号“。”,他解释说:“一阵子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有完蛋。”巴尔肯见他如此消沉,立即拿起笔在他的自传上加了3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一个问号“?”巴尔肯鼓励这  相似文献   

12.
《说文》曰:“一。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汉书曰:‘元元本本,始于一。’”由此可见:“一”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一”乃是万事之本始,万物之流宗。“一”又是一切数目的基本,天地间万象虽殊,但终归于一。用今日的哲学术语来说:“‘一’是神学、形上学、宇宙学、  相似文献   

13.
若说咱中国人很崇尚“吃”,一点不过。眼下什么样的“美食节”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且一节比一节高档,一节比一节热闹。据有的“高明人士”说,这样能够“吃活”一方的经济云云。但无论怎样,老祖宗的话还是不错的:“民以食为天”。“吃什么、穿什么”的问题是人最关心也最容易发愁的大事。要不,我们中很多人彼此碰面时第一句话为什么总是问:“饭吃了没有?”就是谈到工作时也总有人说“混口饭吃吃”。  相似文献   

14.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新译为“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 ●“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并非道德命题,乃是表达一种生活常规 ●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提升为道德原则,既不合原意,并且会造成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历史”的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唯物主义”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一场“世界观”革命,还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历史理论,从而实现了一场“历史观”革命?这个问题表明,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阐释中,隐含着两条不同的解释路径和两种不同的解释原则:一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路径,一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路径。这两条不同的解释路径和两种不同的解释原则,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和阐释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特色 ,可以“通以显体”一语来概括 ,老庄的道论集中体现了这一特色。道是“一” ,或超越的本体 ;但它是在事物个体实存的“通”性中显现出来的超越性 ,而非形式实体性之“一”。“通以显体” ,强调事物自然差异的肯定性意义。因任事物自然性命差异性以实现其在价值上的平等性或齐一性 ,则万物“道通为一”。“道通为一”的境界 ,要在人文义的“有名”上开显 ,并通过“日损”去蔽的修为功夫或生命实现的历程来达成。道家对道的证显 ,采取的是一条存有实现论或人学的进路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被称为“世界质量先生“的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他要求员工在做每一份工作时,必须抱有“第一次就做好“的信念,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的要求,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其实不仅是一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也是一种寓意深刻的人生哲学,是一个人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一种法则。  相似文献   

18.
一在汉语日常语言的用法上,“做事”一词有两种主要的意义。一种指生产性、职业性活动。例如,当一个徒工没有完成好一件交代他做的工作时,人们会指教他说“做事要认真”等等。即使在这种意义上,“做事”也同完成一项生产的、技艺性的制作活动的态度上的规范含义相关,而不单纯地是描述性的。另一种指交往性、实践性活动。这似乎是它的更主要的意义,尽管这种意义很少被同前一种意义明确地相互区分。“做事”的“事”所指的大都是同“人”有关的“人事”。就这种主要的用法而言,“做事”是一个有关交往实践事务的规范性语汇,与“做人”一词一道…  相似文献   

19.
“工夫即本体”是明清之际为人瞩目的一个哲学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思辨重点的一个转折。科学地理解、把握这一命题,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哲学的演化,尤其是正确地剖析明清实学思潮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一、“工夫即本体”命题的奠基“本”、“体”原是两个相近的范畴。“本”与“末”相对,“体”与“用”相对,只是到了宋代才出现“本体”一词。“本”,《说文》:“木下日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抵也。”似有“根基”之意。《辞海》对“本”亦有“草木之根”,“事物根基或主体”,“根据”,“原始”…  相似文献   

20.
巳故修辞学家张弓先生有这样的两句诗:“多端选一开生面,变里含常喜适机”(见《修辞学习》创刊号)。这是对修辞原则的概括,自然也适用于作为修辞手段的一种的句式的选择。从句式的选择来看,的确时时涉及到“多”与“一”,“变”与“常”,“开生面”与“喜适机”的问题。可以说,句式选择的成功,是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的结果。因此,它们是句式选择的几个原则问题,我们应当充分注意,认真对待。所谓“多”与“一”,就是“多端选一”的问题。汉语里有各种各样的句式,它们各有各的表达功能,这就是“多端”。使用者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中选用一种句式,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