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锁流珠引》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明道藏所收题为李淳风注的《金锁流珠引》的年代作了简要考证,认为成书于八世纪末或九世纪初。  相似文献   

2.
李恒瑞教授主编的《世纪难题的破解──社会改革开放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是一部创新的力作,也是李恒瑞教授多年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社会改革开放理论是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在1991年就出版了专著《社会开放学引论》,1994年又出版专著《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尔后又发表关于改革开放的系列文章,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又推出这本专著。其根本特点就在创新上,其创新之处,我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理论作了全面系统地诠释,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作了创新的研究和论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  相似文献   

3.
张书峰 《美与时代》2014,(11):136-136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相似文献   

4.
近来通读史全生主编,季鹏、王明生副主编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收获良多。我认为这是一部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空白之作,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几十年来,中国学界对近代史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近代军事史和近代教...  相似文献   

5.
·3.А.卡缅斯基(1915-)是苏俄仅存的少数俄国哲学史方面的真正专家。40年代反世界主义的“运动”中,他因自己的俄国哲学史观点而受到牵连和批判。《哲学问题》杂志1995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组对1993年俄美双边讨论会(有关材料发表在《哲学译丛》1996年第3-4期上)作出反应的文章。此文是其中的第一篇。斯坎兰和地瓦利茨基这两位西方学者在1993年会议上对俄方报告人M.H格罗莫夫报告表述的批评立场,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在我看来,他们的批评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根有据的。瓦利茨基早在1991年的会议上就对这样一种情况感到“惊讶”,即在…  相似文献   

6.
拙文《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有幸得到了唐正东和徐亦让同志的专文教正(见《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人为本》,分别载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8、9期。以下简称唐文和徐文)。感谢之余,不能不遗憾地指出,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相近,都对马克思哲学作了思辨的抽象化的理解,否定了唯物史观的深刻的人学内涵及其历史发展的真实逻辑,抹煞了马克思一生特别是中期和晚期的巨大的哲学贡献。徐文和唐文还涉及到某些引文和具体细节的理解问题,由于无关宏旨,恕不…  相似文献   

7.
在计算机文化通过网络的连接贯穿全球之际,《数字化生存》、《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数字化犯罪》等一批书籍悄然出现了。它们从人类现实的诸多方面揭示出这样一条信息:因为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纵深发展,我们的生活将因此经历一番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绝不亚于机器大生产技术对工业社会曾施加的影响。美国作家杰夫·扎列斯基1997年的近作《数字化信仰》(The Soul of Cyberspace,直译为“网络空间之灵魂”)一书接续了这一主题,但又触及到了前面这些书未曾涉及之领域:即人类精神和宗教生活在网络新技术冲击下已然产生和将要产生…  相似文献   

8.
孙学刚等先生从1998年9月到1999年3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了3篇评论中医的文章。中医学作为一门饱经历史沧桑,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学科,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正视各种各样的批评,其恢宏的气度,正是不断前进的活力之一。作为一代中医学人,都有促进这一传统科学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责任。但孙学刚等人的3篇文章:《实用主义对中医学的消极影响》[医学与哲学,1998,(9)]、《医学经验主义的贫困》、[医学与哲学,1999,(1)]、《中医现代化的哲学思考》[医学与哲学,1999,(3)],并没有…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是一部先秦兵书,却可用于指导商业经营等经济活动。这主要因为:(一)社会事件发展规律具有相似性。(二)《孙子兵法》对社会事件规律性有着真切把握。所以,《孙子兵法》可用于指导经济决策等商业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0.
编译者按:本刊1998年第1期曾以《一份科学家信教调查卷的思考》为题,编译了美国佐治亚大学历史系教授爱德华.J.拉尔森(Edward.J.Larson)和拉里·威泽姆(LarryWitham)发表在国际自然科学权威刊物《自然》(NATURE)杂志第386卷(1997年4月日出版)的一份关于美国...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解释──从《解释的逻辑研究》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是亨佩尔(C.G.Hempel)和欧本海姆(P.Oppenheim)合写的名文《解释的逻辑研究》发表50周年。自从该文于1948年问世以来,科学解释一直是科学哲学领域长久不衰的热门话题。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关于这一论题的研究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同时也引出了一些诱人的难题。评析已有的成果,解答遗留的难题,探索新颖的思路,提出合理的新见,乃是本文的主旨。正是在《解释的逻辑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出了科学解释的恰当性条件:(R1)受释项(explanandum)必须是施释项(explanans…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5周年了.这一谈话(以下简称《谈话》)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推进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我想就以共富观念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核心的问题,谈点初步的体会。第一,以共富观念为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我们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57-58手稿》)的研究中,这部论著主要是作为经济学文本被解读的。自1939年它第一次发表以来,这一论著就基本上被视为马克思经济学变革初创时期的重要经济学手稿(《资本论》草稿)。在研读的精深层面上,我们主要看到经济学家的身影,固然也有一些哲学家不断地从这一文本中找到“三大社会形态”和“异化”等概念,但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们都没有想到,这一手稿实际在总体上就直接具有哲学和经济学二重性质(准确地说,这一手稿应称《1857—1858年经济学一…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以来《管子》研究简介李霞一、中国《管子》研究回顾本世纪以来.从宏观纵向的视角来看,《管子》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情形的论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00~1949年。这一时期共出版、发表有关《管子》研究的专著与论文60多篇.其中...  相似文献   

15.
正始玄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读王晓毅《王弼评传》高晨阳(山东大学哲学系250100王晓毅先生的近作《王弼评传》,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中国文化的清流》,后对魏晋玄学研究的又一力作。在《清流》的基础上,《评传》对正始玄学形成的“社会动因”作了更...  相似文献   

16.
作家史铁生《写作三想》(片断)(《思维与智慧)1995年第1期)中对“作家应该经常到生活中去.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得有生活,没有生活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这句话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我启发很大.由此,我也想谈谈我的认识.“生话”是一个语词.逻辑上讲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也就是同一语词在不同的勾子中表达.的含义可以不一样.同样“生活”这个语词在这句话里,也有着特定的含义,它不再指我们所理解的日常a话,而是指我们对生活的仔细观条和深刻的体验.每个人都梦想成为作家,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  相似文献   

17.
思考《废都》与“废都现象”陈辽《废都》(贾平凹著)与“废都现象”的出现,无疑是中国文学界1993年的重大事件之一。如何评价《废都》?如何看待“废都现象”?《废都》与“废都现象”又为什么得以在1993年出现?现将我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所得,向读者们谈谈我...  相似文献   

18.
道教养生思想对魏晋六朝文论的影响张松辉两汉以前,人们一般重视文学的社会价值,认为作文应为社会生活服务,所谓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贷》)以及“观风俗,知得失”(《汉书·艺文志》)等观点正反映了这一文学思想。因此大多数文人进行...  相似文献   

19.
《易林》神仙思想考连镇标在学术界,《易林》是一部颇有争议的易学著作。或对其作者产生怀疑,或以为它“离经叛道”,背离易学,因而对其蕴含的思想作深入剖析者甚少。鉴此,本文除了就《易林》作者提出自己看法外,着重阐发了《易林》的神仙思想(前人均未涉及这方面)...  相似文献   

20.
当卡尔纳普的《世界的逻辑构造》(以下简称《构造》)一书把全部经验都归结为那原初被给予的单个知觉时,它往往被理解为经验论的认识论纲领。而按施太格谬勒的观点,经验论的认识论的典型范式,因而现象主义的范式,都是通过如下命题(P)来表示的:(P)一切实在物和过程都是出自感性材料的逻辑建构。①根据这一命题,我们认为,卡尔纳普的《构造》恰好是这样一种范式的反例。事实上,在卡尔纳普的整个建构体系中,尤其是在《构造》一书中,我们随时都可以发现康德的、约定论的和唯理论的影子。所以,《构造》不应当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