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圣辉 《法音》2004,(11):4-7
(2004年10月23日)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长老、各位同道:在鲜花锦簇的金秋北京,在喜庆、祥瑞、和平的气氛中,迎来了第七次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三国佛教代表欢聚一堂,共叙法谊,共商大计,感到由衷高兴与无比喜悦。在赵朴初居士倡议下,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已经迎来第10个年头。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为三国佛教友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赵朴初居士和韩国、日本佛教界的大德们。他们顺应时代潮流,践行了“黄金纽带”的构想,共同创立了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这一史无前例的方式。他们的功勋将永载三国佛教友好交流的史册。10年来,我…  相似文献   

2.
陈星桥 《法音》2000,(11):35-36
本刊讯 10月24日,中韩日佛教新世纪世界和平祈愿法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汉城天台宗观门寺隆重举行,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佛教代表团随喜团一行、日本佛教代表团一行以及韩国佛教23个宗派的代表数百人出席了会议。韩国总统金大中发来贺信。 在新世纪世界和平祈愿法会上,中韩日三国佛教徒共同礼佛诵经,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会长正大法师代表韩国佛教界、中国佛教代表团团员明生法师受首席代表圣辉法师委托代表中国佛教界、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管长有马赖底法师代表日本佛教界宣读了和平祈祷文,韩国天台宗金刚合唱…  相似文献   

3.
茶在唐代贬谪诗人与佛教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代贬谪诗人提升着佛教茶文化的品味。唐代贬谪诗人对佛教茶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为政治人物与文化名流,他们对佛教茶文化的参与行为本身就是对佛教茶文化品味与影响力的最佳品牌宣扬;其次,他们对消费高端与基层的茶文化内容进行相互的传播;第三,他们的诗文给佛教茶文化蓄积了持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批判佛教认为作为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重要思想基础的如来藏思想,是一种实体论,或"基体说"。其实质是肯定现象世界背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而这是与原始佛教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上的"空"的思想相矛盾相对立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批判佛教对如来藏的批判,也扩展到了对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佛性与本觉思想的批判。因为其立论的挑战性和研究方法的争议性而在日本佛教界、中国佛教界(包括台湾)乃至欧美佛教学术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仍在持续。本文以末木文美士教授、花野充道教授、桂绍隆教授、织田显祐教授等的研究为中心,就最近日本学术界对批判佛教的回应做一概观,并就其中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意义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唐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络绎不绝,他们取经学禅,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对日本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日本入唐求法僧对日本禅宗的影响,对研究和认识入唐求法僧以及日本佛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入唐僧最澄和圆仁学习以及接触的中国禅来考察其对日本禅宗的影响,认为最澄和圆仁对禅宗在日本的确立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6.
正近现代佛教中,以印光为代表的传统派僧人和以太虚为代表的革新派僧人尽管对待一些具体问题的理念和实践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对中国佛教的主旨把握是相同的;他们都以发菩提心为本,在民族危难之际,心系国家、志在苍生,为救国救民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他们无论是坚守传统,还是主张革新,其目的都是为了弘扬佛教真实之义,重树佛教良好形象。巨赞则是将传统佛教思想与佛教革新理念有机结合的践行者。他认为,坚持佛教的传统思想和推行佛教的革新理念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7.
梅谦立 《孔子研究》2013,(1):117-123
从16世纪起,西方传教士就试图理解佛教。最早,他们认识了日本佛教,而他们对日本佛教的理解塑造了他们对亚洲其他地区佛教的理解,更旁及对其他宗教及学派的理解。因此,利玛窦关于中国佛教的理解不仅仅在他跟中国僧侣的来往中被塑造起来,并且也受到了在日本传教的其他耶稣会士的深刻影响。利玛窦按照范礼安的思想框架来理解中国佛教,并且采用同一个框架来理解宋明理学。不过,对中国古代儒家,利玛窦摆脱了这种框架,形成另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8.
魏武 《法音》2004,(11):13-13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魏武)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4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第七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委员会会议的代表。回良玉代表中国政府对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委员会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中韩日三国在地理上山水比邻,在佛教信仰上一脉相承,佛教在中韩日三国人  相似文献   

9.
常正 《法音》2004,(11):15-21
一十月的北京,天高云淡,金桂飘香,新一轮的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再次在北京隆重召开。回首1993年,已故赵朴初会长在日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庆祝会时,提出了“黄金纽带”的构想,得到日本和韩国佛教界的普遍认同,由此促成了1995年5月第一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以后分别在三国相继举行了五次友好交流会议和三次联络委员会会议,不仅加深了三国佛教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传统友谊,同时也为亚洲及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如今,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值得纪念,也值得总结,更应当探讨如何使三国佛教“…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中国道教随着移民的脚步开始向日本传播,在唐宋时达到了高潮。但与儒学、佛教在日本的传播相比,道教在日本历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一方面道教因曾被日本朝廷明确禁止,故在史籍文献中很难找到有组织的教团道教进入古代日本的记录,也找不到可确证的道士和道观;但另一方面,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中却留存有许多道教因素,成为日本在道教存在的鲜活证据。本文通过回顾近百年来日本学者有关道教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反思他们有关"日本的道教"的争议,并提出用"道教在日本"来概括道教在日本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1.
Law  Andrew 《Philosophical Studies》2021,178(4):1301-1314

There is an old but powerful argument for the claim that exhaustive divine foreknowledg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reedom to do otherwise. A crucial ingredient in this argu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Past” (FP). A seemingly new response to this argument has emerged, the so-called “dependence response,” which involves, among other things, abandoning FP for an alternativ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Independent” (FI).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rguments for the claim that FI ought to be preferred to FP.

  相似文献   

12.
13.
Two types of matching designs, static and dynamic, are differentiated. While all matching designs are logically the same in terms of the probability model which determines chance level of performance, an attempt is made to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actics, strategies, and actual knowledge ofS and the type of design used which will, in turn,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even whenS's knowledge is held constant. It is suggested that analogous situations may exis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metric model.The work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articipation Grant (NSF-G15797) to the senior author. The authors are indebted to Joel E. Greene for his advice and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4.
If practical reasoning deserves its name, its form must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rdinary (theoretical) reasoning. A few have thought that the conclusion of practical reasoning is an action, rather than a mental state. I argue here that if the conclusion is an action, then so too is one of the premises. You might reason your way from doing one thing to doing another: from browsing journal abstracts to reading a particular journal article. I motivate this by sympathetically re-examining Hume's claim that a conclusion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follows only from an argument one of whose premises is likewise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城市化与道德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世纪开始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是和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密不可分的。它带来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道德嬗变。它使业缘道德取代血缘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中心 ,并通过交换行为和交换价值促进道德发展和更新 ,还进一步确立了竭诚服务的社会理念。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是现代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