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达尔文医学与中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达尔文医学是博物学(进化论)传统与生理医学传统(终因和近因生物学)最后的结合,尝试着对这门新兴学科作出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的建构。在此基础上,达尔文医学与中医学的可通之处在如下三个层次上作出了探讨:医学理念的整体性,理论基础的哲学思辨性和学科结构中的修辞性。  相似文献   

2.
张力为 《心理科学》2013,36(3):515-523
摘要 运动员大赛最佳竞技表现的核心是良好的自我控制。本文介绍了解释自我控制与竞技表现关系的6个理论的核心要点和实证研究,包括自动执行假说(Baumeister, 1984)、加工效能理论(Eysenck & Calvo, 1992)、注意控制理论(Eysenck, Derakshan, Santos, & Calvo, 2007)、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Baumeister, Bratslavsky, Muraven, & Tice, 1998; Baumeister, Vohs , & Tice, 2007)、心理控制的逆过程理论(Wegner, 1994)和流畅状态理论(Csikszentmihalyi, 1990);还介绍了通过心理训练以提高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的4个理论,包括心理建设综合模式(刘淑慧,1998,2001)、逆境应对训练模式(姒刚彦,2006,2007)、心理技能训练模型(Vealey, 2007)和中国运动员心理建设系统(张凯,张力为,2011)。本文讨论了这两类10个理论的异同及在运动员自我控制研究中的意义;最后指出,对不同的自我控制理论同时进行检验和比较的研究或许具有潜在价值。 关键词 自我控制,心理训练,运动员,比赛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作者在儿童科学概念认知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儿童的朴素生物学、朴素物理学认知及其与心理理论发展关系的研究。作者研究了儿童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发概念,包括对生长、衰老、疾病和死亡等生命现象的认知,探查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物理学概念(如力等)的朴素认知,力图发现儿童早期认知中的潜力,同时探明他们相应的错误概念,并采用教育干预实验,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转化。还探查影响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因素,包括外部教育条件以及个体认知能力(如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推理能力等)。研究发现,儿童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前就对人类重要的科学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朴素理论”,他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作者主张儿童的科学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朴素理论”为基础,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佛教庞大的教义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佛教“四谛”中汲取克制贪、嗔之心 四谛是对造成人生苦恼的原因及摆脱苦恼途径的总说明.包括苦、集(因)、灭(灭除苦恼,达到解脱)、道(灭苦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内容激励理论与过程激励理论的概述,并阐述了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结合中国直销企业的特点和直销运作的模式,把期望理论运用到直销过程中,并提出4种激励的原则,它们是:(1)激励要因人而异,随机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激励目标;(2)激励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的原则;(3)物质的激励与精神的激励相互结合;(4)知识与能力的激励。  相似文献   

6.
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王沛 《心理科学》1999,22(4):342-345
0引言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当代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课题之一。近15—20年以来,从社会认知角度开展的刻板印象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与推进着对刻板印象的思考和探讨。而本文的目的即是考察刻板印象研究进程中认知理论的历史地位、讨论近年来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之进展以及对研究者思考与探究刻板印象之途径的影响等问题。1刻板印象理论与研究之历史回溯1.1概念的提出及衍化刻板印象这一术语是由一位名叫W.I。ippmann的新闻记者在其著作“公众舆论”(1992年)中提出的。他发现成见(preconc…  相似文献   

7.
略论佛教“气功”(二)◇陈星桥(二)佛教“气功”的基本理论如前所述,佛教修行可以用戒定慧三学来概括,若就与气功关系比较密切的当属定学。定即禅定。禅是梵语之略,义译静虑、思惟修,包括止与观两个方面,故止观常被作为禅定的别称。《大乘义章》解释说:“止者,...  相似文献   

8.
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1)高级中枢加工瓶颈形成的两阶段模型、中枢干扰理论、TLC假设和注意的延迟投入假设;(2)目标选择的控制瓶颈形成的输入过滤器与目标模板假说;(3)同时类型系列标记模型。最后从瓶颈理论在整个注意瞬脱理论中的片面性和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本身的不完善性两方面剖析了瓶颈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孙(悟空)式心态”、“取经使命”、“取经效果”、“结语”(即思想启示)几个方面,讨论了《西游记》所反映的崇佛思想,结合唐代贞观时代史实,将小说与历史对照起来,提出“全盘西化”(包括西方宗教)在中国的进步中“行不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卢毅 《伦理学研究》2023,(1):102-108
作为弗洛伊德晚年最重要的文本之一,《(自)我与它》(Das Ich und das Es)既是弗洛伊德对其理论发展的深化与总结,也是对精神分析理论创立以来所面对的临床难题的反思与回应。然而,由于从英译本转译且尤其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缺乏确切把握等原因,汉语学界长期以来都以“本我—自我—超我”的所谓“三我”结构来概括弗洛伊德在文本中构建的精神装置模型,因而错失了弗洛伊德在文本中所呈现的(自)我与作为构成(自)我之基础的“非我”即“它”之间的内在张力及其效应,进而也错失了洞见弗洛伊德式主体的发生、结构与伦理地位的重要契机。结合拉康对弗洛伊德“它曾在处,我应生成”(Wo Es war,soll Ich werden)的解读,有理由认为弗洛伊德已经揭示了在布伯式的“我—你”关系或列维纳斯式的“我—他”关系之先,对作为主体的“(自)我”具有更加原本的存在奠基作用以及伦理意谓的“我—它”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创造性重构对于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眼跳的研究范式及其主要认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跳运动系统为研究者探索行为的认知控制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已有研究发现,很多认知过程会影响不同类型眼跳任务中的眼跳参数。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4个方面系统阐述和评价了眼跳运动的研究范式和主要认知功能:(1)视觉导向眼跳的研究范式和变式及其认知功能,包括空白/重叠效应、分心物效应、提示效应、学习效应等;(2)预测性眼跳的研究范式和认知控制,涉及神经生物钟理论、视空间工作记忆、指导语等;(3)记忆导向眼跳的研究范式和变式及其认知控制,包括分心物效应、年龄效应、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抑制效应、注意等;(4)反向眼跳的研究范式和变式及其认知控制,包括反向眼跳抑制、眼跳决策信号竞争整合模型、工作记忆容量、注意、错误监控、学习、奖励和年龄效应等。最后,结合已有研究范式对未来眼跳研究的趋势和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实用主义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十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主义是一种复杂的传统,它的代表人物都极力维护他们各自不同的观点在哲学上的地位。本文列出的实用主义十个基本原则是实用主义哲学的本质所在,而且其中的大多数一直是实用主义运动所关注的。这十个原则即:(1)实在的本性是变动的、开放的和偶然的;(2)思想理论领域的人类行动、实践和意愿的优先性;(3)非还原的、具身性的自然主义;(4)与二元论及确定性研究截然相对的反笛卡尔主义;(5)作为知识获得和意义生成之必要条件的共同体;(6)确认经验和实验在认识中(如同在人类其他活动领域中)作用的经验主义立场;(7)强调面向未来的前瞻性;(8)对实践和理论的改良态度;(9)强调整体性而非二元论的整体论思想;(10)强调实践、价值、意义等的多样性的多元论主张。  相似文献   

13.
禅学与道教     
中国佛教禅学(包括禅定之学与禅宗之学)长期浸润中土传统文化,与道教仙学关系尤深,本文将禅学与道教的互动关系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论析了三大阶段中二者的交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如何获得无神论的“话语权”,是目前我们无神论宣传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认为这里有三个层面可以切入,它们分布于自然科学、人生观价值观领域及理想境界等领域之中。为此,我们要汲取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包括宗教学说中的知识),结合中国现实社会发生的新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思路与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5.
情绪冲突: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绪冲突是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研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源自认知冲突的研究。本文分三部分对情绪冲突进行了介绍,包括:(1)情绪冲突的溯源,概括介绍了认知冲突领域的研究情况;(2)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行为研究,包括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词-面孔Stroop范式、情绪启动范式和情绪Flanker范式等进行的研究;(3)情绪冲突的脑成像研究,主要包括情绪冲突的检测和解决的脑机制。未来的研究,需要广泛借鉴认知冲突的研究范式,对情绪冲突发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动态变化及相应的神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对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考察,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孔子有一些道德概念可被发展成心性论,但他本人却没有成型的心性论。又如孟子有一些有关心性的论旨,但他本人却没有成型的“心性与天道相贯通”的形上学。寻求“了义”或“本义”除了掌握经典传统中的理论基型(包括基本概念与基本论旨)之外,也要确定某一被诠释的经典所包含的理论或可被理论化的论说是否经过诠释后满足一些理性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内部融贯性”、“架内指涉的相应性”及“完备性”等,其中“内部融贯性”更是掌握“了义”或判别有效诠释的一个至为重要的必要条件。经由此一判准,我们往往可以判定某一经典被诠释为包含某一理论之说法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理论(的理性)重建及理论(的典范)转移的问题。本文分别以僧肇的《物不迁论》、张载的“理气论”及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说”这三个中国哲学史上三次经典诠释的个例,来说明违反“内部融贯性”而产生理论转移或歧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自我概念和动机定向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五十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界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能力知觉、控制知觉和动机定向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能力知觉(包括能力评价和能力情感)、控制知觉(包括不可知控制和内控-依赖他人)和动机定向之间的关系以不可知控制为中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及发展差异.这个结论对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与方法探讨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100700)刘艳骄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应包括中医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中医软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三大部分。中医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哲学理...  相似文献   

19.
情绪与语言加工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与语言加工的相互关系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一方面,情绪对语言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为:(1)语言中蕴含的情绪信息对语言加工的影响,包括情绪词、情绪性语句、情绪性篇章的加工;(2)情绪背景对语言加工的影响,包括自身的情绪状态背景(如,抑郁、焦虑、快乐等心境),以及情绪语调/语境、情绪图片、音乐等外在情绪线索诱发的情绪背景;(3)内化的情绪反应模式(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对语言加工的影响。另一方面,语言对情绪加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为:(1)语义概念对情绪知觉的影响;(2)语言指导在情绪学习中的作用;(3)语言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该深入探讨情绪与语言加工的相互作用的内部机制,并将基础研究和教育及临床应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问卷)中国常模的修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该量表是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马腾斯等人(1990)以多维的竞赛状态焦虑理论为指导而编制成的.我们在全国二十七个省市各级各类及各种项目的运动队中随机抽取了2,099名被试,按照优秀运动员(男、女),中学(中专)文化程度(男、女)与大学(大专)文化程度(男、女)的样组修订出了中国的六个常模,还修订出6个分项目的常模,共12个.同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本量表可以用于现场测试运动员(包括业余的、专业的和学生运动员)在进行运动竞赛时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