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器官倾向性。随着对肿瘤转移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发现肿瘤特异性转移与肿瘤的异质性和靶器官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打算从表述知与不知的对立这两个命题出发,来谈社会科学的逻辑。命题一:我们知道的东西很多,其中不仅有尚不成熟的智力感兴趣的具体东西,而且首先有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并能使我们得到深刻的理论认识和关于世界的独特认识的东西。命题二:我们的无知是无限的和令人清醒的。是的,这恰恰是自然科学自身领域中不断地使我们的无知大开眼界的(第一个命题所暗示的)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然而,苏格拉底式的关于不知的思想却起了全新的变化。我们每前进一步,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不只发现了新  相似文献   

3.
哲学究竟是本体理论、认识理论抑或人本学理论?就拿目前苏联和我国关于哲学性质问题的这一争论来说,如果了解了历史的发展过程,即能够了解历史本身就经历了从本体论走向认识论、又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走向人本学的这一前进运动过程,我想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是很有帮助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它可以反照出我们的认识究竟处在一个何种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深刻认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每一个民族在走向民族复兴时,在迎接新的历史挑战、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过程中,都必然要去回溯自己的民族传统,去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自我。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这个民族群体的自我意识,回溯自己民族群体的文化传统的过程也就是重新来认识民族自我,认清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认识的发展阶段问题,是个古老而又有争论曲问题。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为了促进研究和讨论的深入,本刊今年已发表了数篇文章,这一期又开辟了“认识阶段问题讨论”专栏,欢迎大家积极参加争鸣。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是高度抽象的科学思想系统,但又深刻地反映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生动的现实。当代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领域不断扩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不少学科如心理学、脑科学等为认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材料;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数学方法等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手段;一些自然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提出了引人思考的新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研究和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时,应该从更多的方面、更新的角度进行阐发,以利于把认识发展阶段问题的探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规范科技人员道德行为的科研道德准则,被相应的制定,并引起人们的重视。每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由若干阶段组成,而每一阶段又有若干科研道德准则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人们不仅要了解这些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7.
(五) 在不同条件下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上面我们已经讲过,虽然规律是具有客观性质的,但是除了“在天文、地质以及其他某些类似的过程中,人们即使认识了它们的发展规律,也确实无力影响它们”外,对其他过程,人们在发现了它们的规律,认识了它们的规律之后,就可以依靠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这样的事实中,我们就可以这样地提出问题:规律,包括经济规律,既然是具有客观性质的,那么为什么人的意志又可以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对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的过程发生影响呢?为什么人们又可以利用规律和怎样利用规律呢?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想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为什么可以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内含子microRNA,的发现,不仅为基因组中大量的内含子提供了存在的理由,也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内含子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内含子microRNAs对传统的基因敲除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分于生物学实践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对理论认识的深入又促进了科学实践.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历程中,人们见证了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9.
对胃肠道肿瘤科研设计思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肿瘤发生的复杂性恶性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多步骤演进过程,机体内外的多因素相互作用,如:环境毒素的作用,机体对肿瘤的易感性等诸多因素,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食管癌为例,其发生不仅病因复杂,而且过程较长。迄今为止,人们发现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  相似文献   

10.
陈永涛 《天风》2022,(5):28-28
道成肉身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基督教教义,也是在一个全新的处境中传扬福音的重要原则,还是基督徒在世生活的规范.传福音使万民做主的门徒,是耶稣给我们的大使命.做门徒的使命,要求每一个基督徒都能像耶稣基督那样活在这个世界上.传福音的目的,就是要一个新的处境中的人们能够真正认识基督事件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摄影家的审美创作活动,经历了发现美、提炼美到创造美的过程。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摄影者审美意识的融入。如果在摄影创作中充分调动并运用审美意识,作品也会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诞生和应用,在人类认识史上树立了一座光彩夺目的丰碑,标志着人类认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跨入人-机文明的新时期,在原有自然认识主体的基础上,开始形成新的人-机认识系统——一种新形态的人-机结合的认识主体。因而,认真研究这种新形态的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给人类认识形式、认识方式所带来的新变化,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在不确定性中包含着确定性,在确定性中又包含着不确定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更是如此。认识的不同或差异,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结果,具有很大的相对性。两千多年来,人们在评价孔子的功过是非的问题上,不是沿着一条曲折的道路向前移步的吗?  相似文献   

14.
关于抑癌基因p53认识过程的反思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生(710032)胡敏导师王文亮今天,抑癌基因已为全世界生命科学工作者所瞩目。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科学家相继报道,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有原癌基因,即每一个体均有罹有癌症的可能,曾多少引起不同程度的恐慌...  相似文献   

15.
欣赏音乐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精神愉悦的一项审美活动和实践活动。欣赏音乐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自从有了音乐以来,也便有了欣赏自觉地伴随,随着人类的审美领域自身的不断进步和扩展的,音乐欣赏的角度与层次也就不一样了。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心理过程大致要经过感知的直接、理性的认识,领悟的超越这三个境界。它们相辅相成,一层比一层高级,每一个较高等级都包含着较低等级,都是较低等级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中的生命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感到新的成长和发展。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学生通过体验去认识事物。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中成长,让学生在自主发展中成熟。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地方。教师在其推进的多种可能性过程中要能体现对教学过程的高超把握,在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激活新的教学状态,真正唤醒学  相似文献   

17.
"五蕴"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佛教传入中原的历史过程中,"五蕴"曾有不同的翻译,如"五众"、"五聚"、"五受阴"、"五阴"等。每一种不同的翻译,其背后都隐含有对"五蕴"涵义的不同理解,这也反映了印度佛教融入中国文化之过程。组成"五蕴"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又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功能,色蕴主要指的是物质的要素,但又不限于物质,其余四蕴指的是精神的要素。佛教认为,"五蕴"相互作用,共同积聚成每一个人的人身,人们不知自己的真性被覆盖,痛苦就会多一些,只有认识到"五蕴"的假合作用,才可令真性显发,而且,还要从空性的角度来认识"五蕴"。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后期开展起来的介入放射学开辟了治疗肝癌的新途径。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由单一用药发展经;由单纯化疗发展的化疗加栓塞;由经验治疗模式发展为个体化治疗;由单一治疗发展为综合治疗。这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每一个循环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提高的认识论原理,充分说明人的认识和思维方法在科学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11)
正实践的沃土孕育出神学创新的累累硕果,扎实的理论指引着教牧实践前进的方向。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七十年来,河南省基督教的各项事工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也是理论探索的过程,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深化理论认识,理论认识的深化又推动着实践的发展。河南省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50年至1978年是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帝爱国,摆脱外国差会控制,  相似文献   

20.
决策的过程,就是对大量信息进行提炼,认识现状和预测未来、确定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案韵过程。在决策过程中,思维的起点是问题。问题不是感性存在,它是靠理性思维从大量事实、现象、信息中概括抽象出来的。问题是人们对应有现象和实际现象之间的差距的本质的把握。问题是一个简单的抽象,但同时它又包含着全部决策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是全部决策过程赖以发展的基础。通过发现问题,已把实际状态基本调查清楚;为了搞清事物的应有状态,思维便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