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妇科内分泌疾病是常见病,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优化诊疗措施,即依据这些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应用药物及其它处理方法.文章对该类疾病诊疗的基本内容和措施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两大基本特征,共同参与了PCOS的发生与发展,胰岛素抵抗是连接PCOS和MS的纽带。本文阐述了PCOS和MS的相互重叠、PCOS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胰岛素抵抗对PCOS的作用。指出早期识别PCOS,有利于及时纠正、阻断其内分泌紊乱,防止MS的发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主要是控制饮食、运动和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其他药物如右旋肌醇、N-乙酰半胱氨酸、生长抑素类似物、α糖苷酶抑制剂、内腓肽受体抑制剂也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尚未明晰,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辨证观点不一.使用清代名医彭予益先生倡导的圆运动、气机升降的古中医系统理论思考该临床综合征,对其多样化的病理生理特征和中医证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寻找新的中医系统调治法则.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两大基本特征,共同参与了PCOS的发生与发展,胰岛素抵抗是连接PCOS和MS的纽带.本文阐述了PCOS和MS的相互重叠、PCOS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胰岛素抵抗对PCOS的作用.指出早期识别PCOS,有利于及时纠正、阻断其内分泌紊乱,防止MS的发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主要是控制饮食、运动和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其他药物如右旋肌醇、N-乙酰半胱氨酸、生长抑素类似物、α糖苷酶抑制剂、内腓肽受体抑制剂也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用配对比较方法,从夫调谐波的数量对谐波筛的影响(实验一)、失调谐波的位置(实验二)以及谐波相位与其失调幅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三)等三个方面对失调谐波的分离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多个谐波同时失调时其失调效应要比单个谐波强,即谐波失调存在累积效应;(2)谐波次数不同,其失调效应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谐波和共振峰之间的距离有关,谐波越靠近共振峰,其失调效应越明显,但对由等振幅的谐波系列构成的复合声而言,高次谐波的失调效应比低次谐波弱;(3)谐波相位对其失调效应产生间接影响,这种影响与谐波的起始振幅有关,当相位为π/2和3π/2时,失调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净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9,32(2):128-134
该文用配对比较方法,从人调谐波的数量对谐波筛的影响(实验一),失调谐波的位置(实验二)以及谐波相位与其失调幅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三)等三个方面对失调谐波的分离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多个谐波同时失调时其失效效应要比单个谐波强,即谐波失调存在累积效应;(2)谐波次数不同,其失调效应也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谐波和共振峰之间的距离有关,谐波越靠近共振峰,其失调效应明显,但对由等振幅的谐波系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重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该综合征导致血压增高的原因主要有睡眠分裂、频繁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的高交感神经兴奋,呼吸暂停发生时胸腔负压的增加和回心血量的增加以及内分泌功能的失调如醛固酮的高分泌,超重肥胖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参与,是多种升压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道元《法华转法华》之传统(日)池田鲁彦提起道元(1200-1253),世人皆知其于镰仓时代初期,与荣西(1141-1215)所传禅宗共鸣,随荣西弟子明全(1184-1225)入宋留学,得天童山如净(1162-1227)曹洞宗真传后入福井县,为开创永平...  相似文献   

9.
子宫与卵巢是女性性器官,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二者保持平衡状态可使机体内分泌稳定,性功能正常.因良性疾病切除子宫后,卵巢血供受损,功能下降,可发生卵巢功能早衰,更年期症状提前出现;因病需要同时切除卵巢者,可使更年期症状加重,影响女性内分泌及性功能并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因此建议在外科手术时应严格掌握子宫及卵巢切除的适应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给女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子宫与卵巢是女性性器官,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二者保持平衡状态可使机体内分泌稳定,性功能正常。因良性疾病切除子宫后,卵巢血供受损,功能下降,可发生卵巢功能早衰,更年期症状提前出现;因病需要同时切除卵巢者,可使更年期症状加重,影响女性内分泌及性功能并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因此建议在外科手术时应严格掌握子宫及卵巢切除的适应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给女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卵巢上皮性癌是恶性程度、病死率极高的卵巢肿瘤,几乎所有的经规范治疗后的卵巢上皮性癌都存在复发风险,复发较大程度上意味着不良预后,甚至死亡。与卵巢癌相关的肿瘤抗原(CA125)是观察、诊断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的敏感指标,对复发早期无影像学证据,仅单纯 CA125升高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是积极化疗,抑或是观察等待?一直是妇科肿瘤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怎样既能通过积极治疗快速缓解病情,又避免过度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本文对此争论作一讨论,以期得出明确的观点,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精神、心理因素会引起神经递质的改变,神经递质的变化又能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异常,以神经递质作为桥梁,研究精神、心理因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精神、心理因素使体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β-内啡肽及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从而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因此,精神、心理因素是PCOS的重要诱因,而PCOS又加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精神、心理因素会引起神经递质的改变,神经递质的变化又能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异常,以神经递质作为桥梁,研究精神、心理因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精神、心理因素使体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β-内啡肽及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从而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因此,精神、心理因素是PCOS的重要诱因,而PCOS又加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按照生物学发展规律,人一到青春期,随着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增多,开始出现性欲和对性问题的关心是十分自然的。相反由于先天或后天内分泌的紊乱等原因,可致性器官发育异常,或由于社会、家庭的教养不当,也可致性心理发展失调或变态,青春期的性敏感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主教》2002,(2):4-4
在宗徒大事录前编内(1-12章),记载了伯多禄的讲道词共有五篇(宗二14-39三12-26四8-18五29-32十34-43),如果连拣选玛弟亚代犹达斯为宗徒的那篇讲辞包括在内(宗一16-22),共有六篇,第一篇讲道词称为圣神降临节讲道词(宗二14-39);第二篇称为圣殿中的讲道词(三12-26);第三篇称为公讲会中的讲道词(四8-12);第四篇称为公讲会中的答辩(五29-32);最后一篇称为向外邦人宣讲福音的标准讲道词(十34-43)。在这五篇讲道词中,都是以耶稣由死者中复活为主题,为中心,这…  相似文献   

16.
贝拉,罗伯特(RobertBellah,1927-)美国社会学家,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系学系社会学和比较研究教授。其主要著作用以阐述宗教社会学问题。60年代、他积极研究东方宗教(中国、日本),特别继承了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传统,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16023)边晓明,马玉梅,翟庆荣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糖尿病研究的进展,社会...  相似文献   

18.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神经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神经症牡丹江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157011)胡怀明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情报中心(157011)徐任霞目前,认为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总称)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对于具有一定不良性格基础的人当受到社...  相似文献   

19.
“第五位正统哈里发”──欧麦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张志华伊斯兰历史上只有四位正统哈里发,他们是艾布·伯克尔(632-634在位)、欧麦尔(634-644在位)、奥斯曼(644-656在位)、阿里(656-661在位)。由于伍麦叶王朝自其建基人穆阿维...  相似文献   

20.
瓦哈比派(al-Wahhabiyyah)18世纪产生于今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宗教政治流派。亦称瓦哈比运动。其创始人是阿拉伯半岛纳季德地区的一个伊斯兰学者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Mahammadibn’Abdal-Wahhab,1703~17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