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阐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借鉴时肿瘤发病机制的一些认识,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进行细致的剖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现的方法论在龋病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研究中的体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西安710032)阎鹏黄力子第四军医大学政治教研室(西安710033)郭照江一、Miler化学细菌学说的成就及其局限性Miler(1890)的化学细菌学说是涉及龋病病因...  相似文献   

5.
数值加工的机制是数量认知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三数值加工系统假说从新的角度阐释了各种数值加工机制的关系, 它认为认知系统通过三种不同的机制来快速分析非符号刺激的数值:感数(subitizing)机制精确地分析1~4个刺激的数值; 数量(numerosity)机制分析密度适中的刺激点阵的数量, 加工误差正比于被分析的数量, 符合韦伯定律; 当刺激的密度超出一定范围时, 密度(density)机制通过分析刺激密度来推断刺激的数量关系, 加工误差正比于被加工数值的平方根。一系列研究证实, 这三种数值加工机制具有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脑电特征。未来研究需要探讨数量机制是否分别与感数机制、密度机制存在平行激活, 从而阐明三种数值加工机制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7.
动机理论的新发展:调节定向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琦  乐国安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264-1273
Higgins(1997)提出的调节定向理论,独立于享乐主义原则,揭示了人们如何趋近积极目标状态和回避消极目标状态。该理论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调节定向——促进定向和预防定向,两者在服务的需要类型、对目标的表征、对结果的关注点、情绪体验等方面存在区别,并会产生独立的动机结果。文章介绍了关于两种调节定向的特点、调节定向的测量、调节定向对基本心理过程和调节定向理论在社会生活的应用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研究应重视对调节定向的测量、调节定向与人格、与时间动力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晶  任孝鹏 《心理科学》2022,45(6):1422-1427
联结松散的行为剖图解释集体主义的不同面向在个体间不存在相关性而个体内存在跨时间一致性这一现象。为了证明该现象同样适用于中国被试,研究1从广东省某一高中抽取了404名高中生,采用图片分类任务、框架直线任务、自我膨胀任务、归因任务、“亲亲性”任务和集体主义量表任务,证实了个体间不存在相关性。研究2通过电子调查问卷收集了708人(主要为山东省内在读专科/本科大学生)的数据,并在三个月后通过重测获得了其中131人的第二次数据,采用自我包括他人任务、图片分类任务、归因任务和“亲亲性”任务,得到了个体间不存在相关性而个体内存在一致性这一结果。这表明行为剖图假说同样适用于中国被试。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闭症的症状和个体的内隐学习都主要涉及语言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内隐学习假说,认为自闭症症状可能部分来自于内隐学习缺陷。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该研究采用人工语法学习范式和无意义的汉字串材料,并严格控制材料的组块特征,考察了一般的自闭症儿童、年龄匹配的普通儿童以及年龄和智商匹配的智障儿童的内隐学习。结果发现:(1)普通儿童和智障儿童的内隐学习成绩都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表明他们能够内隐习得语法规则;(2)自闭症儿童的内隐学习成绩与随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与两组对照组儿童的成绩也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意味着,自闭症儿童语法规则的内隐学习既存在缺陷、又有所保留。该研究为自闭症儿童的内隐学习假说提供了新的来自语言领域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发病心理社会因素及危险因素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编写“编年史”的历史学家只是把记载的年份中那些特别值得注意的事件写下来,事件在其中以严格的编年顺序呈现,就如同串成一串的珠子,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现代史学理论家在指出过去那些世纪里西方史学的进展时,常常喜欢提到这种编年史。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常见的消化科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繁多,与遗传和心理社会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胃肠动力、内脏感觉、脑肠肽等在FGIDs发病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近年来关于炎症和肠道茵群在FGIDs中作用的研究较多,对FGIDs病因机制的阐明将使其诊断和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病于生命早期, 由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引起的神经发育障碍。遗传、脑神经结构、营养素等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的重要来源。个体在孕育早期形成的大脑和机体异常可能是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关键。这种异常在出生后的发育中具体作用于神经活动、脑发育、免疫系统等生理途径。研究者们今后可以尝试横跨不同自闭症谱系障碍亚型、年龄和发育阶段, 开展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大范围研究, 以进一步明确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14.
领导学研究的新发展:诚信领导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诚信领导是一个全新的领导学构念,指的是一种把领导者的积极心理能力与高度发展的组织情境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过程。该文首先分别介绍了诚信领导的概念、特点及测量方法,并比较了诚信领导与其他类型领导的联系和区别;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了诚信领导在组织中的功效;最后指出该理论尽管强调了一些诸如情绪过程、领导者道德等以往领导理论所忽视的方面,但诚信领导的测量工具、诚信领导与组织结果之间的调节因素等问题仍有待于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视觉索引理论是解释人类表征外部世界的一种新理论。首先回顾了索引理论的产生背景,在此基础上阐述索引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及在不同范式下如多客体追踪、线条错觉运动、前概念选择和感数与计数分离研究所提供的证据。接着,简介其在特殊教育、人机交互和语言学领域的应用。最后,针对新近研究引发对索引理论基本假设的争论如前注意加工是否涉及注意资源、索引阶段对特征信息和时空信息加工的分离等,提出相关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体质理论应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体质与辨证辨证论治是公认的中医学的最主要特点和理论核心 ,对现代医学而言 ,也是最值得借鉴的。而“证”是对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而病理特点的不同恰恰以体质差异为根据。中医理论认为 ,疾病的发生是以脏腑为核心 ,外感六淫 ,七情、饮食、劳逸等因素作用于人体 ,由于各脏腑禀赋强弱不同 ,从而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当致病因素侵犯人体 ,会随着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寒热虚实的差异而发生病理性质的变化。如 :阳热偏盛之体 ,感受湿邪 ,易从热化 ,而至湿热为患。脾阳不足之人则易从…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的范畴。天然免疫对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感染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天然免疫在过度激活的情况下又能够导致自身免疫病。银屑病与天然免疫功能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密切结合临床特征,才能从天然免疫中寻找银屑病发病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8.
陈晓  谢彬  彭坚  聂琦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463-1481
随着组织广泛的信息技术运用、工作强度增加,员工之间面对面的、真诚的社交开始呈下降趋势。职场孤独感成了困扰员工的普遍问题,引起了企业管理实践界高度重视。通过综述已有文献,本文指出过往研究虽揭示了职场孤独感带来的消极影响效应并有效提高了组织对职场孤独问题的关注度,但尚未系统回答“如何预防与应对职场孤独感”。为了引导员工对职场孤独感的科学应对,本文认为有必要将员工视为能动的主角而非被动的承受者,并探讨职场孤独感与员工应对行为的关系,为如何应对职场孤独感提供建设性对策。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预防与遏制职场孤独感,有必要系统性地探讨职场孤独感的形成原因。综合过往研究,本文发现职场孤独感区别于其他消极情绪的核心在于:职场孤独感源自于高质量职场人际关系的缺失。与此观点对应的是,Wright和Silard (2021)认为当员工实际的职场人际关系未达到预期水平,员工会认为职场人际关系存在缺陷,产生孤独的体验。Wright和Silard (2021)的观点反映了职场孤独感是一种员工未实现期望社交目标而导致的心理体验。循此逻辑,本文采用与目标实现过程相关的调节匹配理论来解释职场孤独感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机制,为预防和应对职场孤独感提供对策。以调节匹配理论为框架,本项目拟解决三个问题:(1)领导与下属的调节焦点(不)匹配如何通过影响领导成员交换,进而影响职场孤独感;(2)员工与团队的调节焦点(不)匹配如何通过影响团队成员交换,进而影响职场孤独感;(3)员工如何依据不同的团队调节氛围来选择社交应对策略,以及社交应对策略对员工绩效的影响。通过新颖的多项式回归分析与曲面响应分析方法,本文力求重构传统的职场孤独感的研究思路,为职场孤独感的产生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除此之外,本文首次将调节匹配理论引入职场孤独感的研究,系统性地分析了职场孤独感的产生和应对,呈现了职场孤独感现象在组织中的动态演化的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梳理决策的情绪理论入手, 在综合几种主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前瞻性情绪作为社会风险信息源”的假说。前瞻性情绪是在决策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对决策选择的预期而感受到的, 进而影响决策行为的情绪。社会环境下的风险事件具有突发和稍纵即逝的特征, 如果一个公民对这类风险事件做出反应, 其结果的概率难于量化。在这种情况下, 前瞻性情绪能够为决策者快速提供有关信息, 并形成对决策预期结果严重性和可能性的综合表征, 从而成为公众场景下风险决策的有效线索。不同前瞻性情绪的组合在面对社会性风险事件时具有针对性的作用。近年来在文化比较中对于面子、荣誉和尊严文化的划分, 也为我们研究文化的情绪特征和行为效应提供了理论框架。本研究拟通过四项研究和多个实验探讨前瞻性情绪如何影响公众场景下人们的风险应对行为, 并对三种文化的情绪特征进行比较, 探索情绪性决策中个人因素、群体因素、及文化因素如何共同决定公共场景下风险决策(如亲社会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同时也期望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及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若水 《中国道教》2006,(5):21-25
王重阳创全真道,以“屏除幻妄,独全其真”为宗,直指个人心性本原。王重阳立教虽以“三教归一”为标志,但根本教旨却源于道教内丹性命之学。而其崇尚心性了脱的精神旨趣实有受于唐代重玄学的趣韵,他把重玄趣味浓厚的《清静经》作为日常修持典要之一,即是例证。王重阳“心本是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