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医学伦理问题(下)──脑死问题的基点所在日本旭川医科大学冈田雅胜三、脑死的问题所在(一)日本的脑死论者基本接受了美国式的脑死论,寻求制定能够积极促进器官移植的法律条文。那时关系到医学生物学的知识,当然应当任命专家来担任。但这种观点没表明思想,只是...  相似文献   

2.
日本医学伦理问题(上)──脑死问题的基点所在日本旭川医科大学教授冈田雅胜一、日本医疗伦理的现状我在这里想探索一下关于围绕日本医学伦理问题的问题是什么,并且通过脑死问题来论述一下构成日本医学伦理的根本问题。日本在把以美国为中心的生命伦理学展开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3.
日本首例脑死判定及脏器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观望不前的脑死1967年12月,南部非洲进行了世界首例心脏移植。1968年8月,日本札幌医大的和田寿郎教授进行了日本首例心脏移植,83天后病人死亡以杀人罪告发(判定70年内不起诉)。此称为“和田移植”,在历史上有名。1984年9月,筑波大学从脑死亡...  相似文献   

4.
孟宪武同志在“死亡之死亡———新世纪医学目的之假设”一文(医学与哲学,1999,(6):45,以下简称孟文)中提出:“现代医学的一切理论和实践,实际上一直在紧紧围绕着战胜疾患,战胜死亡而进行的。”这使我也联想到与医学目的紧密相关的两个问题,即人类是否可以彻底消灭一切疾病,达到人人无疾而终,甚至最终达到永生不死(孟文提到的是长生不死)?本文想就此及新世纪的医学能否把消灭疾病与死亡作为自己直接的现实目标等问题展开讨论。1 什么是死亡,死亡能否死亡11 “死是个体历史的终结”[1]:人的生物学生命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医学目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鉴于当今世界医学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医学目的是具有全局意义的发展战略问题,也是与人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医学目的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而非“清除疾病,阻止死亡”;医学维护的是健康的生命,而非仅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命;医学要研究“生”,也要研究“死”。  相似文献   

6.
探究日本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首先介绍日本目前的医学教育体制:本科教育、医师资格考试以及毕业后临床教育。然后分别在本科和毕业后两个水平对现有的医学人文教育进行评价,其中包括核心课程计划、现状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指出日本的医学人文教育系统性仍较差,本科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探究日本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首先介绍日本目前的医学教育体制:本科教育、医师资格考试以及毕业后临床教育.然后分别在本科和毕业后两个水平对现有的医学人文教育进行评价,其中包括核心课程计划、现状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指出日本的医学人文教育系统性仍较差,本科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侵华日军的人体实验及其对当代医学伦理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包括中国和日本的)学术界一直忽视了侵华日军战时人体实验及其相关伦理、社会政治问题,这一历史一直被认为与当代医学和医学伦理学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综述了日本医生战时在东亚地区(主要在中国)所进行的人体实验和战后被抵赖被掩盖被忽略被遗忘的历史,并特别探讨了这段令人心悸的历史所引出的种种伦理问题及其对当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道教医学思想简论盖建民古语云:“医道同源”,尽管这里的“道”似指道家学说,但由于道教在生死问题上历来重生恶死,自然十分重视具有济世救人之功效的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①历史发展表明,自道教创兴之日起,道教就把医术作为其传道济...  相似文献   

10.
当前转化医学受到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工作中。,面临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如何有效结合。本文以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的研境课题为例,系统介绍了“临床一实验室一临床”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转化医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曲直濑道三在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特点创立了日本医学史上最初的"道三流后世派",汉方医学的体系与流派也由此开始建立.从"外史"角度,即文化、社会、政策等外在因素对汉方医学体系的最初形成及后世派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前转化医学受到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工作中,面临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如何有效结合.本文以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的研究课题为例,系统介绍了“临床-实验室-临床”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转化医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濒死体验研究的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濒死体验研究中,有两条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导致科学医学,唯心主义导致灵学医学。前者研究其组成和机制,分析其文化、生物学特点及心理动力学。后者则陷入对人死复生的证明,美其名为生命之后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作为医学人文和生命伦理学的专著,紧扣现代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医学根本使命的生死主题,以生命哲学和生命伦理学为视野,围绕"尊严死亡"这一核心议题,对于人的"好死"愿望和现代医学如何让人"不得好死"的现实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对现代医学如何利用医学技术消解死亡的尊严及生命的尊严进行了反省,并探讨了在现代医学情境下一个人"好死"如何可能的理念和技术策略,是一部当代生死学和生死教育、生命教育的佳作。  相似文献   

15.
以日本学者小曾户洋、真柳诚、森鹿三等人的研究著作为中心,考察了宋元时期印刷本医学典籍的传日情况,两国间中药药材的交流情况,以及茶种被带回日本之后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学界对于日本现存针灸铜人的来历与制作时间的考证结果,否定了其来自中国的猜测。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首次出现了日存中国轶书回流中国并出版的记录。在吸收宋元医学成果之后,日本不断地摘抄与引用中国医籍,最终编纂了镰仓时期的三部重要医书,为后来日本汉方医学的繁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濒死体验研究的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濒死体验研究中,有两条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导致科学医学,唯心主义导致灵学医学.前者研究其组成和机制,分析其文化、生物学特点及心理动力学.后者则陷入对人死复生的证明,美其名为生命之后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民间发现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研究报告》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中从事细菌、毒物、化学武器等研究的医学者们的文集。《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研究报告》的发现是七三一问题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它直接证明了日本医学者加入七三一部队从事多种实验的事实。揭示了七三一部队败逃前并没有将所有档案资料焚毁,他们将部分重要的研究结果带回了日本,因此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档案及医学犯罪罪证史料的挖掘工作仍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以小曾户洋的论著《汉方的历史》为中心,重点考察六朝隋唐时期中日两国医学的交流情况,介绍他的独特见解与论述。小曾户洋认为在弥生时代日本已经隐约出现了中国医药技术的影子,到了隋唐时期,日本开始全面接受中国的医者、医籍、医事制度以及药材,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革利用,最终形成了日本的汉方医学。小曾户洋详细考证了一些重要的中医典籍传日的具体时间及在当时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药材的流传与存留情况。力求还原日本汉方医学起源与发展初期的真实面貌,并借此丰富我国现有的医学史资料。  相似文献   

19.
从“念佛救度”和“中阴得度”看佛教死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兰闵 《法音》2009,(8):5-15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中说,人是“向死的存在”,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死。医学与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让人类死亡时的痛苦有某种程度的减轻,但由于目前科学家对人死后的情形仍无法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就无法找到有效方式帮助亡者减少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归纳分析日本药物临床试验中知情同意的发展内容,为中国药物临床试验发展提供借鉴经验。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日本医学中央杂志收录的有关药物临床试验知情同意相关文献信息进行摘录、归类与分析。总结日本药物临床试验中知情同意的概念与重要性、受试者的认知与决策、问题、内容、团队建设及优化措施六大主题内容。提出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应借鉴日本的情况在完善补偿制度,知情同意书内容改善以及教育培养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本土化发展日本经验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