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对75例慢乙肝和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空腹、服糖后2h血浆血糖、胰岛素、C肽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测定,对慢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按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结果乙肝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BMI值较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低。慢乙肝合并糖尿病S≥3组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GADA的阳性率以及糖尿病症状、空腹低血糖发生率与乙肝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乙肝合并糖尿病S≥3组空腹、餐后2h胰岛素、c肽和与慢乙肝血糖正常S≥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ADA的阳性率显著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S≥3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有助于慢乙肝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持续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措施包括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炎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持续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措施包括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炎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1 诊断中生物因素是相对突出的病因通常在分析肝炎后肝硬化的病因时,不可否认的是:生物性因素是相对突出的病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成为传染病医生心目中的法定公式。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也观察到了另外一种事实,曾经是重病人,经抢救治疗后,多...  相似文献   

5.
1 肝螺杆菌与肝病的研究1994年Ward -JM等正式报道了一种新型嗜肝螺杆菌 ,发现其与动物肝炎的发展有关 ,定名为肝螺杆菌 (Helicobac telHepaticus,HH)。进一步研究发现HH是一种微需氧菌 ,普通培养和厌氧培养难以成功 ,继之国内外对该菌的形态学、理性特征、核甘酸序列、培养分离方法及病原学地位进行了系列研究。这种细菌在患肝炎动物的肝组织和肠粘膜中分离成功。HH易感染雄性小鼠 ,选择性定位于毛细胆管中 ,使肝实质局灶性坏死 ,汇管区胆管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继而发生坏死后纤维化 ,甚至使小鼠肝…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治疗研究的新模式镇江医学院病理教研室(212001)许浒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肝脏的虫卵肉芽肿(简称肉芽肿)则是日本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且是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的基础。为了防治肝脏肉芽肿,目前正进行建立血吸虫疫苗研究和免疫抑...  相似文献   

7.
目前治疗乙肝尚无能够根治性的特效药物问世 ,治疗的最佳策略是以抗病毒为核心 ,以抗肝纤维化、免疫调整及保肝护肝等为辅助的联合治疗 ,基于乙肝病毒的生物特点及慢性肝炎肝脏损害病理情况 ,决定了乙肝治疗必须循序渐进地打好“持久战” ,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作法都是不客观的、不可取的。1 目前尚无根除乙肝病毒的灵丹妙药问世 ,药物虽多 ,仅能起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只有长期用药 ,使病毒长期被抑制、复制环节逐渐被破坏 ,才有可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治疗乙肝的目的是 :清除病毒、抑制肝脏炎症和恢复肝功能 ,防止进展为肝硬化和减…  相似文献   

8.
通过肝脏的血流由于肝前、肝内或肝后性梗阻而引起门静脉压力超过 10~ 12mmHg者 ,称为门脉高压症 (PVH )。门脉高压症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和对再出血的预防。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药物作用降低门静脉和曲张静脉的压力 ,从而减低曲张静脉的血管壁张力 ,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药物治疗在门脉高压症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用唯物辨证法方法对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观点加以剖析 ,对提高我们临床治疗及辩证思维水平是有益的。1 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是矛盾事物的两方面血管收缩剂的作用 :研究证实 ,肝硬化门…  相似文献   

9.
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周期素D1 (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对52例符合要求的HCC组织、10例胆管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VEGF及Flt-1蛋白.CyclinD1、VEGF及Flt-1在HCC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55.8%及67.3%,均显著高于胆管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P<0.001).CyclinD1及VEGF表达与肿瘤包膜完整、血管侵犯及肿瘤分化程度明显有关(P<0.05);Flt -1与肿瘤分化程度明显有关(P<0.05).CyclinD1与VEGF间、CyclinD1与Flt-1间及VEGF与Flt-1间的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445,P<0.01、R=0.368,P<0.01、R=0.332,P<0.01).CyclinD1、VEGF及Flt-1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腹膜纤维化导致腹透效能下降及超滤衰竭,制约着腹膜透析的应用。腹膜间皮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是腹膜纤维化的起始和可逆环节,因此预防和逆转EMT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阻止和延缓腹膜纤维化、超滤衰竭的最佳策略,并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腹膜纤维化导致腹透效能下降及超滤衰竭,制约着腹膜透析的应用.腹膜间皮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是腹膜纤维化的起始和可逆环节,因此预防和逆转EMT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阻止和延缓腹膜纤维化、超滤衰竭的最佳策略,并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肝性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性糖尿病由严重慢性肝脏病变所引发,常见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血色病等,多出现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不论是发病机制,还是临床表现与治疗均与2型糖尿病不同。本文将就此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 生物人工肝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用途从 2 0世纪 5 0年代Shibusawa和Killy等用常规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肝脏衰竭以来 ,人工肝的应用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前期主要是非生物型人工肝的研究 ,从最早的单纯血液透析 ,到交换输血、整体洗涤、血液透析过滤、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加吸附及血浆置换 ,随着对肝功衰竭时堆积毒物类型及其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不同透析吸附材料性能的改进 ,非生物型人工肝的疗效也在逐步提高中。生物型人工肝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生物反应器、吸附装置及循环辅助系统。生物反应器是肝细胞附着的地方 ,因此是…  相似文献   

14.
乙肝肝硬化是HBV感染的最终结局之一。目前的研究证明,抗病毒治疗能使肝脏组织学获得改善甚至逆转肝硬化的病情。多种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使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患者仍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应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病情、药物特点、不良反应、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强效、低耐药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3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提示:糖尿病及HBV-DNA阳性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50、23.982,P值均0.05),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原发性肝癌危险性越高(糖尿病病程于5年~10年者,其OR值为9.232;大于10年者,OR值为12.925);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糖尿病治疗方案无关(P0.05);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6.
研究慢性肝病男性患者性腺功能的变化及与肝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62例慢性肝病男性患者的性腺激素水平,慢性肝病患者根据有无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依据Child-Pugh标准分为A、B、C级,比较各组患者的性腺激素水平。研究发现42%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特别是存在肝硬化的患者更为明显。此外在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分级B级和C级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A级患者,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A级患者。无性腺功能减退的慢性肝病患者其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如AST、ALT等显著好于存在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提示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性腺功能的异常,性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对评价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判断病情和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1肝硬化现状和防治方面的问题 1.1肝硬化是日渐受到重视的医学、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肝硬化分布全世界,不论国籍、不限民族,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数字表明肝硬化人群平均发病率约17.1/10万,每年全世界死于肝硬化的人数超出31万,近几年来已增加到50万[1].在西欧和美国,因肝硬化致死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意外,居死亡原因第5位.在美国中年人中则为位居第4的死亡原因.我国肝硬化发病率占同时期住院病人总数的1%左右[2].以肝炎病毒感染致肝炎后肝硬化为多见.但近年来,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病发病年龄以21~50岁多见,占83%左右,男女比例为4~8:1,中年男性患肝硬化最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是日渐受到重视的医学、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析系统论方法的主要基本原则在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指导性作用。揭示在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中自觉、主动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和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可以拓展研究的新思路,从系统论的角度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最佳方案,对促进和指导临床医学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胆囊切除手术操作不当损伤胆总管或肝总管是手术严重并发症,如实记录手术过程有利于后续诊疗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鉴于胆管损伤可能导致胆管梗阻、反复胆道感染甚至肝硬化,如果医师书写与手术过程不符的手术记录以减轻过错责任不符合医师职业道德,甚至患方有充分证据证明手术记录不真实时医院要承担全部责任。本文以某法院公布胆囊切除手术记录的主要内容不真实而承担医疗事故全责的判决案例为基础,警示医师过度完善手术记录可能面对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骨髓干细胞移植已成为肝功能衰竭治疗的一个新研究方向,有望在肝衰的治疗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何实现骨髓干细胞在肝内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转化,需从系统的角度加以探讨.以微创性和导向性为特点的介入治疗是现代科技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通的产物,符合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骨髓干细胞移植与介入方法的完美结合必将为广大肝衰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