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现代精神分析学说与当代意识形态理论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齐泽克成功地将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并深化了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它为当今意识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某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摘 要 自Snyder提出以来,希望思维的认知理论已经发展了20余年,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将其应用于临床领域则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系统的训练可以促使希望思维产生和提高,从而帮助个体改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矫正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希望思维能够用于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情景,促进积极心理健康,帮助其更好的成长。总的来说,希望思维的临床应用具有适用范围广泛、干预方法相对简单易行、可以作为独立的希望干预系统和也能与传统心理治疗相融合四个特点。未来对希望思维在临床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一方面要注重对新的本土化的干预策略的开发,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其内部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论免疫生物工程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博士生(130021)张亮林“免疫生物工程”新概念是我国著名免疫学家杨贵贞教授依据生物工程技术对当代免疫学研究广泛渗透的趋势及在多年工作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包括应用于免疫学研究领域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  相似文献   

4.
滑坡效应是指个体的不道德程度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剧的倾向, 即不道德行为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它广泛存在于个体自身层面以及人际互动过程中, 会影响个体正常社会交往, 甚至阻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滑坡效应的研究方式包括实验者操纵法和自发性欺骗法, 心理机制包括道德推脱、内隐偏差、自我非人化等, 对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提升预防定向动机和塑造积极的描述性社会规范。未来研究可从心理过程和生理机制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滑坡效应的适用范围、神经干预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是20世纪在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和颇具影响的基督教神学家。他坚持原罪论,并将基督教伦理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问题及政治问题的研究,从而形成了系统并具有现代精神的基督教应用伦理学(即基督教现实主义伦理学),在现代宗教伦理学的推广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所倡导的现实主义伦理学影响了一代神学家和政治家,后来更是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哲学依据。本文考察了尼布尔的原罪论及其与理想主义的分歧,以及尼布尔现实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谈到免疫 ,只是指动物体内存在的一个防御系统 ,那么植物是否具有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人们一直对此并不太清楚 ,直到最近几年人们才发现 ,植物细胞可以通过降解病毒RNA的方式来对抗病毒的入侵 ,称为RNA干预 (RNAi) ,并且发现在真菌和动物体内都存在这种机制。既然这种RNA干预与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有关 ,它与我们已知的免疫系统有什么关系 ?它的应用前景如何 ?1 RNA干预的发现十多年前 ,Jorgensen和他的同事们试图加深矮牵牛花的紫色 ,就将一个强启动子控制下的色素基因转入 ,但结果非常惊奇 ,许多花并不是紫色…  相似文献   

7.
早在公元6000多年前,中国先人就创造了以爻卦为命题形式,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体系的辩证逻辑形式演绎系统。此后,又给出了爻辞和卦辞的语义解释系统。后来,又给出了《易经》的语义和语用解释系统。它自古至今,长盛不衰,成为中国的传统逻辑、文化发展的活水源头。以互补结构整体思想的形式结构和推理有效式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数理辩证逻辑,是以易经逻辑为其辩证逻辑基础的,它又是易经逻辑的一致性扩大系统。它为实现易经逻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现代逻辑形式化方法。本文给出的易经逻辑形式公理系统DPA++就是其现代化形式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Disorders,ASD)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是社交互动障碍。早期干预对ASD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至关重要,而传统康复干预方法存在耗时长、花费高昂、专业康复治疗师短缺等诸多局限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交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通过梳理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社交互动中的研究现状,探讨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干预中实验环境、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与挑战。未来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中的研究可考虑从探索人机双方特点开发新的社交场景,结合多模态和脑科学技术揭示人机互动的心理过程以及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构建社交机器人闭环系统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西方关于儿童期品行障碍的预防性干预方案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凯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202-206
儿童品行障碍是一种发展性的异常,是儿童期很常见的复杂的行为障碍之一,对其的预防性干预研究日益成为西方研究的热点,国内在此领域的理论探讨和经验性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对国外三种有代表性的针对高风险儿童的预防性干预方案——快速追踪,成功第一步,有效的年季训练系统进行了客观的回顾,并对干预方案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情感广告的传播效果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感诉求在现代广告中运用非常广泛,并已成为西方广告心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者们重点探讨了情感诉求的作用机制、情感诉求所能达到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其传播效果的相关因素。文章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并提出了现有研究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在学习障碍的鉴别中兴起的干预-应答(Response to Intervention,RTI)模式鉴别学习障碍内部亚组的有效性及其调节因素。通过系统检索1996-2015年的文献,获得了34项研究,包括6127名学生的45个样本、261个效应值。元分析结果表明,RTI模式可有效区分学习障碍风险儿童的内部亚组,对干预无应答和有应答的学生在学业成就、认知技能、行为等多方面存在系统、显著和持久的差异,但仍存在个体应答状态的进一步分化。RTI模式对于学习障碍风险儿童内部变异的区分效果受到干预对象、干预层次、干预时间、应答指标选择、测量方法和切分点等因素的影响。本元分析结果不仅为认识RTI模式鉴别学习障碍的有效性提供了进一步证据,更重要的是通过系列调节效应分析,为合理实施RTI模式鉴别学习障碍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讲解陈士强《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二册。现代汤用彤著。成于1938年。同年由商务印书馆在长沙印行。1955年由中华书局再版,1962年重印。1983年中华书局将它改为横排简体的新版出版。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和抑郁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和免疫之间存在双向交流通路,免疫系统可能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认为细胞因子作为神经调质,可能在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个假说得到了很多证据的支持。而在动物身上应用前炎性细胞因子也能够引起与人类抑郁症行为症状非常类似的“病态行为”。研究认为外周细胞因子通过信号传导进入脑内与中枢产生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5-羟色胺系统,从而导致抑郁症。细胞因子的中枢效应可以解释很多抑郁症状,“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状的机制和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物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广泛地运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实验技术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作为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的分子生物学,正是通过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物理化学分析,来阐明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方法论问题,即怎样看待物理化学的分析对于认识生命本质所起的作用,生命过程的本质能不能简化为支配非生物界的物理化学规律?这个问题在实质上涉及物质的低级和高级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要求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它作出正确的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基于感恩提升的干预策略对适应性功能的促进作用广受关注。然而,诸多研究却揭示出感恩干预效果受到个体因素的调节,即干预效果在不同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基于基线的心理特征、人格类型、动机和人口学特征,从个体视角出发,系统地梳理了感恩干预效果的调节因素及潜在解释,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由此,拓展学界对感恩干预与个人特征适配性的认识,优化干预的效用,为设计个人-活动匹配的个性化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个体危机干预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中,个体危机干预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个体危机干预是一种短程的心理治疗,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对干预对象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问题尚未形成相应的伦理规范。为促进危机干预工作的健康发展,对这两个方面的伦理学问题加以讨论,尝试提出一些能够指导个体危机干预工作实践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学的兴起及其对生命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学是近十余年来崛起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之一,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对生命科学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一经诞生即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生命及疾病本质的认识、在疾病的防治及保健医学平方面引起了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韩立新 《哲学动态》2012,(10):13-22
1714年,曼德维尔以未署名的方式发表了那本在当时引起广泛争议的著作《蜜蜂的寓言》,提出了一个近代社会特有的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蜜蜂的寓言》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发现了近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个严峻的事实,即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相反关系。一般说来,个体与整体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皮尔士存在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文 《世界哲学》2006,3(1):94-103
存在图是现代逻辑草创时期皮尔士在其关系演算和谓词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示逻辑句子和推理的图式系统,是皮尔士用来证明其形而上学的工具,它的重要性直到计算机表示的图示推理得到发展后才得以确认。本文首先以经典逻辑为背景研究存在图的各个部分,然后讨论存在图在当代许多学科领域的回应和应用以及它在逻辑史上的地位,最后考察存在图对于皮尔士形而上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性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德性伦理”的研究现状2 0世纪晚期以来 ,“德性伦理”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西方 ,由于以麦金太尔等为代表的社群主义和伦理学中的“反理论”等思潮的努力 ,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伦理学运动 ,它以反思西方传统伦理思想的面目出现 ,对以功利论 (边沁、密尔 )、义务论 (康德 )和新契约论 (罗尔斯 )等为代表的新旧规范伦理学思想进行批评 ,力图恢复古典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德性伦理传统 ,建构现代德性伦理学。西方学者对现代德性伦理的系统研究是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麦金太尔 1 981年出版的《德性之后》可以说是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