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起源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前沿问题,M·艾根(M.Eigen)教授卓有成效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提出了超循环论,揭示了生命起源特别是生命信息起源与进化的一定的规律性,为近十多年来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艾根的超循环论不仅在解决生命起源问题上独树一帜,具有开拓性,同时还涉及宇宙观方面意义深远的一些问题,自始至终贯穿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一、超循环论的研究方法 艾根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独具特色。20世纪以前,由于物理化学以及相应科学知识的贫瘠,尽管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进行许多实验,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否证各色各样的理论,但实验粗糙、证据不理想,没有说服力。20世纪30年代化学进化论的创立不能不令20世纪前的那些科学家们对奥巴林等人刮目相看。以奥巴林为代表的化学进化论者的大量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2.
当代生命科学有两大前沿,一是生命的起源;二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关心这些问题的,不仅有生物学家,而且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们在共同探索这两大难题。之所以难,前者探讨的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至今为止仍为独一无二的事件,时过境迁;后者是研究主体对自身的研究,不能不受自身所限。M·艾根(M.Eigent)的超循环论为生命起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该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神经系统,乃至社会的网络结构形式。 艾根1929年出生于德国,1951年获格丁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53年进入普朗克物理化学研究所,1964年始任所长。由于他在快速化学反应研究中的出色成就,1967年,他和诺里什,波特一起获诺贝尔化学奖。艾根在快速化学反应研究中,特别注意到了生物体内的快速生化反应,并从生物分子演化的角度对它进行考察,这引起他对核酸和蛋白质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的兴趣,他将非平衡热力学自组织理论、信息论和博奕论运用于生命起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疾病与自组织理论关系初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研究生(630037)宁晓滨导师钱桂生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一系列自组织理论如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学、艾根的超循环理论、托姆的突变论、费根鲍姆的混沌理论和曼德勃罗的分形学等相继出现,它们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DNA、RNA和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但关于何者是生命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近来的研究表明,RNA可能是生命的起源。本文简述了有关此学说的一些主要证据,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恐惧管理理论(TerrorManagementTheory,TMT)从人们对自己生命的意义感和价值感的需求角度对自尊进行了阐释。大量实证研究对该理论的基本假设进行了验证。该文对TMT的理论起源和基本观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TMT关于自尊的“焦虑缓解器假设”和“死亡突显性假设”以及“防御的双重加工模型”,并对TMT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实质研究释疑与解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 引言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是作者在《阴阳平衡与生命物质的运动》(已公开发表)等文中提出的新概念。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理论认为,人的健康个体,其生命物质运动处在一种稳定平衡状态,并存在一定的阈值振荡,超过了阈值范围人就要生病。所谓阴、阳就是对平衡态的偏离。中医的阴证,是超阈值偏离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的慢节奏或某种成分的减少;中医的阳证,是超阈值偏离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的快节奏或某种物质成分的增加[1,2]。阴阳平衡物质论的宏观整体性论证容易做到,但微观论证却不容易,这要对证的微观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式的研究:起源、发展和整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对抑郁易感性的研究,已经成为探寻抑郁心理病理的一个热点。文章介绍了抑郁易感性应激模型的相关定义、起源、及主要特点。介绍了在当代具有代表性的3个理论:(1)Abramson的抑郁无望理论;(2)Beck的认知易感理论;(3)双信息过程理论。尤其对抑郁认知易感性因素本身的起源、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述。最后,介绍了整合的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论道教生命伦理的价值原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道教生命伦理的价值原点姜生对于生命的本质及其价值的认识,是生命伦理学说的理论基础。道教对人类生命的本质有着独特的认识。考察其生命起源说,我们可以把握道教的生命本质和价值观。“生”是道教教义的一个基本概念。道教的宗教理想是修道成仙、长生不死,因此十分...  相似文献   

9.
1 对于宇宙、自然界与社会等方面的系统化的整体性认识,在诸如古代的中国与希腊一些思想家们的思维中就已经存在了;但古代的这种认识,总的来说是直觉的、笼统的与模糊的。真正把系统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加以研究,应该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前后薛定格提出负熵学说与贝塔朗菲发表一般系统论才开始的。四十多年来,系统科学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不断扫除着过去三百余年在许多具体科学领域被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单质点科学哲学所完全笼罩着的阴影。以往科学研究的整体是没有首先充分考虑结构的或简单加合的整体,因而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整体基础上的综合;而系统科学研究的整体是有组织结构的整体,因而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整体基础上的局域分析。申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学说、艾根的超循环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用“元衡论”的思路对痤疮病因及治疗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一种着有复杂发病机制的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对于它的病因及治疗仍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运用传统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组织结构理论、微生态学理论和生物物理学的超循环理论,通过建立一个单元平衡模型,简称"元衡论",以它来解释痤疮的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方案。运用这一思路能够更好地分析病因并有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痤疮是一种着有复杂发病机制的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对于它的病因及治疗仍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运用传统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组织结构理论、微生态学理论和生物物理学的超循环理论,通过建立一个单元平衡模型,简称"元衡论",以它来解释痤疮的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方案.运用这一思路能够更好地分析病因并有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2.
四个月亮与生命安微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生命是怎样起源的呢?许多学者都在探索。美国学者米勒,首次模拟原始地球大气成份,合成了11种氨基酸,这一实验证明,在地球历史的发展中,从基本元素到无机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经窗漫笔     
佛教的出发点佛教探索的根本问题是人的“生命”。这就是佛教的出发点。佛教所说的生命包括一期生命和无限生命。不过,佛教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不感兴趣,它只强调人们应该牢牢把握住现前生命的趋向。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受超自然力的支配。生命的升华与堕落,直接受人们自身行为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佛教的业力说与轮回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细胞的生物控制与肿瘤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博士生(100050)刘志毅导师刘耕陶细胞的生物控制与肿瘤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与生命体一样的两个基本功能:进行它所特有的新陈代谢;进行生殖(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无性增殖)。由于细胞具有这两个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张力———有性无性各千秋白求恩医科大学311办公室(长春130021)干与·韩羽士巴刘培生生殖是使生物生命在子代体上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方法,它可以是无性的,也可以是有性的。从无性到有性生殖是个进化过程。各样的有性现象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上,出现有性生...  相似文献   

16.
贝塔朗菲创立系统论的初衷本是要开创一种机体论的新科学,但由于仍然不能超越构成论,即整体由部分构成的预设,其后的发展几乎仍然向着制造“更复杂的机器”前进,以致许多人认为系统科学并非科学革命,因为它并未逃脱机械的逻辑和“还原论”的“如来佛”掌心。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系统科学后又一轮重大突破是从超循环理论开始的:超循环理论直接探究生命发生的奥秘,终于冲破了机械论的遮蔽,揭示了生成的逻辑及由之生长起来的整体的规律。因此,它不仅推动了系统科学从有机整体论走向生成整体论,而且展示出内涵价值的自然界生成演化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7.
宇宙本体统一于场吗?(续)──E·拉茨洛的亚量子全息场理论简介刘文海,钱兆华,周继红2、生命联系(hkconnections)在生物世界里,我们同样需要面对一些疑题:渐进的和偶然的进化不可能圆满地解释单个有机体形态发生以及物种种群的多样性和一致性,因为根据推算,由突变和自然选择这些随机过程不可能在几十亿年的时间内产生出如此高度有序的结果;遗传学理论至今还无法解释生物有机体再生器官和肢体的现象(如海绵、海胆、水爆等许多动物都有再生肢体或器官的本领),等等。生命的进化暗示了一定有某种不仅仅是机遇和遗传因素的东西在生物进化圈内起作用,那么,这里的成序原则是什么呢?在生命领域内,相互作用决定的不是物质一能量系统的基本状态,而是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进化方式。尽管有机体之间通过场的联系(即近联系)也还是存在的,但相对于有机体的自我联系、相似类型的有机体之间的联系、有机体和其外在环境的联系而言,它显然是次要的。后者,即所谓“生命联系”。按照S—QHD假说,有机体(以及有机体的部分和集合)将其典型的形态读入中一场中,并从场中读出相应的形态图景。读出结果的差异性有可能决定了这些系统的存在、行为和进”化,决定4一效应。何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生命和生命起源问题是生物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生物学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环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唯心主义把生命看作是一种非物质的本质,但同唯心主义相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同周围自然界的物质代谢是它的特征。广义地来说,物质代谢是无机界的物质转化为生物、生物转化为非生物这一对立过程的有规律的必然统一,这种过程是在机体同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统一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构造简单的,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就其起源来说,可能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科马洛夫院士(В.Д.Камаров)早就说过,原始的细菌,极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生命形态。欧巴林院士(А.И.Опарин)在  相似文献   

20.
许多世纪以来,生命起源的问题一直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场所。到二十世纪初,这个斗争特别地尖锐化起来了。这是由于当时的自然科学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合理的有科学根据的回答,似乎这个问题已陷入绝境了。直到十九世纪末,在生命起源的问题上,自然发生说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几乎占着完全的统治地位。这种说法认为有机体是从无机界的材料中突然产生出来的。全部的争论只是归结于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是那种力量决定生命的这样的产生的呢?按照唯心主义的观念,特别是按照宗教的观念,一切的生物,也包括人在内,当它们产生的时候,就具有了完善的组织和形态结构(大致像我们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