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存在认知优势,但是在负性情绪干扰下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是否存在认知优势尚不清楚。空间工作记忆和负性情绪均以大脑右半球为优势脑区,加工效能理论认为空间工作记忆和负性情绪的加工使用同样的认知资源。研究采用情绪空间2-back任务,探究在负性情绪刺激干扰下的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熟练双语者是否存在认知优势。结果表明,熟练双语者在该任务中表现出比非熟练双语者更高的正确率和更短的反应时。这一结果说明,尽管存在负性情绪刺激的干扰,相比非熟练双语者,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仍然表现出了认知优势。  相似文献   

2.
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脑电位系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脑机制,建立了情境图片、面孔、汉字和声音四个系列组成的中国情感刺激材料库,并通过ERP实验对情绪与注意、工作记忆的关系以及特质焦虑者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⑴ 负性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至少在注意、评价及反应准备这几个阶段具有某种优先权,注意偏向也可在内隐任务下发生,负性刺激对注意资源不足具有某种补偿作用;⑵ 威胁性视觉提示对其后的视觉加工具有调节作用,高焦虑个体对这类性刺激投入了更多的视觉加工资源,而且威胁性刺激对注意的影响可以跨通道进行,威胁性的视觉刺激可以影响触觉注意;⑶ 在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方面,负性情绪下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引起的P300波幅减小,这种效应可能是基于情绪对顶叶注意系统的调节作用,而在词语工作记忆任务中这种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3.
情绪调节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建安  雷虹 《应用心理学》2010,16(2):160-166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为自变量,以工作记忆绩效和情绪自评差异为因变量,旨在探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使工作记忆绩效降低;通过情绪调节,可以改变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效果;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影响效果不同:认知重评缓解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表达抑制加剧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特点为倾向于加工与负性心境一致的材料, 被认为是抑郁症认知易感性的核心特征。目前研究者们围绕抑郁症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三个子功能的情绪刺激加工特点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发现在更新功能上, 患者难以移除负性情绪信息, 且在正性信息的加工上存在缺损; 在抑制功能上, 患者难以抑制无关负性情绪信息进入工作记忆; 在转换功能上, 患者情绪材料转换困难的研究证据尚不充分。神经生理与脑成像的研究初步表明, 工作记忆中的情绪刺激加工与抑郁症患者背外侧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的功能激活水平异常有关。未来研究需评估工作记忆三个子功能对抑郁症状的差异性贡献及在情绪刺激加工上的统一性, 并探究其随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轨迹, 谨慎选取并评估不同情绪刺激材料指标的诱发效应及其对工作记忆功能的独特影响。在此基础上, 深入探究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神经机制, 为工作记忆偏向矫正干预的临床应用及其预期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任务无关的情绪刺激如何对工作记忆的信息更新过程产生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情绪N-back任务,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调查情绪对工作记忆信息更新的影响。ERP结果显示,在0-back任务中,负性分心物诱发的P3显著小于中性分心物,表明其干扰了工作记忆信息更新过程;而在2-back任务中,负性分心物诱发的P3与中性分心物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其未对信息更新表现出干扰效应。该结果支持了情绪与认知加工的双竞争模型。  相似文献   

6.
潘东旎  王道湍  李雪冰 《心理学报》2018,50(10):1105-1119
工作记忆训练的训练获益能够迁移至与工作记忆相关的各项基础认知活动中去。基于情绪认知控制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密切关联,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情绪性双维n-back训练, 并且验证利用手机APP搭载训练任务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APP的短期双维n-back训练能够使个体在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活动记忆任务、数字转换任务、Stroop任务上的成绩产生相较控制组更大的进步, 表明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工作记忆的容量和中央执行功能。然而, 基于不同情绪材料的训练(中性、负性、正性)在各类迁移上差异不大。短期训练无法迁移到情绪Stroop任务中, 即无法产生特异的情绪控制上的效益。双维n-back任务通道单一, 且搭载于手机APP, 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将情绪材料单纯地糅合进工作记忆任务中的价值与意义须被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7.
根据任务需要准确提取工作记忆表征对提高认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的调节因素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因素为切入点,在工作记忆提取阶段呈现奖赏线索,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实验1)与连续提取任务(实验2)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实验1和2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和连续提取任务。本研究发现:(1)奖赏可以直接促进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2)奖赏促进作用的机制是对工作记忆资源的再分配;(3)奖赏促进作用受提取顺序和个体工作记忆能力差异的影响。这些发现揭示了工作记忆提取阶段的奖赏调节机制,为促进认知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各种认知活动都或多或少的受其影响。有关情绪与工作记忆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很多的证据表明,情绪对认知表现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工作记忆完成的。本文对情绪分类,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相关理论及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与加工速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反应了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在认知发展研究中,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所起的作用仍存在较大的分歧.采用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比较了语文学习困难和控制组儿童的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语文学习困难儿童在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但加工速度不能解释不同能力组之间的差异,语文学习困难儿童的缺陷在于工作记忆能力的下降.工作记忆的缺陷在于言语工作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的不足,与视空间工作记忆能力无关.语文学习困难既存在一般的工作记忆缺陷(中央执行功能)也存在特定的工作记忆(言语工作记忆)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数学焦虑影响儿童数学任务表现的作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设计了心算加法和图形旋转/平移两类数学任务,同时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问卷》、工作记忆和抑制任务,以探讨数学焦虑影响儿童数学任务表现的作用机制.213名小学五年级儿童参与研究,其中89人参与正式实验.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高数学焦虑组在工作记忆和两类数学任务中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而两组在抑制任务指标上差异不显著;(3)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影响心算加法任务的完全中介变量;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影响图形旋转/平移任务的完全中介变量,言语工作记忆是二者关系的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支持了加工效能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的影响。采用3(情绪体验:中性、积极、消极)×2(行动控制风格:行动导向、状态导向)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延迟匹配记忆任务实验。研究发现,中性与积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 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结果差异显著,行动导向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结果表明,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冬华  李晓东 《心理科学》2012,35(3):608-613
实验1考察了自我损耗对工作记忆的影响。40名6年级小学生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完成损耗任务和非损耗任务。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明显降低。实验2考察积极情绪能否克服自我损耗对工作记忆的负面影响。40名6年级小学生参加了实验。在完成损耗任务后,采用自传式回忆的方法诱发实验组的积极情绪。结果发现,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够克服自我损耗对于工作记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不同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不同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Recent work suggests that executive functions, specifically working memory, may facilitate emotion regulation (ER). Here we examined whether measures of 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 and verbal working memory relate to ER in a group of recent mothers. We found that while 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 was associated with, and predictive of, self-reported measures of ER and emotion dysregulation—verbal working memory was correlated to only one dimension of emotion dysregula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orking memory may play a unique role in everyday regulatory functioning. We frame our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broader implications they may have for the potential role of executive functioning in parenting.  相似文献   

15.
The influence of mood on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adults, albeit with conflicting results, but remains relatively unexplored in children.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 mood induction procedure on phonologic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in fourth and fifth graders. An initial working memory span test was followed first by a collective mood induction procedure, then by a second working memory span test. Results showed an effect of mood induction procedure on phonological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s, with decreasing scores in the case of negative moo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certain contexts and situations, negative emotion has an impact on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