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斌阿洪現在已經实現自食其力了,这是他个人的喜事,也值得我们大家高兴。四年多来的情况說明:做到这一点,有个艰苦的历程,不是那么順順当当,随便就走过来了的。剛开始时,于阿洪也和其他各地某些阿洪一样,思想搞不通,认为劳动不光荣,是下等人干的活,自己是宗教職业者,是阿洪,回民群众到任何时候也得供养自己,因此从沒想到要自己参加劳动,就是想到了,心里也不愿意参加,还退一步想:就是光吃“乜帖”也够自己的生活費用了,劳动不劳动没关系……。因此,对参加劳动,走自食其力道路,思想感情上滿有抵触。1955年,当地回民群众动员他参加劳动,并把寺里的一块八分园子地交給他侍弄时,说实話,他是勉强接受的,并且,最初也只作一点点輕微的劳动,园子里的絕大部分活却雇小工替他侍弄,结果这一年  相似文献   

2.
經过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广大劳动群众社会主义觉悟普遍提高,他們的生产热情和排山倒海的冲天干勁,創出了不少成绩,真是卫星飞满天,捷报到处传。这种“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新形势,給了伊斯兰教阿洪极大的鼓舞。他們说:“我們在党的领导下,經过了整风和交心,总路綫的光輝照亮了我們的心。我們要作能劳动的新阿洪。”因此,我县八座清真寺,八位在職的阿洪和七名掌教,都积极参加了劳动。  相似文献   

3.
公元622年,穆圣带领穆斯林迁徙麦地那。在迁徙的人流中,有一名青年,为了追求他的未婚妻伍姆盖斯,也随她迁往,有人将这一情况告诉穆圣,穆圣说道:“万事唯凭乜帖(举意)而成就,人们获得自所举意的。”“乜帖”的一般含义自心灵对某种事物的关注和倾向。而它的宗教含义则是:绝对服从真主的命令,为取真主喜悦而为之。刘智《天方典礼》中解释为:“万事未形,其心已动,为善恶之造端,理欲之根源。”有  相似文献   

4.
“象类”一词,首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郑国大夫子产之言:“雷震电曜,天之威也,圣人作刑戮以象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雷震电闪能给人一种天发威怒的感觉,使人产生畏惧心理,于是“圣人”经过类比推理,作出了用刑罚诛戮罪人以畏慑犯罪、治理社会的规定。雷...  相似文献   

5.
梁发 《中国道教》2011,(6):18-19
在道家哲学中,道有体用.道体就是宇宙的本原,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从其“用”看,道就是法则秩序,能够顺应天地秩序而行的,那就是“常道”,所以能“周行而不殆”.因此《老子》首章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21章具体地描述了道的面貌: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宋儒对“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一句,用“心地光明”作为注脚,充分显露出“道”的玄妙性与真确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楚简《鲁邦大旱》篇的内容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简《鲁邦大旱》篇一、二简 ,是写孔子借“鲁邦大旱”之机 ,在不坚持反对以“说之事鬼”的情况下 ,向鲁哀公提出了“正刑与德”的政治改革对策。三至六简 ,通过写孔子与子贡是否要祭祀求雨的辨难 ,表现了孔子对待祭祀鬼神现实而理性的态度。这与《论语》、帛书《要》篇的记载若合符节 ,可谓信而有征。以此来看孔子的天命观 ,知其“以鬼为不神” ;而不废鬼神之祭是“君子以为文” ,有“神道设教”的用心 ;其虽有“道德之天”的观念 ,但“上天”的主宰只是虚悬一格 ,实质还是强调人事  相似文献   

7.
我们厂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干事小王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个会议通知:“今天下午二时正,在会议室召开干部会,研究生产情况,请全体干部准时到会。”到了开会时间,厂长见到会的人不多,而且到的主要是一些科室的负责人,车间来的人很少,觉得很奇怪。厂长就问小王:“你都通知了吗?怎么不见车间主任和班组长来?”小王回答说:“我写通知时写得清清楚楚,开的是干部会,全体干部都要参加。”厂长一听就明  相似文献   

8.
船山先生认为,《周易》有两方面的学问,一是占筮之学,一是如《大象》的纯乎象理之学。占筮之学是知天以俟命而立命之学,即若能理解其中包含的阴阳消长“天化物情之变”的天道原理,对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象理之学是以提高人的德智修养为直接目的的尽人事而求合乎天德之学。两种易学途径有别,然实亦殊途同归。于两者之中先生推《大象》之学为圣人之学,是以象理之学为学易主要途径。象理之学的目的是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方法是体悟易道而达到“反诸诚之通”的境界。宋明以来的思想大师皆以易学为教,并皆发挥复明良知之义,是皆以易学为德性修养之学,皆以人的理性自觉为道德修养成功之关键。  相似文献   

9.
人贵直,文贵曲。写文章不能象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而要象“螺丝壳里做道场”,尽可能的委婉曲折。文章曲折多变,才能令人爱读、耐读。如果一篇文章,从头至尾平铺直叙,一览无余,那还有什么艺术的魅力? 有人认为情节复杂的长篇大作,可以写得波澜起伏,而短章小品则难以写出变化。其实不然,短小的文章,只要讲究章法,巧妙布局,同样可以曲折动人。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内容非常简单,字数不过两千,但写得那样曲折、有味,从章法上看,颇有“尺水兴波”之妙。这波澜,乃是作者的感情变化所引起的。情变而文变。  相似文献   

10.
反穿袜子     
唐朝有个诗人叫王梵志。他写过一首诗,意思是说我反穿着袜子,人们都说我穿错了。其实袜子的里面做得粗糙不平整,贴在脚上很不舒服;而外面却做得光滑平整,不过它是给人看的。我宁可让别人的眼睛看了不舒服,也不可让自己的脚穿着不舒服,所以尽管“人皆道是错”,我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1.
话说安详     
安详,是一种优良的生命质地。一个人能以宁静的心境从容地看天空云卷云舒,看地上花开花落,看世间人聚人散,这便是一种安详的修养了。唐代诗人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名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位“蓑笠翁”能一个人一条船在飞鸟藏形行人绝迹的冰地雪天垂钓,此间沉静的氛围展示一  相似文献   

12.
我的感想     
在全民整风前,虽然我自己种有几亩地,实际上沒有劳动多少,原因是我认为自己是个阿洪,参加劳动不好看,所以下地总是偷偷地去,怕被群众看見,闹个“庄稼阿洪”,顾虑群众不請,影响自己收入。加上缺少肥料,粮食收入不多,就更苦恼。自全民整风以后,特别是批判了右派分子刘升明和他的集团以后,才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意义,以及不劳而食的可耻,积极参加了劳动生产。这里的阿洪、海里法、掌  相似文献   

13.
初到山城,徜徉在陌生的小巷,一抬头见“前方施工,此路不通”的标牌横在路中央,原来我走错了路。错就错了吧,反正我也没有什么目标,只是随便走走。然而,标牌上那个大“路”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不知书写者出于何动机,八个字中“路”写得又大又潇洒,足足占有两个字的位置,我不禁回头多看了几眼,而这多看几眼竟然使我对“路”字结构产生了如下的联想。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康德”主义思想谱系中,存在一种“实践—劳动”二元论逻辑,这一逻辑内蕴一种对劳动的偏见和蔑视。洛克、斯密、黑格尔等确立劳动作为市民社会以及人之生成的建构性原则的地位和意义,但劳动总体上被归结为“谋生手段”,因而在根本上并未突破“实践—劳动”二元论逻辑。马克思超越“实践—劳动”二元论传统,通过融通劳动概念与实践概念,阐明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内涵、本质和条件。在马克思看来,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劳动,就其基本内涵和本质规定而言,是以人的能力本身的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活动;就其价值立场和承载主体而言,是基于消灭劳动剥削的“人人都必须”承担的社会活动;就其历史延展和实现条件而言,是在人类社会辩证运动中不断生成的历史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乃据《顾颉刚选集》中《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没有观象制器的故事”,及《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顾颉刚答适之先生论观象制器书》两篇文章而作出推论。本文赞同顾氏否定“观象制器”逻辑的立论,但却反对其认为该段文字乃后人伪撰之说法;其中更辩证了该段文字引载着古于《周易》的材料。在推敲十三卦用象的辩究中,除发现上古已用群象、互象和正覆用象外,对有些疑为佚象者,再重新考证、大胆论断。其中大量征引《周易》和《易林》之用象,相互参照;也因此而发现这两本较迟出的易书沿承“观象制器”中所应用的古象,并借摄其义以为卦家爻辞(文中称为“宏观式借摄古象之法”)。至此,汉易所谓“易无一字不从象生”之说,根本休矣。  相似文献   

16.
供动句浅析     
汉语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如“一锅饭吃十个人”,“一张稿纸写五百个字”等。从字面上看,这些句子似乎不合逻辑。“饭”怎能“吃人”、“稿纸”哪会“写字”?但说汉语的人都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一锅饭吃十个人”是说“一锅饭供十个人吃”,“一张稿纸写五百个字”是说“一张稿纸供(谁)写五百个字”。这种句子我们管它叫供动句。供动句虽然为数不多且用得较少,却是汉语独有的、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句式。本文把供动句分为三类,先描写它们的语法、语义特点,然后说明它们的形成及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所见到的对青年马克思《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中异化劳动的研究成果中 ,一致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有四个规定 (参见杨适《马克思〈经济学 -哲学手稿〉述评》,1 982年版 ,第 34— 37页 ) ,对此笔者不予苟同。从文本看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规定的指认只有三个 ,而对异化劳动的结果的分析则有四个。“四规定说”实际上混淆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三个规定”“四个结果”的内容。1   “三个规定”是马克思从这一“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而得出的考察结果。这一事实就是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 ,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  相似文献   

18.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园空间布局和谐,因景域丰富、建筑巧丽、院落曲折被称为"吴下名园之冠"。在造园技法中,借景被称为"造园技法之首",留园通过借景的造园技法经营空间,使留园获得"象外之象"的意境美。文中分别从留园远借虎丘塔、邻借漏窗与诗文牌匾、仰借冠云峰、俯借波光水影和镜借"鹰犬相争"石这五个方面展开对留园借景之意境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哈尔濱市的海里法,在开会讨論参加生产劳动中,一致认为,参加生产劳动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事因为数百年来,清真寺有些人把剝削者說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錯誤論点当作金科玉律,而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这就給人以混吃等死的印象,这是我們莫大的恥辱,这种恥辱只有参加生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6,(12)
“附佛法外道”与民间秘密宗教默雷摘编外道邪说借宗教之名或乘宗教之虚王雷泉先生在《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中国宗教的若干理论问题》(《佛学研究》年刊1995年)一文中,对外道邪说借宗教之名或乘宗教之虚得以泛滥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他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