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燃的蜡烛     
许宗师 《天风》1997,(8):37-37
未燃的蜡烛 怎能放出温暖未燃的蜡烛 怎能发出光亮——只有爱之火把它点燃  相似文献   

2.
肖荣光 《天风》1997,(9):12-14
人们对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比喻形容,我认为有两种比喻非常妥切恰当:“蜡烛”与“日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两句:“春蚕到几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点着,越燃越短,蜡融化滴下犹如泪珠,直到烛尽光天;人生也真如“日历”。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比喻形容,我认为有两种比喻非常妥切恰当:“蜡烛”与“日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两句:“春蚕到几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点着,越燃越短,蜡融化滴下犹如泪珠,直到烛尽光天;人生也真如“日历”,每日撕去  相似文献   

4.
6.23南韩一些天主教徒捐出用剩的蜡烛循环再造、以用过的食用油制成肥皂和在堂区的售卖机使用非即弃水杯,致力为环保出一分力。汉城木洞教堂四十二名家庭主妇组成“天、地、水之友”小组,每两至叁个月将堂区教友捐出燃剩的蜡烛送赠蜡烛制造商。小组主席金贵兰解释,用作制造蜡烛的石蜡油即使过了一千年也不会分解。她指出,小组于九七年成立,致力推广主妇简单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例如以布购物袋代替即弃的胶袋,以及将用过的煮食油制成肥皂。堂区司铎姜权秀神父说,致力保护环境是关怀大自然的表现,不会令人感到有沉重压力。  相似文献   

5.
电灯泡感到很委屈,它问蜡烛:"蜡烛老弟,有件事我始终弄不明白,我和你一样发光发热,而且我发出的光亮比你要强许多倍,可人们为何总是用华丽的词句来赞美你,而却很少夸奖我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蜡烛回  相似文献   

6.
圣经上记载耶稣升天时给宗徒们下达的 简短命令:“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 判罪。”(谷16:15—16)从这简短的两句话可 以看出讲道理传福音的任务多么重要,关系 如何重大,它涉及到人灵的得救与否。圣保禄 对这问题进一步做了分析。他给罗马人写信说:“但是,人若不信他,又怎能呼号他呢?从 未听到他,又怎能信他呢?没有宣讲者,又怎 能听到呢?若没有奉派遣,人又怎能去宣讲 呢?”(罗10:14~15)。这个“往训万民”的任 务,主要负责的是宗徒们;现在来说,就是接 宗…  相似文献   

7.
电灯泡感到很委屈,它问蜡烛:“蜡烛老弟,有件事我始终弄不明白,我和你一样发光发热,而且我发出的光亮比你要强许多倍,可人们为何总是用华丽的词句来赞美你,而却很少夸奖我呢?”  相似文献   

8.
电灯泡感到很委屈,它问蜡烛:“蜡烛老弟,有件事我始终弄不明白,我和你一样发光发热,而且我发出的光亮比你要强许多倍,可人们为何总是用华丽的词句来赞美你,而却很少夸奖我呢?”  相似文献   

9.
佛说:请拿一只蜡烛来。弟子们拿过一只蜡烛。佛说:请点上。弟子点上,光明在前。佛说:请把蜡烛靠我近一些。蜡烛靠近佛。佛吹一口气,烛熄。佛问:火苗到哪里去了?弟子面面相觑,答不上来。火苗去了哪里?并不是问它是不是熄灭了,也不是回答浸油的棉纱在有氧条件下燃烧,是问刚才那一朵火苗,到哪里去了?并不是眼见的东西才存在。流星从天空划过时,它在当下的时间已不存在。传到人的视网膜上的星光,只是多少光年之前的光。那么,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乖谬的事实———见到了一样早已不存在的东西:流星。眼睛(光的感受器)和时间,遮蔽了真相。即使如真相…  相似文献   

10.
光明     
姚佳伟 《天风》2004,(6):43-43
小时候母亲总是捧着半截的蜡烛慢慢地向我走来童年中温馨的港湾是三间茅草屋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是一片越来越近的光明有一天风吹灭蜡烛-忽然间我陷人巨大的黑暗是母亲仍然以卿卜种永恒的姿势推开黑暗为我点亮一丝光明而现在;略将我卿腆的十字架下一而她手中的那、支蜡烛已成为一支永不陨落的金灯台这支光明是一种呼唤让我呐喊让我欢呼让我张开双臂洒下一片真情于天际中的空阔视野里的旷大它时刻催促我为着使命前进向着真理进深不停地前进进深后来啊它让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在成长变得更加刚直和强壮最终这甲支光明不但引领我也将照亮黑暗之中一切…  相似文献   

11.
燃烧的蜡烛     
在这个需要文明的世界上,我愿做一支燃烧的蜡烛。它一身虽然没有华丽的妆扮,却为人类献上了光明的花朵。  相似文献   

12.
金戈 《思维与智慧》2007,(13):14-15
1879年,宝洁公司最畅销的产品是蜡烛。但当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之后,公司就陷入了困境。当时的情况似乎是,蜡烛成为了滞销品。当蜡烛的销量一落千丈的时候,他们的担心变成了事实,因为他们现在只能在特殊场合才能卖出蜡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安乐与忧患     
一天,朋友要我做个游戏:不借助任何东西,让一根火柴在手里烧完。我划着了一根火柴,火苗从火柴头开始沿着火柴杆慢慢地燃了上来,我的手指不断向后退却。最后再无路可退,火苗烧痛了手指,我一哆嗦,未燃完的火柴杆扔在了地上。朋友说,他能将一根火柴在手里燃完,接着便做了个示范。  相似文献   

14.
石榴花开     
正农历五月旧称"榴月",可想榴花之盛。榴花开时,丹朱欲滴,深红欲燃。诗人咏石榴,多着眼于此,如"火齐满枝烧夜月""风翻火焰欲烧人"。一树如此,若是一城尽植石榴,那当如何?诗人咏道:"榴火帝城春。"石榴花迥别于桃李杏等。榴花肉质,花萼钟形,如红玉雕成,似蜡烛琢就。柳永咏梧桐花,用了一个"拆"字,我觉得用来形容榴花尤其为妙。风雨之后,桃李花雨,惹得诗人伤春,  相似文献   

15.
甲乙两个和尚一起值更时.甲和尚感到脚上有东西爬,用手一抚,被蝎子蛰了,疼痛难忍之际,他马上端来蜡烛.捉住了那只蝎子。乙和尚就连声阿弥陀佛,非常冷静地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放它一条生路吧。再说了,它也是误会了,以为你要伤害它才出于自卫而为之。’  相似文献   

16.
论陶瓷造型的设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陶瓷设计而言,常有人说"陶瓷设计几千年了,什么形体都已被设计过了,怎能再创造呢?".显然,这种闭塞的观念有悖于陶瓷设计的发展规律,更悖于设计的三种思维方法.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陶瓷造型怎能创新,怎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审美个性,又怎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那么,怎样的设计思想才能科学的指导我们的设计呢?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设计,从现象上看,似乎是设计者各显神通的结果,难有规律可循.但如果我们从设计的横切面来看,有三种类型的思维方式,即模仿型、继承型、反叛型的思维方式.下面来分别谈谈这三种思维方式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特殊的日子里,犹太人总要点燃蜡烛(最早是点灯).如在安息日、在重要的节假日、在婚庆日等.大约每周五日落前20分钟,家庭主妇便点起两支蜡烛,一支的含义是记住安息日,另一支是当守安息日,在蜡烛燃起时,她要感谢上帝把神圣与欢乐的气氛带给她全家.伟大的希伯来诗人C·N·贝利克(Bialik),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2016,(6):120-121
高老师:在了义经中,佛祖把世界的存在比喻为蜡烛灯的幻影。例如,你现在看着这支蜡烛,假设你的眼睛生病了,或者你现在捏一下眼睛,就会在蜡烛旁边看到一个烛影——佛经中表达为捏目成华。我们都知道,这个灯影是幻象。这个影子是依赖于你的病眼或者捏目而存在的。另外一个人眼睛没有毛病,就看不到这个灯的幻影。  相似文献   

19.
接受安慰吧     
金微 《天风》2002,(4):23-23
《天风》编辑部: 我母亲逝世。她生前勤劳善良,但未信主,死后灵魂是否落在火湖里?为此我的灵长期悲伤,不知怎能挽救我母亲的灵魂?请问:我是否能以心灵诚实热心事奉主,极力广传福音,为主效劳,以我的好品德,好行为去感动上帝,拯救我一生劳碌的母亲的灵魂。江西姚志—  相似文献   

20.
圣灵的祈祷     
陈企瑞 《天风》2011,(9):58-58
有一晚停电了,我点亮一支蜡烛,摆在桌上,风儿不时地吹过来,火苗不停地来回蹿动、忽明忽暗,终于“倏”的一声,熄灭了,四周一片黑暗。于是,我又点了一支,这次加了个玻璃灯罩,烛光有了屏障,顿时变得安详、宁静,偶尔也会愉悦地轻跳,表明它在热情地燃烧。这使我联想到,有时我们祷告就像这风中的蜡烛,一边想按神的旨意祈求,一边又不断地怀疑追问自己:我应该求什么才蒙神垂听?如果我求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